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语文学案 > 内容

促进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0:40     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2010年12月,《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明确提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需要和首都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市开展了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
  
  促进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战略设计
  
  北京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289所,在校生19.84万人。其中,城市高中243所,在校生16.5万人;县镇高中27所,在校生2.2万人;农村高中19所,在校学生1.1万人。全市共有示范性普通高中68所,在校学生8.58万人。
  当前,北京高中教育面临着同质化现象的挑战,这几乎是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分析原因:首先是学生及家长升学需求的趋同,这种升学的刚性需求促使高中学校不得不把升学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其次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一性、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高校人才选拔方式的统一性决定了学校多样发展的空间不足;第三是普通高中肩负着为人才成长打基础的教育职责,办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不可避免地产生同质现象。
  普通高中的科学发展,从根本上是要明确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独特定位,呈现出其独立的价值地位。高中阶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后的准定向教育,必须凸显其回归基础的特征,为学生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奠定基础,提供空间。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要求普通高中教育也应该为学生多样化成长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因此,普通高中的发展应该是多样化的。
  目前,北京市高中教育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主要体现在: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高中多样化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提供了物质保障;北京市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实现,减缓了一部分学校的升学压力,为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北京市高校众多、科研院所遍布,为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智力支持;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不乏一些百年老校和名校,一大批有思想、有影响的校长成长起来,为高中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队伍保证。
  综合考虑全国尤其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需求,我们提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的工作方针,坚持统筹规划和因地制宜相结合,统筹规划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格局,着重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与实施、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坚持改革试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以试点和项目为抓手进行重点突破,注重基层探索,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与学校自主探索相结合,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与创新,形成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格局。
  希望通过3~5年的实验与探索,北京市普通高中能够初步形成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具体表现在:一大批普通高中能够拥有自己卓越的领域并逐步形成自己在该领域的特色,一批普通高中依托原有的学科优势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一部分普通高中根据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形成独具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部分新型综合高中应运而生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形成办学特色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氛围。
  
  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的思路与实施
  
  我们希望通过顶层结构设计,保障高中特色发展,探索学校多样化发展新途径,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和学校文化,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为此,从2008年起,我们从办学形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多样化、校园文化多样化、考试评价多样化四个维度设计了七个类型的实验和发展结构。在普通高中开展以课改为核心的各类项目实验,以项目驱动的形式,构建了高中校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实验,即2所“早培班”学校、10所自主排课学校、15所特色实验班学校、23所翱翔计划基地校、12个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所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40~60所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2所“职普融通”的综合高中校。通过分层定位、分类规划,让每一所高中校找到自己个性化的发展方位,构建多样化的教育生态。
  1.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全程培养机制
  2010年,我们部署人大附中、北京八中两所学校进行超常教育实验,研究鉴别和选拔部分超常儿童的方式,探索科学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为超常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打造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绿色成才通道”,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与培养模式。
  2.依托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自主排课实验,探索多样化课程实施模式
  2008年,我们审批了北京二中、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中学、北师大二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人大附中、北京一零一中学、潞河中学、北京市盲校、中加学校共10所高中学校为自主排课实验学校。学校在课程安排、课时长短上拥有较大自主权,并拥有会考自主权。
  实验学校立足高中新课程方案,挖掘自身优势,开发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建立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课程,进而引领全市高中新课程自主排课、自主会考新机制的创建,全面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和发展。
  3.设立高中特色实验班,凸显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结合北京市普通高中发展趋势,在组织专家评审论证的基础上,2010年起,北京市先后批准了15所普通高中举办特色实验班,涉及科学素养、人文、中医药人才培养、生命科学、科技创新、创新教育、传媒等众多领域。这些实验班在执行《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框架下,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将真正实现自主选择,满足对不同领域有较浓厚兴趣、对自主研究有较强欲望的学生的需求;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文学素养、科技创新、动手实践及艺术特长等方面个性发展的平台,在实践和探索中也将为各类学校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我们将建立交流和过程监控机制,对实验学校进行不定期检查和评估,并组织相关类型的实验学校进行交流研讨。
  4.依托“翱翔计划”、“雏鹰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08年3月,北京市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正式启动面向高中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翱翔计划”。该计划建立了以生源推荐校、基地校、高校实验室为管理形式,以“三导师制”为培养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课程载体,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为主要修习方式,以参与的表现和业绩水平为评估手段的灵活有效的优秀高中生培养机制,打破中学与大学的壁垒,让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经历并体验科研的过程。该计划至今已启动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地理、人文与社会科学7个学科领域,遴选了23所示范性普通高中为“基地学校”,25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08家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基地。
  2010年,其姊妹计划“雏鹰计划”也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将10项科技成果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

《促进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促进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