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语文试题 > 内容

育珠三角城乡学前儿童二语习得的差异和成因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1:33     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公平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城乡差异和发展失衡。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模式改革和发展较快的珠三角地区,由于经济、政策、观念和地理等因素,城乡学前儿童二语习得的经费投入、资源分配、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入学机会、地域思路均呈现出“城乡不均衡化”的蔓延之势。本文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城乡学前二语习得差异和差距成因,提出必须切实落实省、市、县、乡级政府对学前二语教育的投入责任,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学前二语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机制,从而加快珠三角城乡学前语言素质培养的现代化进程和均衡化格局。
  关键词:珠三角;学前儿童;二语习得;差异;成因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129-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目标,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省教育厅粤教基〔2009〕93号文《关于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均衡发展’的理念,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对促进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潜力的开发,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而且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教育公平”是珠三角地区和谐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作为教育体系基础的学前教育理应成为公平教育体系链条中的牢固盘点。由于3至6岁的学前儿童语言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大脑的思维活跃和神经反应灵敏,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占有得天独厚的生理天然优势,因此,科学可行的学前外语教育政策对儿童日后语言素质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势必百利而无一害。
  一、学前第二语言习得的回顾和思考
  西方的二语习得理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中国外语教学界的主导地位。1967年Lenneberg在其《语言生物学基础》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假说。他认为,语言是大脑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产物,在12岁之前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都参与了语言的习得和理解的过程,故学习较为轻松,效果更为显著,但在青春期后, 随着大脑侧化的完成,人的语言学习能力慢慢变弱。Lenneberg对第一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的学说开启了之后的大量语言学家对二语习得是否同样存在关键期的问题研究的新思路。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主要通过“习得”和“学习”这两种方式来发展第二语言知识,学前儿童第二语言习得是类似于儿童发展第一语言能力的一个无意识的过程,习得的结果,即习得的语言能力也是无意识的。美国的Susan Gass认为二语习得是指学习一门非本族的语言(如说德语的人在日本学习日语),第二语言环境中的习得是指通过大量接触这种语言的人来发展语言能力。语言环境、母语思维、教育资源的差异对于儿童第二语言掌握的量和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珠三角城乡学前儿童二语习得的差异
  珠三角地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表现在教育上就是教育投入的严重失衡,城乡产业结构的分散性转移和非农劳动力吸引间接造成了城乡学前教育的两极分化和教学效果的差别。差异的分析进一步表明:第一,珠三角地区的乡村儿童在学前教育入学机会乃至享有二语习得的机会都远远少于城市幼儿;第二,珠三角地区城乡地区的学前二语教育差异既含有地理环境的自然差异、城乡经济结构的二元差异,还包含有城乡父母居民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财政投入厚此薄彼,分级办学、人为的二语资源差异化分配的差异。从这个视角出发,从学前教育体制的二语习得资源公平供给入手,为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一个平衡的发展起点是实现珠三角地区全面建设现代化城乡结合的宏伟蓝图的根本途径。
  ·学前教育·1珠三角城乡学前儿童二语习得的差异和成因分析(一)语言教育环境的差异
  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学前儿童的二语习得教育,规范的引导和适度的起步就是孩子未来外语之路的良好开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和高速发展,各类教育信息化的电教资源均已在广东省内各城市公办幼儿园内普及开去,如城市幼儿园的英语教师们就可以一无反顾地利用复读机、录音机、语音室等多媒体设备训练孩子们的听说能力,激发孩子们的二语习得潜能。但这些基础教育设施是受教于农村幼儿园的儿童们所无福享受的,因为经济条件和财政投入不允许,也做不到。毋庸置疑的是,二语习得的语言机制必须借助于广泛的语言环境来支撑。由于城乡儿童均是在当地母语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与高水平的师资人士接触乃至与外教接触,甚至是国内的媒体广播与广告图片上用的也是儿童们所学的“第二语言”,一切的一切无时无刻地在给孩子们提供着极为优越的语言模仿环境。在这种优越的语言环境下学习外语,孩子们势必既学得快又学得地道。调查中,有78.5%的城市幼儿园都倾向于全方位地使用电脑和互联网资源为孩子们下载原汁原味的英语动画片和英文故事音频,利于孩子听力的规律训练和短期进步。可是,农村的学前语言教育就很难拥有或置齐这样的语音设备或网络环境,至此,农村学前儿童的二语习得浸入机制也只能无奈的被暂时搁置,无法运行。
  (二)二语语言输入信息量的差异
  城市学前儿童的第二语言习得在生活中频繁接触的是地道而真实的目标语,信息量庞杂而且自然原始;而农村育儿课堂上的外语教师和二语输入源缺乏延伸的心智自控和无限的鲜活优势,致使学前双语教学的构建设想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无从运行的奢望。南京师大的余强教授在《从第二语言敏感期的特点看学前双语教育的重点》一文中指出:关键期同样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中。但在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影响下,为学前儿童创设早期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是很脆弱的,有些偏远地区的儿童甚至连接触外文教材的机会都没有。实践证明,当城市的儿童们在朗朗读诵英文诗,高声清唱英文歌、惟妙惟肖的排演英文话剧甚至已经能较为流利的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时,农村的儿童们还在自己母语的语言环境里裹足不前、与世隔绝。珠三角城乡学前二语习得过程和效果的反差对3-6岁儿童语言基础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产生了无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并深思“当前外语教育公平”改革工程的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实验统计数据详见下表:

《育珠三角城乡学前儿童二语习得的差异和成因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育珠三角城乡学前儿童二语习得的差异和成因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