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地理试题 > 内容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0 06:15:16     阅读:


  摘 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际,在探讨案例教学法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指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应用
  
  与时俱进的改革教学方法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环境和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任重而道远的难题。笔者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提高教学效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现实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运用案例教学法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针对一定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组织学生采取全面参与、主动探究的方式,围绕案例进行思考、讨论和分析,最后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后来这一教学方法在哈佛商学院、医学院被推广。20世纪7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逐渐运用到学科教育领域,主要用于师资培训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在各国兴盛起来。案例法从产生至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必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依据上,那么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现代人本主义教学观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现代人本主义教学观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的导师。教师要“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即着眼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与现代人本主义教学观的目的是一致的。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的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构建主义的学习环境则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来获取知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利用情境、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再现,体现了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客观规律。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担负着向大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与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帮助他们树立应有的法律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实现这门课的教学目的,贯彻这门课的教学原则。
  (一)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内容丰富,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但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比较式的影响,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偏见,学习兴趣不浓。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改变对课程的偏见,对课程“真听、真懂、真信”,最好的办法是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值得学习并能从中获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在适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案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使他们真正受益。比如,在第一章“理想信念”部分,如果按照课程内容讲解“什么是理想,理想有什么特点,怎样实现理想”等就会显得枯燥,而且千篇一律,学生也不感兴趣。通过引入“马云与阿里巴巴”的案例,一方面案例时代感,学生感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案例也掌握了相关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达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在的育人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实现育人目的。育人不仅强调给予学生现成的知识,增大他们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选择一些来源于社会现实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因为现实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参与的愿望也更强烈。通过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对已有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第二章“爱国主义”部分,以08年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遇袭,网络上掀起的“爱国要抵制法国货”事件为例,学生在课堂上围绕“到底该不该抵制法国货”展开了激烈论辩。从一开始的相互对立的“抵制派”与“不抵制派”两派观点,到学生认识到爱国,但不能情绪化,要理性爱国,最后形成了“不完全抵制”的一致意见。
  (三)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原则。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说,理论学习是前提,学生只有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但同时理论也要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以及学生思想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案例教学法以案论理,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紧扣学生所面对的新形势、所处的新环境和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案例选择,让学生对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实例进行解剖,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同时也使大学生体会到这门课的重要作用,增强了对课程的认同感。比如,在第四章“社会主义道德”部分,由于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防艾日”,因此我们会选择与“爱滋病”有关的案例。去年以“大一男生染上爱滋病”为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讨论、分析,最后一致观点是:大学生要恪守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洁身自好。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