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转正申请书 > 内容

浅析清末师范教育奖励政策制定的背景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5 06:11:20     阅读:


  摘要:我国的师范教育发端于清末。当时,考虑到师范教育的发展、管理和中西师范教育交流等方面的因素,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各种有关师范教育的奖励政策,以推动师范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清末;师范教育;奖励政策;背景
  一、清末师范教育的发展
  中国的师范教育,发轫于盛宣怀在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南洋公学师范院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师范学校,这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从无到有,意义重大。
  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制定了《钦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其中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不仅说明了开设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学堂开设之初,欲求教员,最重师范”;[1]并且明确要求在京师大学堂内附设师范馆。师范教育开始获得官方的承认。1903年,张百熙、荣庆、张之洞联合上奏《奏定學堂章程·学务纲要》,指出“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学堂必有师”。[2]同时把师范教育机构分为初级师范、优级师范、师范简易科、师范传习所和实业教员讲习所。此外,章程明确要求全国各省省城应该立即按照此章程开办各级各类师范学堂。“务期首先迅速举行,渐次推广,不可稍涉迟缓”,[3]从此,师范教育开始在全国范围里内兴起。据统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全国有师范学堂563所。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全国的师范学堂增加到581所。全国系统化的师范教育初现雏形。1908年,清政府决定,把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称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这是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置的开始。
  宣统年间,师范教育体系开始出现较大改动,首先是速成性质师范学堂的停办以及优级选科和初级简易科的停招,宣统元年(1909年),学部要求各省“著即行停办速成师范学堂”。[4]宣统二年(1910年),学部发布《咨各省师范学堂自本年始一律停招优级选科初级简易科文》,要求各省“优级选科概不准再招新班”。[5]简易师范科除边远地区暂准保留外,“其余各省亦自本年起一律停招”。[6]其次是大力扩充初级师范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学部发布《咨扩充各省师范学堂文》,把“扩充初级师范学堂列入最要一类”。[7]要求在各府和各州至少设立一所初级师范学堂。
  官办师范教育的兴起,也带动了民间私立师范教育的产生。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由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始建于1902年,1903年4月开学。学校以“忠实不欺、坚苦自立”为宗旨,开创了我国民间自立师范学校的先例。
  上述所讲的师范教育基本上都为男子师范。直到1907年,学部才奏请创办女子师范学堂,并奏议《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折》,这标志着女子师范教育的诞生。章程指出,“女子教育,为国民教育之根基,故凡学堂教育,必有良善之家庭教育以为补助,始臻完美”。[8]为普及女子师范,《章程》明确要求每州县必须设立一。除了官办,女子师范同样允许民间自立,开办的程序和宗旨等必须与章程符合。女子师范的确立,让我国的师范教育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二、清末师范教育的管理
  关于清末师范教育的管理,主要包括师范生的毕业义务和违规惩罚两个方面。
  第一,毕业义务。1907年,《学部奏定师范奖励义务章折》规定:优级师范学堂毕业生(包括优级选科师范生)必须为全国的教育事业效力五年,初级师范学堂和简易科师范生必须为本省的教育事业效力四年。任何师范生都不得刻意规避规定的义务。同时,为了让师范生尽心尽力于教育事业,学部还规定,“师范生于义务年限内,不得营谋教育以外之事业,不得规避教育职事”。[9]严厉禁止毕业师范生和在校教员另从他事,从这方面来说,这加强了对师范生的人身控制。《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凡是女子师范学堂的毕业生,“有充当女子小学堂教习或蒙养院保姆之义务”,[10]义务期限为三年。这和男子师范的义务规定基本是相似的。
  第二,违规惩罚。为保证毕业生能认真履行义务,对违反义务规定的,会给予相应的惩罚,其中最主要的处罚措施就是撤销所有奖励,“师范生于义务年限内,不尽义务,未经允准私自迁延至二年以上者,即将所有奖励撤销”。[11]或者要求退还在学时所给的学费膳费,或不退还入学时所缴纳的保证金。此外,学部还专门下发《通行各省整顿师范义务办法文》,针对各处铺张虚设师范学校和师范生毕业后任教程度不足的问题,学部规定,“将师范生毕业生人数与推广中小学堂人数预为分配”,[12]寄希望于此来解决。
  三、中西师范教育的交流
  清末师范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与对外教育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对外交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聘请国外教习到中国任教。据统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外国教习在全国各省师范学堂任教的人数有114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增长到128人,宣统元年(1909年)为123人。同时,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在于外教在全国的分布更加合理平衡,1907年外教主要分布在直隶、陕西、江苏等地区,到1909年的时候,除少数边省内陆地区外,外教几乎分布于全国各省。
  外教在师范学校的任教,对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是为中国建立起丰富完整的近代师范教育体系提供了帮助和示范;其次是让西方的教育理论在中国得以传播开来,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都被逐渐引进,加强了中西的师范教育交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3][4][5][6][7][9][11][12],琚鑫圭,童富勇,张守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2],琚鑫圭,童富勇,张守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10],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8.
  作者简介:
  吴鑫(1996年—),男,汉族,四川南充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8级历史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

《浅析清末师范教育奖励政策制定的背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析清末师范教育奖励政策制定的背景.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