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地理试题 > 内容

论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旨趣变迁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9 06:09:55     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不论是研究目的、还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受到研究旨趣的深刻影响,经历了从政治本位旨趣、政府决策旨趣到学生发展旨趣的变迁历程。历史地分析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旨趣,认为未来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既不能全盘否认政治本位旨趣、政府决策旨趣和学生发展旨趣,也不能独尊一隅,而是三者的互补与包容,否则就会削弱政策研究对政策实践的规范性矫正和批判性反思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旨趣;政策科学哈贝马斯通过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批判,把“旨趣”① 概念引入认识论的范畴。他认为理性包括工具性的目的理性和理性的意志,这种理性的意志就是旨趣,它产生于“同劳动和语言相联系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需求中”[1],是人的认知意向、认知愿望和认知需求。人的认知受到旨趣的驱动和指导,“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认识兴趣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它们决定了认识的对象、‘事实’及‘材料’的界定,研究方法的取向,真理的标准,乃至整个认识活动的意义及其评价”[2]。从这个意义上讲,以“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政策现象、揭示教育政策规律”[3]为性质的教育政策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人们对教育政策研究旨趣变迁史的深刻反思过程。因此,探讨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旨趣的变迁,不仅有助于我们揭示教育政策科学的一般规律,揭露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也可以为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多维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旨趣与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旨趣是一对不同的概念,前者涉及人们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等问题;后者是指政府制定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意图或价值追求。但两个旨趣是内在关联的,研究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一个重要旨趣是为了附和或改变政策的价值追求,在教育研究活动完全服务于政治需要的特定条件下,两者甚至是合二为一的。从历史的视角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经历了政治本位、政府决策、学生发展的旨趣变迁轨迹。
  一、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旨趣变迁
  (一)政治本位旨趣:1978-1987年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校仍然实行1952年制定的“免费加人民助学金”的大学生资助政策,这一政策随着1987年全面实行的大学生“奖学金制度”而宣告终结。新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在国家高度集中管理的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建国30年来人们对高等教育政策的讨论和话语方式主要是“在阐述各自的观点时,政治论的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4]。这样的历史渊源以及教育研究的惯性作用,决定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旨趣,它显然不可能迅速且完全跳出简单地引证马列经典著作或政治领导人的观点,并对此加以诠释和发挥的政策话语窠臼,突出表现为教育政策研究的鲜明政治本位旨趣。
  一是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目的是服务于政治需要。囿于对教育本质的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说的狭隘认识,人们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认识“被置于这样一个完整的逻辑之中:青年学生是国家的财富,青年学生为国家上大学,国家为学生提供资助”[5]。因此,研究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目的显然是要解决“这一制度暴露出的一些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国家建设的弊病”[6],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目的仍具有“政治性”色彩,是一种政治型的政策研究。
  二是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经验总结式和主观探讨式的。由于“政策科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在国内创立,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7],因此,在缺乏教育政策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的前提下,经验总结式和主观探讨式的研究方法与“免费加人民奖学金”政策本身所带有的政治色彩产生了共振效应,进一步凸显了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旨趣的政治宣讲和政策描述特征。
  三是在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内容上,主张大学生资助政策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探讨了当时大学生资助政策及其执行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没有考虑各校学生的来源和家庭经济一般状况的差异性”[8]、“助学金的享受没有同学生在校的表现联系起来”[9]、“在助学金使用方面也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平均主义”[10]等,人们还对大学生资助政策中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
  ·理论探讨·论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旨趣变迁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政治本位旨趣受到我国教育理论界“社会本位”思想传统的影响,虽然教育政策研究的问题解决意识非常强烈,但“一元化的政治文化格局钳制了人们的研究活动”[11],教育政策研究成为对具体的政策法规条文的解释与附和,以及是对普遍意义上政策实践经验的总结,政治本位的政策解读成为该时期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主要旨趣。
  然而,经历十年改革开放浪潮的激荡,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日益更新,服务于政治需要的“人民助学金政策”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一些学者开展了中外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比较研究和大学生奖学金、贷款制度设计的研究,如李丹的《英美奖学金制度的比较研究》(1985)、陈吟辉的《试论实施奖学金和学生贷款制度的优越性》(1987)、陈浩的《改革助学金制度给高校注入活力——部分高校实行奖学金和学生贷款制度述评》(1987)等。这些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经验描述性特征,虽然没有给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一般理论知识和研究框架的形成作出重大的贡献,但所提出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变革策略,包括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采取试点的方式开展、要同教育体制改革有机联系改进资助政策、改革要有助于扩大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管理权限与责任等,为推动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旨趣从“政治本位”到“政府决策”的转变提供了背景和思路。
  (二)政府决策旨趣:1988-2007年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经历了双轨制、并轨改革和全面收费的制度变迁过程。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理论的关注,人们希望以政策科学的理论来解决大学生资助政策实践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旨趣仍然留有上一阶段“政治本位”的痕迹,但是已经开始逐渐过渡到政府决策取向的政策研究。这种教育政策研究的旨趣转向突出表现在“为政策”(study for policy)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应用性研究上,并借用教育的政策研究(study of policy)作为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论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旨趣变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的旨趣变迁.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