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语文学案 > 内容

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6 06:18:13     阅读:


  摘要:通过参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基本功比赛”的工作, 引发了对当今高师音乐教育的关注。本文分别从学生的选拔、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毕业考察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基础音乐教育 基本功比赛
  每两年一次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基本功比赛”(以下简称“比赛”)于2012年11月23—30日在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行。这项赛是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已连续举办过很多届,在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着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社会对基础音乐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比赛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使其与高校音乐教育同步发展。同时比赛也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风向标”——突出师范性,推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比赛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两大部分,每位选手全部要参加七个项目(“教育基础理论综合测试”、“专业理论综合测试”、“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中外乐器演奏”)的比赛,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很全面的。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参赛队,我们已连续七届参与比赛。虽然曾经获得过不错的成绩,但近几年却不尽如人意,只是在个别单项上有所收获。本次三名参赛的学生,是由教育部在我院237名音乐学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的,从接到比赛任务的那天起,三位同学奋战了一个多月,非常认真努力,但最后仍旧是“重在参与”。纵观比赛,真正能做到“全能”的只有少数,大部分参赛选手技能较为单一,能弹不能唱、能唱不能弹、还有极个别的学生连五线谱都不熟悉,更别提即兴伴奏等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了。参加比赛,获奖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在备战的过程及比赛中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与其他院校之间的差距,认真总结,真正知道“学生要学什么,老师要教什么”。
  一、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的下滑,导致教学质量滑坡
  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以往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本着对音乐的热爱,才报考高师音乐专业的,专业素质相对好些。如今,由于扩大了招生规模,一部分文化课较差的考生经过几个月的专业突击就能考上高师音乐专业。而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接受能力和悟性都比较差,很难完成学业,导致了教学质量的滑坡。作为音乐教育的长远规划,选择什么样的生源作为培养对象,是重要的基础环节,决定着音乐教育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毕业生在应聘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对生源的基本起点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地以技艺特长或声音天分来审视选拔音乐人才是不全面的。学生的音乐素质体现在各个方面,除了与一般青少年基本相同的文化素质,还必须采取某种方式对其综合能力和艺术修养给予补充。我们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需要反思,毕竟音乐作为教化人的手段,要求教育者首先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然后才能学好音乐,其人才选拔要从全面素质出发,而不是单项技艺。
  2.课程设置不科学,过分强调“专业化”
  师范音乐教育分科过细,专业性过强。一些已毕业或在读的师范生被问及所学专业时,大部分的回答是:我学的是钢琴专业,我学的是声乐专业,而很少有人说我学的专业是音乐教育。从上面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楚,也比较模糊。其结果就是淡化了音乐师资队伍的教育职业意识,形成重技能、轻理论,片面追求单一技能的学习导向,这与“全能”的要求是相悖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之间相互脱节。
  高师音乐教学在历经一系列扩招后,改革了包括技能课在内的众多授课方式、方法,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比赛”已让我们看到这一事实。首先是技能课教学曲目量少面窄,往往只学几首考试曲目。缺少伴奏、重奏、指挥训练,学习范围狭窄。在教学形式上,缺乏艺术实践,除考试外,观摩演出较少。许多曲目因没有上台机会或只有一次考试机会,水平发挥不出来,对曲目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其次理论知识相对孤立零散,课程设置各门类间缺少联系与交叉。还有就是缺乏现代教育理念,缺乏教学研究意识,导致教学入门比较困难,自身成长缓慢。据笔者调查,学生最不感兴趣的也最容易混过关的就是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课,这些课程往往流于形式,且疏于与实践结合,所以不被重视,使得一些毕业生虽然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某些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但实际教学水平却有限。曾经有一位我们的毕业生说:“一首歌,我能唱好,能处理好换气、换声、声带的控制及高低音的处理,但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技巧,我却不知道用什么教学方法”。观摩这次比赛的过程中最多的感想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到底是“全能”还是“全不能”!
  3.毕业门槛过于宽松
  影响和体现教学质量的因素,除了生源质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外,还有毕业生质量。由于崇尚培养高尖端人才而忽视培养普及型人才,一方面使毕业生可能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从事基层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容量有限,人满为患,大量基层岗位无人问津。毕业生好比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体现,是对学校的一种检验。而我们现行的教学体制采取的恰恰是“宽出”方针。总是事先定出招生总数,由此确定录取的控制数,在此基础预测毕业的就业人数,是按计划办事。其实任何考试都只是对学生是否有某方面培养前途进行一下预测而已,至于学生将来能否成才,要在学生入学后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以及学业结束时的全面考核来判知。不能因为“产品”的质量问题影响到基础音乐教育的质量,而基础音乐教育的质量又决定着高师音乐教育的生源质量,这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设想
  1.改革现行的招生考试录取办法
  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只考主专业和视唱练耳,且“一试过”,显然不能全方位的考察学生的音乐及文化综合素质,因此,在招生考试这一环节上我们要树立的基本理念是:注重文化和音乐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测试。可以建立曲库,作为考生考试范围,增加可比性。把音乐笔试放在初试,统一测试、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包括练耳、乐理、音乐知识等,题型可多样化,在技术和难度要能反映考生基本的音乐素质。复试侧重音乐素质和可塑性,曲库指定曲目和自选曲目相结合,视唱测试放在此轮。在复试中应重点考查学生的音乐感觉以及对作品风格的理解和表达,不要被表层技术程度、难度所遮盖。

《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