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数学学案 > 内容

从幼儿教师的知识状况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6 06:16:42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nwj/jnwj201311/jnwj201311250-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nwj/jnwj201311/jnwj201311250-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nwj/jnwj201311/jnwj201311250-3-l.jpg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直接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制约了幼儿教育质量,因此,找出其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对改进幼教师资的培养,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一位能胜任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知识:学科知识,即教师所具备的特定学科的知识;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调控课堂情境的相关知识(详见林崇德、申继亮、辛涛,1996)。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在学科知识方面,幼儿教师更需要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方面,更需要根据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身心快速发展的特点灵活选择课程并开展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对一线幼儿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教师普遍在唱歌、弹琴、画画等艺术领域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年轻教师此方面技能有衰减趋势;教师知识面不够广,人文与科学素养不够;儿童发展理论、师生互动、儿童动机的激发、个体差异、学习与认知过程、教育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的制定等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还比较差,也没有形成科学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来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意识和氛围,也缺乏对课堂的有效组织与管理,缺乏对课堂事件的灵活处理的实践性知识。这反映出我国高校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存在问题,反映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出现偏差。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通识类基础课程缺乏
  学前专业课程设置过分强调专业课程,普遍缺少提升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的通识类课程,更缺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综合性课程,导致学生时也能和知识面的狭窄,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
  2、必修课程比例过大
  据调查发现,各高校学前专业的选修课程学分只占课程总学分的20%—30%不等,而必修课程高达70%—80%,学生也不能跨学科跨专业在全校内选课,这种情况限制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难以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的降低,影响到学生综合性素养的培养。
  3、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
  在专业课程中,教育与心理领域的基础理论课比例过高,分科过细,包括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学、教育评价学、学前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幼儿园管理、幼儿园课程、儿童游戏等等,实践类课程所占比例和时间不足。而且课程内容陈旧、空泛、单一,与实际脱节,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后只获得了一个个学分和抽象、呆板、孤立的概念和原则,而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有学生反映考试完后甚至连一些概念原理原则都没留下,这就难以达成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另外,一些课程重复设置,如将教学法细分为活动指导总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指导等,这是典型的分科思维,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纸上谈兵,学生仍然不知道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地方教、、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去教、用什么评价和怎样评价以及怎样改进教学和学习,以及各种具体的教学情境性知识。
  4、教育实习时间短,走过场
  教师的的工作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的特点,很多情况需要教师机智地对待,需要面对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在复杂分析思考后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这种情境性知识具有明显的经验性,来源于教师将教育心理学知识灵活运用的个人实践。因此,教育实习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累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一环。但是,学前专业教育实习的时间普遍偏短,而欧美等国的师范生整个培养计划中约有一半时间在学前教育机构中体验各种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简单,很多学生只将实习目标定位为学会上课。流于形式,只局限于跟班听课、讲课、组织活动、实习总结。这样的实习,难以使学生迅速积累个人实践知识,掌握较全面的教育教学技能。
  5、艺术体育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与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相比,艺术体育类课程普遍课时偏少,影响了学生这方面的技能的形成和素养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采用多样化方式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给儿童家长和一线幼儿教师造成什么都不会的印象。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1、增设通识类基础课程,加大选修课程比重
  从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出发,增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跨学科跨专业的通识类课程,保证学生的一专多能。这类课程并不是指当今高校非常重视的计算机、英语等工具类课程。增加选修课比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调整不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
  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的目标,缩减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比例,改变过细的分科,整合课程门类,精选未来教育教学中所必需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可以将普通教育学和学前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和学前心理学合为一门课程,将特殊教育学、教育评价学、学前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课程列为选修,将教学法类课程也有机整合,不必分科开设,最多把艺术活动指导单独列出。在课程内容上,按照具体学科的特点,本着少而精,博而通,强化基础,反映学科前沿的原则,构建新的基本内容,加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联系,增加课堂训练的机会。
  3、强化教育见习实习
  增加实习见习的机会和时间,将课程计划一半的时间安排为各种教育见习和实习,并分散到各个学期进行,根据相关课程教学的需要,采用更为灵活的见习实习安排;第二,在内容上,进一步拓展学生实习的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习幼儿园的教学与管理,形成较全面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2]申继亮,李琼.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状况看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11)
  [3]孙永义,唐雪雷,李云倩.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探索,2011,(1)
  [4]刘捷.建构与整合:论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3,(4)

《从幼儿教师的知识状况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从幼儿教师的知识状况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