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英语试题 > 内容

语文教师“学术”谈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4 06:09:11     阅读:


  近年来,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应向专家型教师迈进。我国对专家型教师标准或特征的研究虽然不少,但没有形成有影响的权威见解或观点,但相同的是都对教师的“学”,即学识和科研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诚然,作为成熟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要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并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各级各类的培训中,专家、学者们把近代的、现代的、后现代的一大堆理论,传授给中小学教师,而中小学教师面对这一大堆陌生的“名词”、“术语”,也自觉理论薄弱,于是“恶补”,其结果是“夹生饭”,所“补”来的理论指导不了实践,导致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出现了一系列过激的现象,如在课程理念的把握上,常常把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当作“唯一的”,以致忽视教师的指导,盲目追求自主、合作、探究;忽视教学预设,盲目追求生成;忽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盲目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甚至于导致语文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①。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学”与“术”的关系,是途径之一。
  
  一、语文教师的“学”
  
  《辞海》对学术的解释是:“较为专门的有系统的学问”。按照这样的解释,语文教师的“学”就是指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有系统的学问,也就是说,做一名成熟的语文教师,其“学”应该包括学科知识和基础理论、语文教育史、现代教育理论以及对教育教学的研究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深厚的学科知识和基础理论是语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的条件。毋庸讳言,由于我国教师职前培养中存在的痼疾,不少师范毕业生学科知识不够扎实,基础理论掌握不好,因而导致一些语文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不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为此,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夯实自身的学科知识和基础理论,并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高屋建瓴地指导。其次,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文本中往往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因而,语文教师有必要广泛涉猎各种读物,了解一些民俗风情、物候气象、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素养,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读解文本。
  语文教育史至关重要。很多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不注重以史为鉴。不了解中国语文百年来的教育历史和取得的经验、教训。以致不少教师在重复他人已经做过的实验,重蹈他人的覆辙,不仅没有与时俱进,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有时甚至是落后于历史上的某些研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鉴于此,笔者以为,语文教师有必要了解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语文教育史进行个人化的梳理,并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改革进行评价与选择,从中汲取营养,继承和发扬我国语文传统教育中的精髓,从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我国学者较为认同的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基础理论三项,其中现代教育基础理论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相对缺乏的。很多教师包括语文教师,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不愿意学习理论,认为理论距离教育教学的实践,比较遥远,学了之后,不能够立即见效。这其中,教师忽视了两个问题,一是理论的内化。任何理论从了解到认同,从认同到深入理解,再到提取其合理的特质,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而只有内化了的理论,才能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二是运用,任何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都必须是建立在发挥实践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的,不可能像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一样,只需按照说明,操作下去,就会达到目的。因此,对于现代教育的基础理论,首要的态度是学习,因为这些理论毕竟是经过实践检验而保存下来的人类的文明成果,要坚信,理论一旦被掌握,就会发挥巨大的威力。其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理论的精神实质,甄别和选择其中适用于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指导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再次,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而且,时代不同,国情不同,有些东西不一定适合我国当代的语文教学,因而要敢于大胆扬弃。
  教育教学研究也很关键。教师如果既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又不知晓现代的教学理论,只凭经验,往往会陷入教学的困境,所教非学生所需,这就必然导致教学低效。而教学和教育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学是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一门科学,但他们还应当掌握传授知识的科学。而在这里,我得立刻承认,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②。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是必须要研究语文教育和教学。一方面要了解学习理论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个性特点,才有可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还要掌握教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诊断与评价,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与管理。
  
  二、语文教师的“术”
  
  本文所说的“术”,一是指技术,即教育教学技能,二是指艺术,即教育教学艺术。这二者有一定的层级性,技能是下位的,艺术是上位的。所谓技能是指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学艺术是指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知识、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③。一般来说,通过一定的模仿和练习可以获得初级水平的教育教学技能,纯熟地运用教育教学技能,达到迅速、精确,并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现代教育基础理论,才有可能上升为艺术。我们以一个案例来分析教育教学技能、与艺术的关系。于漪老师教《宇宙里有些什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提出问题。
  生: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恒星,万万是多少?
  (众生大笑。该生也为自己提出了愚蠢的问题而后悔)
  师:万万是多少,我想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大家也知道了。我想问的是既然“万万”是“亿”,那么,为什么要用“万万”,而不用“亿”?谁能解释?
  生1:用“万万”感觉多。
  生2:听起来响亮。
  ……
  (师归纳汉语叠字的特点)
  师:我们的知识是怎么学来的?(众生看当初提问的学生,此生不再感到尴尬)我们应当感谢他。
  案例所述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突发事件。学生提出的问题,乍看,对于语文课来讲,毫无意义。然而于漪老师却及时洞察到这一偶发事件中蕴含的语文教学和教育因素,把一个纯数学问题,转化为语文问题,进而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既使全体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了叠音字的用法,又巧妙地保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这一突发事件的处理,体现出了于漪老师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机智。如果是一般教师,很可能不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把汉语中的叠字知识与学生的问题联系起来;即或是联想到了,也很难把教学与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简单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只是运用了教学技能;引导学生学习了叠字的知识,是熟练地运用了教学技能;如于漪老师般的综合运用教育教学技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多种目的,则是艺术。从这个课堂教学艺术的典型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之“术”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实践对新入职的教师培训力度不够,有任其“自然成熟”的倾向,即使培训,也不注重教学技能。导致很多新入职的教师,不是一板一眼地从训练自身的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做起,而是盲目地从追求新颖入手。语文教师们都在为讲台上的40分钟而想尽各种办法,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讲台之下下苦功夫。不能不说,这是本末倒置。语文教学如“学戏”,只有练好基本功,才有可能创新,才有可能上升为“艺术”。

《语文教师“学术”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语文教师“学术”谈.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