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化学学案 > 内容

国内外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比较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8:37     阅读:


  摘 要:创新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创新教育是21世纪高教改革的必然方向。欧亚其他各国大学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实施创新教育,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国外大学创新教育制度和策略值得借鉴。
  关键词:创新教育,比较研究;培养策略
  
  1.课题的提出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功能、作用及地位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创新能力成为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我国加入WTO之后,将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参与国际竞争。实施人才战略关键在于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出大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在不断变革,革新在不断进行。教育应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应更努力追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英国剑桥大学校长在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采访时,针对主持人关于“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应从几个方面进行”的提问,回答是“学会提问、探究和创造。”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是否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日本学者强调“要培养全球性的、进攻型的创造性人才,独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美国建立高校“创新中心”,崇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莱顿大学校长W·瓦根纳说,在21世纪如果不能创造新知识,不能教会学生创造新知识的方法,那么大学对社会的基本贡献将完全丧失。
  我国的高等教育作为高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民族存亡的历史使命。因此研究国外大学创新教育的特点,对我国高校实施创新教育更具重要意义。
  
  2.0 创新教育的国际背景
  
  本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波特(1883-1950年)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概念已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发展研究中。早在50年代美国就开始实行教育改革,致力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到70年代,国外大学出现创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成为上世纪规模最大的高教改革,被誉为“一次如哥白尼把天体的中心从地球转移到太阳那样的革命”。
  世界各国在高教改革实践中,都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1983年召开的世界大学校长研讨会一致认为理想的大学毕业生标准是:1)有坚实的学科知识并掌握攻读学科的方法论,2)具备将主修的学科知识同实践知识及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能力,3)不仅是训练有素的专家,而且乐于听取他人意见,能运用其知识进行国际交流。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不断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创新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创新知识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或较深的造诣,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不断汲取新知识,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格.有敢于质疑、敢于冒险的科学精神,坚忍不拔的自我信念和较强的独立性。
  为适应21世纪的知识经济,自90年以来,发达国家如英、法、日、新加坡等国抢先出台教育发展规划,掀起新一轮世界范围的教改浪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2061计划”(2061年是哈雷彗星下一次回归地球附近的年份),其目标是用一代人的时间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教育体制,造就一代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国民。1995年颁布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确定“重点放在教育学生掌握人们每天使用的多种技能上,比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在工作中具有合作精神。”
  
  3.0 国外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调查
  
  3.1设立培养基地注重创新实践
  美国的教育家认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书本知识而不会获取新知识,不懂运用和创造新知识的人,将成为新时代的文盲。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21世纪理想大学模式”研讨会达成共识,学生不应整日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育;学生的毕业成绩不能完全以课堂考试来衡量,而应将学生胜任工作的能力和是否具备创新意识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提倡在大学里设立创新教育中心,指导学生创造发明,促其不断向智力和能力极限挑战,绞尽脑汁用书本理论和实践经验解决疑难问题,从而不断增强洞察力、想象力、预见力和创造力。前苏联在全国实施了创建“百所创造发明学院”战略,组织大学生掌握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技术革新实验。英国则采用“合作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社会实践。欧洲共同体创办“欧洲高等学校研究生院”,招收有创造潜力的成员国学生。
  
  3.2改革教学方法适应个性发展
  美国大学普遍采用“任务教学法”、“独立学习法”、“个性教学法”以及哈佛大学特色的“案例教学法”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创造性思考,盛行世界的“问题教学法”,则通过让学生从事类似于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学习活动,掌握学习和创新方法。问题提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探索的过程,既要求教师合理设问,又要求学生张扬个性,敢于质疑。
  见多识广对开发智力、锻炼思维很有必要。欧洲各国不但鼓励培养青少年的独立精神,而且重视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法国的家长们通过协会的帮助,与英、德、意、甚至美、加等国的家长建立联系,利用假期把子女到国外的互助家庭中短期生活以便提高外语能力,学会与人相处,了解外国的国情和文化环境等。法国人比较注重留学生的特色,海外学者对比了美法两国的特点得出结论,在美国,你是第一,就留下,在法国,你有特点,就留下。
  
  3.3课程设置日趋综合化
  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实行宽基础、宽专业的培养模式,把本科生的广博教育放在首位。哈佛大学规定,学生必须修习文化、逻辑、修辞、天文、数学、音乐及语文、人文、社会、自然等课程。日本教育家提出培养综合化人才,认为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伟大的文化。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始终强调基础教育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突出“个性”原则,倡导技术知识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结合。美国大学则开设了系列研究创造方法和培养创造能力的课程,如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与创造力训练等。
  
  3.4激励机制支持学生科研
  德国颁布了“大学生科研津贴制度”,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高教改革中,提出要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综合知识、多方面技能和专门化技能相结合的识多面广的专家。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前苏联设立了一系列奖励制度,使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一直保持较高比例。
  
  4.国内创新教育的基本状况调研
  
  4.1教育观念
  在基础教育中,抓考试科目手硬,抓非考试科目手软,音、体、美、劳等不能正常开课,除了“应试压力”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把人的培养上升到适应21世纪社会需求的高度来实

《国内外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国内外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比较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