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自传 > 内容

汉字意蕴中的大学生德育教化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5 06:18:41     阅读:


  “活化石”般的汉字孕育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精粹。“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描绘出一幅中国历史文化图,或者演绎出一段中国历史文化‘典故’,因此汉字本身可以被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符号。”[1]汉字文化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汉字起源的解读、内涵的剖析和底蕴的挖掘,会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并升华学生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品格。
  一 从“德”与“得”审视道德的重要性
  备受儒家推崇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立德置于首位。古圣先贤对德性的修为可见一斑。然而,何谓德?“德”与“得”的发音为何相同?“德”,左边“彳”称双人旁,准确地说是“行”的一半。“行”的本义是十字街头、交通路口。道路是供人行走的,因此“彳”表示行走、行动。引申为行为要端正;右上方是“直”——眼睛上方有一条垂线,表示眼睛要端正,目光要正直;右下方是“心”字,这个心摆得十分周正,表示心灵要摆正。三者会合起来表示:心地正,目光正,脚步正,才是“德”。即,心地善良,目光公道,行为正派。[2] “得”,甲骨文的左上方是张开的两扇贝壳,右下部是一只手,手中拿着极为珍贵的贝,表示“得到”“获得”。金文左边又增加了“彳”,三者会合起来表示惟有切实行动才能有所收获。[3]而“德”与“得”同音,绝非偶然。它告诉我们只有道德高尚,才能得到很多,而这种收获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每年一次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选拔最广的道德模范遴选盛会,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敬老爱亲”等5个类型,在“公民道德日”(9月20日)隆重揭晓。全国道德模范是我国新时代、新阶段的思想旗帜与道德航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要求与集中体现。他们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遵从道德规范,实践中成为楷模。他们高擎精神火炬、闪耀人性光辉的无私奉献,带给人们慰藉、鼓舞和力量。这种“典型效应”势必引发“群体效应”与“社会效应”。星火终将燎原,人皆可为尧舜。风清气正、公序良俗的社会便是对他们应有的回报。
  二 从“善、孝、教”看如何锤炼道德
  通过对“德”字的剖析,我们发现了古人如何全面要求自己以达到高标准的道德境界。那么,如何锤炼道德品质?“善”“孝”和“教”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与古代德育之法,为我们指点了迷津。
  “善”,上部是个“羊”,表示温顺友好美丽;下部两边都是“言”,说明羊因温良美丽而人皆赞誉。显然,其本义是良好、美好。[4]从“善”的构造初衷来看,古人是想告诉每个人都应当去学习和传颂羊身上的美德,唯此整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善乃德之本。当下,倘若我们能够充分领悟先人殷切期望,自觉以“羊”为标杆,以“善”为镜鉴,从善如流不行恶事,便不会慨叹人心不古、道德滑坡了。“孝”,上下结构;上半部分寓意老者,下半部分代表孩子。“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5]这种造字结构,不仅告诫我们“孝”是晚辈对待长辈应该遵循恪守的道德标准,也告诫我们长辈是晚辈学习孝顺的示范榜样。简单一个字,充满哲理和智慧,代表着血缘、亲情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百善孝为先。“善”与“孝”的造法可谓匠心独具而又用心良苦,其含义交相辉映密不可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青年学子自然要聆听先辈的心灵之声,牢记先辈的德育教化,积极行善及时尽孝。
  “教”,左“孝”,右“攵”。而“攵”表示手拿着东西打。[6]二者会合表示古代教育的第一要务是教育孩子孝顺父母长辈,若其不孝要受到惩戒。泱泱中华,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出现了“孝”字。《诗经》中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将孝道纳入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范畴,发展成永恒的人文精神和普遍的伦理道德。《三字经》里“入则孝,出则悌”,《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些古代教育的启蒙读物无一不在传递一个信息——孝是众德之本,修身之本,大道之基,一切教化的根源,孝是人锤炼道德品质的前提和基础。中华民族最讲究孝道传承,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所担当。试想,一个人若连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又何来大爱乐助他人奉献社会?反之,一个人若对父母尽孝,就会对工作尽职,对国家尽忠,这样就能使家庭和睦、企业一心、上下无怨、社会和谐。此为孝道的深层内涵。
  三 从“夏”与“夫”看大学生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一直占据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引领世界长盛不衰。同时,诸如玛雅文明、两河文明等古代文明却是匆匆过客。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也曾盛极一时,但唯有中国依然屹立至今。中华民族有太多值得我们后代子孙引以为傲的地方,而被誉为“东方魔块,文明奇迹”的汉字也在记录着我们的自豪。
  “夏”,从金文中看,其上为“头”,中间为“躯干”,两侧为“手”,其下为“足”,实际上就是“人”形。故其本义是“人”,是头不大、身手足齐全、体格健壮的人。[7]《说文》中讲:“夏,中国主人也。”所谓“中国”,即黄河流域及中原一带。所以古代中国人也称为“华夏”。通过分析可以洞察到,正是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滥觞,和周围的游牧民族相比,他们很早就开始进入了礼制社会,开始定居从事农业生产。中国与周围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关系,长期以来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单向的辐射性的文化传播。因此,中原人颇以自己的文明而自傲。于是在“人”字的基础上,又造出“夏”来显示其民族的独特和优越。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世界潮流的长期领跑者,身为华夏子孙和当代青年怎能不引以为豪,怎能不为祖国纵情放歌?
  “夫”,甲骨文下部是“大”(即正立的一个人),“大”的上部有一横,表示头簪形。即以簪束发,以示成人。其本义就是成年男子。[8]古时成年礼是对人的社会性的最初规范,也是对人的品性等的一种规定。成丁仪式要让“学员”在心理品质上变得坚毅、勇敢,在体质上变得强壮有活力。在原始部落成年的习俗中,要经历严酷的考验才能完成从儿童向成人的转变。比如,远离家园自建茅屋独立生活;日夜翻山越岭做长距离行军;认真聆听长者教化;还要接受皮鞭抽打、划破皮肤等皮肉之苦的考验。总之,成人意味着长大成人,必须承担责任。可见,古人在造字之时也是感念万千心怀大义,遗志昭然以警醒后世。刚刚跨越成人门槛的天之骄子,理应领会并铭记先辈遗愿,积极建树强烈的担当意识,主动承负更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自觉将一己绵力汇聚到滚滚向前的社会洪流之中,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汉字意蕴中的大学生德育教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汉字意蕴中的大学生德育教化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