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语文试题 > 内容

校园法治文化对高水平大学建设作用探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12:27     阅读:


  摘 要:正确的办学方向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保证。由高校师生互动建构而成的校园法治文化,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保障办学方向的重要作用。校园法治文化对大学生具有环境育人的建构作用,保障高校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关键词:法治文化;高水平大学;办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6.071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道出了法治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却未能预见如今法治升华成为一种文化的形态,其作用更为强大,影响更为深远。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核心的一环就是培育法治文化,而高校则是孕育法治文化的重要场所。当高校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阶段,则意味着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此时更加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以强大的法治力量来理顺各方关系,维护高速发展态势。在法治文化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作用机理未明确的现状下,高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迫切呼唤理论指导,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极其需要学理依据。当此之时,深入剖析法治文化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影响与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国内学界对于法治文化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目前传播较为广泛的一种定义是:“法治文化应该包括法律制度结构和法律观念结构,以及自觉执法、守法、用法等行为方式,是包含民主、人权、平等、自由、正义、公平等价值在内的人类优秀法律文化类型。”上海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蒋传光认为:“法治文化就是在建立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
  高校的法治文化就是在建立依法治校的过程中,通过学校师生互动的方式,形成的一种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那么校园法治文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的建構主义理论给出了答案。
  1 校园法治文化的缘起:师生互动建构产生
  亚历山大·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结构不是行为体大脑中的东西,也不是物质性因素造就的东西。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存在是行为体社会实践的结果:行为体之间的互动造就了社会建构,这种互动的过程是社会结构存在的基本条件。”国内学者秦亚青指出:“温特的结构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共有知识或文化。共有知识指行为体在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法治文化,就是在特定的法治环境中,行为体对法治的共同理解和期望,是行为体的共有法治知识造就的一种文化氛围。
  基于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法治文化是通过个体间的互动行为建构产生的。在高校中,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会产生共有知识,形成文化。根据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国家间敌对的互动会产生霍布斯文化,竞争的互动会产生洛克文化,友好的互动会产生康德文化。可见不同类型的互动会产生相应的文化。高校中,只有符合法治精神的互动才能进一步建构产生法治文化。符合法治精神的互动在高校中非常普遍,可以概括为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三类。
  普法宣传活动是学生之间最常见的涉法互动交流。通常是法学类专业的学生向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法律宣讲和普及,例如政法学院的学生通过普法宣传周的形式向其他学生宣传法律知识。而法学类专业的学生之间也会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的比拼法律专业水平,同时也对外展示法律知识的魅力。显而易见,这些与法律相关的互动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建构出了校园的法治文化,促进法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此外,一些似乎与法律并非直接相关的课余活动,比如篮球比赛,其实也可以是产生法治文化的一种互动。在篮球比赛过程中,若参赛者都遵守比赛规则,这种比赛互动就会增强学生自身的守法意识,无形中加强了校园法治文化。若部分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钻规则漏洞甚至藐视规则,会对其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就会被削弱。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之间最频繁的互动形式,一旦融入法治精神,都能为建构校园法治文化作出贡献。法学专业教师之间符合法治精神的互动,最直接的莫过于法律观点的交流探讨。在科研过程中,法学专业教师之间会就某些有争议的法律观点进行交流,这是建构出校园法治文化最直接的一种互动方式。教师之间开展的教学竞赛,也能无形中产生校园法治文化。教学竞赛是教师之间的竞技比赛,其对校园法治文化的作用机制和上述学生之间的篮球比赛相同。如果教师们敬畏比赛规则,严格遵守,则会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否则,这种氛围就会被破坏。
  师生之间与法律直接相关的互动,最常见的就是法律讲座或法律课堂教学。政法学院的教师给学生讲授法律课程,授课内容围绕“法”来展开,经过讲座或课堂互动,扩大了法律知识的传播辐射面,同时也增强了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此外,一些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虽然与法律并无直接关系,但活动的背后也蕴藏着法治思想的深意。比如高校举办的校长下午茶或者校长陪餐,校长和学生一起喝茶,一起吃饭,在茶叙或会餐时交流思想,已经传递出一种师生平等的价值观念。这种活动背后蕴含的思想就是平等公正的法治观念,这类师生互动当然会进一步增强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2 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分析维度:办学方向
  国家一直重视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而建设高水平大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路径。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重点建设阶段。1993年7月15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这100所左右重点建设高校成为了后来的“211工程”大学。虽然本阶段没有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但却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铺垫阶段。这批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为未来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是追赶标杆阶段。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这造就了后来的39所“985工程”大学。本阶段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杆,推动“985工程”大学向标杆挺进,进一步缩短了与标杆的距离。第三是加快推进阶段。2010年6月7日,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下面简称《方案》),提出了“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具体方案。现阶段,广东等地已经开始试点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开启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快进模式。

《校园法治文化对高水平大学建设作用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校园法治文化对高水平大学建设作用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