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介绍人意见 > 内容

培育学生“法治信仰”之我见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12:37     阅读: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灵魂是“法治素养”。但是,培育“法治信仰”与当前教育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变革,笔者将对培育学生“法治信仰”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 法治信仰 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249-02
  引言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2016年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社会责任”为首,而“社会责任”的关键是“法治信仰”;法治信仰的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要适应未来的法治社会,“法治信仰”正是中国学生最为欠缺的,需要教育变革加强培育。
  1.法治信仰概述
  1.1 法治信仰的内涵
  法治信仰是一种理念。它是指相信尊重法律,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并把法律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法治只有被信仰,法律才有尊严、权威和生命力,才能在人们心里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
  1.2 树立法治信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法治信仰是法治力量得以凝聚和发挥的深厚根基,也为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明确了方向。人们信仰法治,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就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法治的实践有赖于内心深处的理想和信仰,有赖于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自觉自愿的依归。
  2016年教育部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社会责任”为首,而“社会责任”的关键是“法治信仰”;树立法治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在当代社会,法治不应仅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和规范公民行为的制度体系,还应成为社会公众普遍信仰的理念。在当代中国,明晰法治信仰的科学内涵和价值功能,正视公民在法治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着手促进公民对法律价值的认同,是培育公民法治信仰的可行路径。所以,我们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强化道德支撑。
  从中华传统文化来看,历史上儒家倡导“慎独”,即“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其中就有自觉遵循法理的含义。
  从中国教育实际来看,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在学校考察调研时说过:“总结长期的教育经验,优秀学生都具有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即‘自觉性’。这种‘自觉性’显然是一种法律素养。”
  所以,无论从适应法治社会的需要还是学生实现成才梦想的需要,“法治信仰”都是学生的必修科目。它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灵魂,是学生成长的“保护神”,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绕不开的必经之路。
  1.3 法治信仰的重点
  學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法治信仰是必须的核心素养之一。
  法治信仰的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2.我国学校法治信仰培育之现状分析
  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迈向信息时代,跨进第三次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浪潮的农耕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知识掌握并不是现代人素养的核心,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不再是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所说:“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进入信息化以后这种要求越来越重要”。
  令人担忧的是,历经几十年的教育改革,中国教育浓厚的应试教育雾霾不散,传授知识还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新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勿容置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新举措,它为学校教育的变革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将有力推动中国教育从“知识核心时代”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近年来,我国把深化国家治理体系放在重要位置,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养成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因此,“法治信仰”将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中之重,而“法治信仰”的培育则迫切需要学校教育深层次变革。
  3.培育学生“法治信仰”的措施
  就社会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为根基。我国法治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为法治信仰提供道德取向,道家在尊重并利用自然规律方面提供了哲学思考,法家则提供了实体法和程序法参考。以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为依托。司法机关要承担起法治宣传教育的责任,通过公正的司法活动,使具体案件的处理过程成为宣扬法律正义的过程,增强法治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总而言之,是培育法治信仰的大环境。
  如何在学生中培育法治信仰呢?
  简而言之,优化校园小环境。学校相对于社会来说,是法治教育、信仰树立的小环境,必须优化。
  作为教育部门,首先做到:法律进校园。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增强法治教育的易受性和有效性。借助新媒体,运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培育和加强“小公民”的法治意识、法治情感、法治思维。另外,还要以规范法律运行机制为保障,维护法治权威;以完善法律制度为基础,推进阳光法律实践;以强化公民权利意识为关键,推动学校师生理性参与法治建设的自觉性。

《培育学生“法治信仰”之我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培育学生“法治信仰”之我见.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