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历史学案 > 内容

民国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8 06:10:19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sfy/zsfy201004/zsfy20100419-1-l.jpg
  镇江曾是民国时期江苏省的省会,但亲眼见过匾额等印证实物的人很少。如今,曾经被封闭起来的“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匾额经过50多年的风雨后,通过技术人员的精心剥离,先铲去外面的石灰层,接着挖掉里面的水泥层,把每一个字都清理出来,最后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清秀的墨迹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凸现出这座省级文保单位的典雅气息。
  从这块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匾额的落款看,上面的文字系当时闻名全国的大藏书家傅增湘题写,字迹端庄典雅,似有唐碑的笔意,于俊秀中增添了豪气,在转折处颇见楷书功底。由大藏书家为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题额,而不是由省内高官题额,一方面反映了图书馆人的务实作风,另一方面也说明藏书家傅增湘影响之大。
  傅增湘,字叔和,号沅叔,四川江安人,是全国知名的版本目录学者、教育家、藏书家,所创办的“双鉴楼”“藏园”藏书名闻天下,与江阴的缪荃荪并称海内。他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进士,历官贵州学政,1906年在天津创办北洋女子公学、高等女学堂等,1917年任教育总长,1927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其藏书有宋刊本180多部,元刊本有《资治通鉴》等,明刊及钞校本3万余卷以及旧藏共约10万卷,著述有《藏园群书题记》、《双鉴楼善本书目》、《藏园群书经眼录》等。他的书法亦佳,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楷书兼容欧、柳,晚年有魏碑笔意,行书以二王为基础,工整流畅且活泼,为文人字之典范。傅增湘的题字使省立镇江图书馆文气大增,也让后人对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藏书楼刮目相看,给予这座当年省会城市的文化标志性建筑更多的关注。
  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坐落在美丽的古运河畔,经过精心选址,建于清代有名的私家读书处角山楼的故址之上。楼主赵克宜,字小楼,是道光、咸丰年间当地著名学者,精通诗赋,治学严谨,著有《小山楼集》六种,另撰《苏诗品注》等。
  1931年秋,江苏省政府议决同意省教育厅计划,筹备建设省立镇江图书馆,并拨开办费42000元。1932年5月聘请俞庆棠、王云五、柳诒徵、陈定祥、何鸿鉴、童致旋等人成立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其中俞庆棠、王云五、柳诒徵三人社会影响力很大,对于推动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俞庆棠的名字当今知道的人不多,但在现代教育史上,她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双峰并峙,是中国民众教育的倡导者、社会教育的先驱人物。俞庆棠是江苏太仓人,1897年生于上海。1919年8月,她在兄长资助下赴美留学,先后进入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社会学和教育学,受业于杜威博士和克伯屈博士,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士学位。回国后,俞庆棠出任江苏省第二师范教师和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后被聘为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兼扩充教育处处长,受命规划江苏省社会教育事业,提出大力推行民众教育的主张。1928年3月,她在苏州创立了中央大学区民众教育学校,自任校长,又在无锡先后创设民众教育实验区、工人教育实验区、民众图书馆、农民教育馆、民众教育学院等。1932年中国社会教育社成立,她当选为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在俞庆棠的倡导下,民众教育由江苏省向全国推行,她也被誉为“民众教育的保姆”。
  王云五,广东香山人,是政界、出版界、图书馆界的名人。1906年起他在上海同文馆、中国公学等校教授英文,后任闸北留美预备学堂教务长。1912年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不久到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又转任中国公学大学部教授。1917年去上海从事编译工作,创办公民书局,开始出版生涯。1921年秋,受聘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组织编译了一批介绍中外古籍名著的丛书,受到社会重视。1925年3月他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在图书界影响很大,以后又编出《王云五大词典》等书,蜚声学术界。1930年春,王云五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书籍,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投身政界后,他又出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职。
  柳诒徵,镇江人,字翼谋,号劬堂,著名教育家、史学家和图书馆学家。他倡导兴办绍宗藏书楼,为焦山书藏编制书目,关心家乡的图书馆事业。柳诒徵曾就读于三江师范学堂,先后任教江南高等商业学堂、江南高等实业学堂、宁属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北京明德大学,主持过镇江府中学堂校政。1914年2月,他应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历史学教授;1925年北上,先后执教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和东北大学;1929年重返南京,担任南京图书馆馆长、考试院委员、江苏省参议员。他著述极丰,有《中国文化史》和《中国历史要义》等。除史学成就外,他的诗文、书法也有名气,其诗“雄浑圆健,充实光辉”,书法则以楷书最有成就,兼工行草篆隶。
  有三位名家开道,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的筹划事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尤以教育界支持最多。当时具体组织工作主要由筹备主任童致旋(字履吉,1898年1月生,江苏宜兴人,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历任南京中央大学出版社编缉主任、江苏省教育厅督学室主任等职)负责。筹办前期先是租赁了太平桥道署街2号5幢民房用于办公,暂分总务、采访、编目、保管4部,年度经费约40000元。1933年3月5日起试开放阅览,每日12小时,节假日不停。同年7月1日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宣告成立,成为中国早期的公立图书馆之一。第一任馆长为童致旋。
  1935年1月馆方又在中正路南首(今解放路17号)兴建了新的馆舍,占地约14亩,全部用钢筋水泥、耐火砖构成,能防火、防潮、防震。大楼全部面积合计7000平方英尺,工程费45000元,连同水电装置、卫生设备在内经费共50000多元,其中书库三层,容积约20705立方英尺,阅览及办公用房二层,9月完工,10月迁入。从1936年1月1日起图书馆全年开放,假期不停。当时馆内业务有所增加,改设总务、征存、编纂、阅览、推广5部,25名职员,年度经费25000元,图书设备及特别购置费15000元,共计40000元。年底藏书共98796册,其中图书67372册、杂志3145册。大部丛书有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库珍本、丛书集成、万有文库、碛砂藏经等。各省、府、县等方志基本齐全。报纸有数十种,杂志有中外各类期刊近500种,均陈列架上供人取阅。开放一周年后出版了《图书分类细目》、《江苏方志目录》、《中日问题参考书提要及论文索引》,每月接待读者约6000多人,在馆阅览图书的读者共52093人,阅览图书82694册。开馆后的活动也丰富多彩,主办过省会书画展览会,陈列镇江现代、古代作品、省会人士庋藏作品及西洋画等,开幕日观众达1000余人,展览3天,参观者逾4000人,有四川省教育参观团、扬州教育参观团及本埠学生团体等集体前来参观。
  抗战期间,图书馆馆务停顿。除将部分图书运寄湖南外,其余十余万册全部散失,馆舍被日军占用,内部装修亦多损毁。抗日战争胜利后,陈贯吾出任馆长,下设采编、阅览、总务3部,先运回了寄存于湘的图书14220册,又四处征集图书,使馆藏逐渐增加到47010册,其中线装书30592册,中西文平装书12073册,书画及儿童书、杂志、报纸4345册,江苏各县县志及各省通志已存296部。
  图书馆经过一番整理,恢复了对读者的开放,分设报章杂志、普通图书、儿童、妇女及特别参考5个阅览室。为便利到图书馆来的专家学者从事学术研究,还另设了研究室。各种图书以在馆阅览为原则,党政机关、学术团体因公参考,也可来函商借。

《民国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民国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