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介绍人意见 > 内容

“非遗”语境下祭祀仪式舞蹈文化的保护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8 06:18:40     阅读:


  〔摘 要〕祭祀仪式舞蹈是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记载历史文化、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在“非遗”语境下,对祭祀仪式的整体保护,以及对祭祀舞蹈的发展、创新、推广和传承,都是对祭祀仪式舞蹈文化的最好保护。
  〔关键词〕祭祀舞蹈;耍歌堂;保护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保护公约》中明确指出保护“非遗”是由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保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体和生命力,包括对“非遗”的评审确认、立档管理、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以及通过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手段的承传和发展。粤北瑶族的“耍歌堂”是2006年5月20日经国家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瑶族文化和精神的非物质生活方式,这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不可再生性、脆弱性和原生态的特点,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去保护和发展。
  一、瑶族“耍歌堂”中祭祀舞蹈呈现过程
  (一)瑶族的“耍歌堂”?在中国的南方辽阔的土地上,连绵起伏的大山间,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那就是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这里居住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瑶族,瑶族的分支众多,分布广泛,迁徙繁复。从瑶族“莫瑶”族称在隋唐时期出现起,千百年来游耕迁徙,广东粤北成为瑶族的重要居住地。“耍歌堂”就在这片瑶族人民世代居住的高山密林神圣土地上流传。
  在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的又称八排瑶的瑶族排瑶支系,“耍歌堂”得以源远流长。“耍歌堂”在瑶族中又叫 “盘王节”“盘古王节”“还盘王愿”“跳盘王”和“调盘王”等,而八排瑶人民一直沿用“耍歌堂”这一名称。三到五年举行一次,日期一般选在秋收后的夏历十月十六日,也就是农历的十月十六日,历时三至五天不等,据《广东新语》载:岁仲冬十六日,盖田野功毕也,诸瑶至庙为会,名曰 “耍歌堂”。粤北连南排瑶的“耍歌堂”是集宗教、祭祀、文学、舞蹈、音乐等多种特质的综合,是排瑶最大、最隆重的传统文化。整个活动包括择日、抢公、祭祖、游神、过九州、纪念法真、追打三面公、对歌跳舞和送神等流程。
  (二)祭祀舞蹈在“耍歌堂”中的呈现过程?耍歌堂的第一项内容是“抢公”,在规定的时间内(凌晨到早上八点),每家每户的人,把自己祖先牌位,从庙里抬回自家祠堂内,同时也可抬回别人家的祖先牌位,是沾喜气的方式,诙谐有趣。
  第二项活动是祭祖,是“耍歌堂”主要的仪式,由先生公、掌庙公主持的祭祀仪式,祭品供奉祖先,跳长鼓舞,以告慰先人耍歌堂开始诵经、祭幡等,祷告先祖,祈求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四位地位崇高的先生公在神龛前诵经《歌堂书》,数名长鼓手在大庙内击鼓舞蹈。长鼓舞是靠腿部发力而形成的外在动态特征,有三十六套,七十二路,上高山、过小溪、烧水、砍木、狩猎等表现排瑶祖先迁徙不定的刀耕火种生活。
  盘古庙内祭祀仪式完毕,就开始游神。主祭开路先生公带领有神队伍走出庙堂,他摇起铜铃、手执法杖手舞足蹈(《师爷舞》),队伍里有长鼓队、牛角队、铜锣队,有男歌队、女歌队和小孩队,还有扛着钢刀和长矛的猎手队,队伍浩大,锣鼓喧天。
  接下来过九州(《九州舞》),是耍歌堂的中心环节,再现祖先迁徙到瑶山时,漂洋过海的艰苦历程。过九州仪式用九根竹竿(代表九个州),树立在歌堂坪上,形成之字形,众人沿之字形游行、表演,接受宗教的洗礼。
  下一个环节,纪念法真是一个壮观的仪式,仪式中由一个青年才俊去扮演法真,被两个人抬着,左手抓鸡,右手持剑,示威游行,再由几位枪手向天鸣枪。“追打三面公”是不带面具画脸谱演舞表象的傩舞,由三人用黑、黄、白三种颜色扮成黑脸公、黄脸公、白脸公,代表妖魔邪恶,身上挂着三斤猪肉向前跑,后面一群人在追打,抢他们身上的猪肉。追打三面怪的仪式,直到大家感到筋疲力尽才结束。
  对歌跳舞,是耍歌堂接近尾声的部分,对歌的开始是由先生公领唱“盘古歌”的引子“优嗨歌”,他们唱、走、跳和弹手指结合起来,一气呵成 “弹指歌”舞。“弹指歌”是老人向后辈们讲述先人历史、民族来源的叙事歌。打响指也是给舞蹈加上音乐的节拍的成分,更有节奏感。随后先生公们带领大家继续跳起长鼓舞。伴随着长鼓的节奏,那深沉的蹲,矫健的跳跃,快速的旋转,粗狂彪悍、刚强雄劲的翻扑等舞蹈律动,都源自瑶族同胞长期斗争生活,再次充分体现瑶族人民深沉的气质,坦荡的胸怀,坚强勇敢的性格。
  最后一个环节送神,就是要把祖先的雕像送回原来的庙里,当夕阳西下时,瑶家的长辈边开始边唱边饮,跟瑶族的孩子们讲述瑶族的历史和神话故事,在耍歌堂的最后一天,大家载歌载舞,欢度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于此同时,“赛歌赛舞”也在青年小伙子们中展开来,歌堂坪上,燃起熊熊篝火,唱歌求偶活动悄悄进行着。最有名望的先生公宣布本届耍歌堂圆满结束,并告知下一届耍歌堂举行的年份。
  二、祭祀仪式“耍歌堂”舞蹈保护的意义
  (一)加强文化记忆?一个民族的祭祀文化,承载着该民族文化的点点滴滴,各民族祭祀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一定共性,但个性鲜明,具有很强的得以生存发展的民族文化基础。祭祀文化是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舞蹈表演形式进行祭祀也是瑶族区别于壮族、回族、土家族、水族等许多“以丧悼丧”的民族的重要标志。“耍歌堂”仪式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是瑶族文化主要表现形式,是瑶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祭祀舞蹈又是承接瑶族文化的载体,在“耍歌堂”祭祀仪式中《过九州》舞再现了祖先迁徙到瑶山时,漂洋过海的艰苦历程。《长鼓舞》有三十六套,七十二路,上高山、过小溪、烧水、砍木、狩猎等表现排瑶祖先迁徙不定的刀耕火种生活,以及生活劳动的过程等。在稻田里表演的《弹指歌》舞再次展现了瑶族的农耕文化等等。
  (二)促进社会稳定?祭祀盘王是瑶族人民对始祖的神圣敬仰和崇拜,是瑶族人民精神生活核心部分,也是瑶族人民民族精神的渊源和凝聚力,“耍歌堂”是一种增强民族团结、维系社会的人文盛会。瑶族人民聚集在一起,祭祀始祖盤王,共同缅怀和崇敬始祖,在缅怀先祖的心理支配下,激发了同宗共祖的激情,唤起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也将瑶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一致,增进了友谊,加强了交流和合作,共谋发展图强,这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遗”语境下祭祀仪式舞蹈文化的保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非遗”语境下祭祀仪式舞蹈文化的保护.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