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物理试题 > 内容

学业负担视角下的中国与芬兰基础教育比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6 06:05:53     阅读:


  摘   要:芬兰基础教育因多年来在国际测评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一以贯之的对平等与高质量教育的追求而备受世界关注。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自身的基础教育减负道路,但是面对升学与压力的矛盾难以找到很好的调解方法。文章通过对中国与芬兰基础教育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今后中国基础教育减负的开展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正确认识压力的本质与效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基础教育;减负;芬兰
  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探索基础教育减负的路径。然而随着对减负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渐涌现。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基础教育减负”或者与“教育减负”相关的字眼,明显地察觉到社会各界对此争论不一。芬兰基础教育凭借着卓越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成绩与“让学生适性发展、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而享誉全球[1]。芬兰基础教育不强调竞争,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努力为学生营造充实而自由的学校氛围。除了大学入学考试之外,沒有其他的全国性考试,并且“平等”观念引导下的芬兰基础教育反对排名与“精英教育”,因此中小学生在学业方面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和负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芬兰基础教育可以为缓解中国基础教育学生学业压力、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的减负与升学压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于2005年、2010年、2015年进行的三次大范围的全国调查显示,全国中小学生平均在校时间整体呈现出了先降后升的趋势,主要以2010年为拐点[2]。2010-2015年,小学生平均在校时间增长了近2个小时;中学生平均在校时间增长了6.3个小时。在过去5年中,小学生和中学生平均在校时间增长率都超过了20%,可以看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时间呈现明显的涨幅。
  除了平均在校时间的延长,中小学生课外学习时长也让不容忽视。《2017年基础教育发展报告》显示,K-12阶段课外辅导依然是家长的重要关注点,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人数再创新高。在2012年PISA测试中,中国学生的平均每周课外学习时间13.8小时,外加校外辅导和私人家教,学生每周平均校外学习时间达17小时左右,远高于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均值7.8小时。
  课内学习与课外补习占据了中小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课后作业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2013年《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两年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结果也显示出该项规定的落实情况并不如意: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超标率超过66%,初中生的作业时间超标率超过78%;而在休息日,中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超标率都在80%以上。
  二、芬兰教育的个性化与高投入
  与中国的基础教育相比,芬兰的基础教育显得更加温和。由芬兰教育与文化部以及芬兰国家教育局联合发布的相关芬兰教育系统简介中屡次提到了平等、信任与责任。为的就是要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营造自由而民主的学习氛围。
  (一)小学与初中的无缝过渡
  图1为芬兰的教育体制图示。芬兰的基础教育主要包括了小学和初中,与中国一样,芬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只是在学校选择方面不需要在六年级进行考试。
  学生达到入学年龄后大多根据当地政府的安排就近入学,并且大多数都进入当地的公立小学就读。一方面芬兰各个阶段的学费均由政府承担,政府一部分的税收专门用于学校建设;另一方面各个学校的教师都经受过专业培训,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自身素质都有保障。
  小升初免试,因此学生们的日常学业压力不大。随着年级不断提高,学生在校时间也相应延长,从初入学(一年级)的2小时到高中阶段的8小时,根据年级高低,在校时间体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征。与在校时长一样,课程数量也随着年级的提高而递增,并且在课程类型的选择上,芬兰基础教育遵循了“从做中学”的原则。除了常见的学科,如芬兰语、瑞典语、英语、历史、地理之外,体育课、木工课、厨艺课、缝纫课在小学课程中也占较大比重。
  芬兰基础教育轻松与自由的氛围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中,而且体现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支配上。由于在校时间较短,学生放学后父母未必能及时赶到学校,大多数学生都会参加课后俱乐部(afterschool club)。一般而言,小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间不会超过1个小时,学生们在课后俱乐部除了完成家庭作业,其他时间可以进行户外游戏活动。对于有需求的学生,芬兰还建立了一套教师合作机制,主要是由多学科教师联动为学生进行课外补习,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系统辅导。
  (二)进入高中的双重选择
  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90%的学生会继续进入高中学习。高中的选择不再由政府指定,学生拥有一定的选择权。高中学校在录取学生时很少会采用入学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更多情况下是根据学生在小学与初中的成绩表现来进行选择。每个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会获得一张成绩证书,证书上会显示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获得的平均分,一般的均分位于4~9之间。
  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都是准高中生们的备选项,学生在选择去职业高中就读时需要参加一次入学能力考试。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课程相互贯穿,以确保学生在选课时有更广的选择空间。
  相比基础教育,高中三年学习的压力开始不断增加。除了入学时学校安排必须学习的课程之外,学生还可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如木工课、厨艺课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课后作业的数量因学习科目的增加也有所增加,但是教师并不会检查学生作业,而是采用课上提问的方式进行抽查。高中会开设课后特别班(special class),针对学生的薄弱学科进行免费补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参加。[3]
  (三)进入大学的两道门槛
  芬兰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道门槛是国家大学入学考试(National Matriculation Examination),考试的项目一般包括:国语(语言的类型往往由考生自主选择)、第二国语、外语、数学(或者在普通高中所学的其他科目)。芬兰所谓的“学业压力”的最直接体验便来自于这一场考试。

《学业负担视角下的中国与芬兰基础教育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学业负担视角下的中国与芬兰基础教育比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