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政治试题 > 内容

正确处理校史研究的两对关系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5 06:08:45     阅读:


  摘 要:新时期,校史应加强学术化,同时兼顾可读性、普及性;校史作为一校的全记录,在加强综合性时,要重点关注该校的人文精神与独特性。各校可搭建平台,加强横向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校史、教育史乃至社会史的发展。
  关键词:校史 学术性 普及性 人文性 综合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005-01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时期,大学作为其中的独特个体,亦在经历着深刻变化。校史研究在以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与发展窠臼。要取得新成就,还要认真处理好校史研究的两对关系。
  1 学术性与普及性
  1.1 学术性
  大学是学术的殿堂,是学术、思想和文化的重要产生场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学是学术、思想和文化的孕育土壤,校史作为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自然要对学术多著笔墨,同时加强自身学术性。
  原来校史写作往往谨守一定的模式,“查阅旧档案,搜集老照片,整理学校沿革,述说风云人物”,因此,很多校史千篇一律,颇遭诟病[1]。近年来,关于校史的学术性,学人已从多角度进行了论述,多认为,校史应是“学术化的校史”,应强调学术性,遵循基本史实,理顺学术脉络。
  校史的学术化应该既包括校史叙述内容的学术化,又包括校史本身的学术化。校史内容应深入到学校文化内涵与学术精神,并纵向关照学校在不同时间、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表现及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发挥资鉴之用。
  1.2 普及性
  在增加校史学术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校史的可读性、普及性,阳春白雪式的校史只能是曲高和寡,“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新时期,人们对校史的要求与期望日益提高,校史应增强生命力与活力。只有得到广大校友的认可、甚至普及到普通大众,校史的生命力才能得到体现。
  校史著作可以是活生生的、可读性强的作品,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些照片、图表。很多故事性强、野史性的趣闻轶事及校园回忆录[2]大行其道并广受欢迎,就是很好的启示。大学校史或大学“旧事”,可唤起校友的美好回忆。
  当然,校史既为“史”,必须真实可信,遵守“史”的基本原则,如客观性、真实性与科学性等,尊重史实,对校史所涉及的人与事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能片面追求趣味性和普及性。
  乍相看来,校史的学术性与普及性之间似乎存在矛盾,但细究起来,二者之间又有着深刻的联系,如何在矛盾中求得和谐统一,做到雅俗共赏,尚需要校史研究人员努力探索。
  2 综合性与人文性
  2.1 综合性
  校史作为一校全记录,内容涉及一校某一时段的方方面面。校史内容的全面决定了校史的综合性:学校多学科并存,人才汇集,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多人才优势,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可以极大促进校史编撰的质量。
  收集、征集资料与实物是校史研究的一项基础性、综合性与常规性工作,而且工在平时,必须夯实基础。对校友进行访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并行之有效的收集资料方式,对那些德高望重、年迈体弱的老校友,尤要抓紧时间做好史料抢救工作。建立数字资料库,方便资料的存储与利用。厚积薄发,只有平时积累了大量校史资料,才可在编撰校史时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当然,校史研究并不只是史料工夫,须得学习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研究方法上亦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如除了传统的史学方法外,还可从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来探讨学校的整体运行,从学校与高等教育史甚至中国教育史的关系、高校与社会的互动等方面着笔,推进研究向纵深发展。
  校史不是平铺直叙、毫无重点的资料堆积,应该精心布局,详略适宜,这有赖于研究人员自身的素养与能力、知识的广博与专精。此外,一校之发展,总有成绩和经验、失误和教训,应当辨证看待,这也要求校史人员应当实事求是,不可讳疾忌医、爱憎由己。
  2.2 人文性
  校史不是史料集成,而应是一部“人文化的校史”,她可以再现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文化氛围、大师风采、校友事迹,可为广大师生构筑精神家园。找出一所学校安身立命之精神,找出“推动大学运作的这种精神和观念”,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及时总结大学发展的经验教训、提炼本校文化内涵、传承学术精神,乃是校史研究的重中之重。
  大学的主体由学生和教师组成,大学的另一重要功能即人才的培养。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在《大学的理想》[3]一书中指出,大学的理想,即“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镕、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曾于2010年受香港《明报》之邀发表三篇文章,深入分析大学的功能与任务,指出大学之本在于“育人”,即培养学生。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在校史中不可或缺,重要性不言自明。今后的校史研究要更加注重学生及其事迹。
  此外,校史要发挥鉴往知来之用,还必须有独特的人文精神贯穿其中,应强调各自学校的治学传统和人文精神,将学校的对外形象提升到新的更高层次。
  3 结语
  基于大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各校的差异性,可对校史进行比较研究,从国家和社会宏观背景以及大学与区域发展、同区域大学比较等方面进行考察,力求全面、客观反映该校真貌。各校可以进行跨校合作,对共性问题选取代表性学校作为个案考察对象,从纵横两方面推动校史研究的发展。
  近年来,校史研究在内涵外延上日益深化发展,新时期的校史研究应与时代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知识和制度的变迁相联系,扩大校际、区际、甚至国际交流,加强各校校史、全国高等教育史乃至与世界著名高校的比较研究,为我国高校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周良书.大学校史研究种的若干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
  [2]汪洪亮.当前大学校史编写普遍存在的问题[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3]龚克.学生和学术,谁为大学之本;学生和学科,谁为大学之本;学生和教师,谁为大学之本[EB/OL].http:///note/77106459/.

《正确处理校史研究的两对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正确处理校史研究的两对关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