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地理试题 > 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人取向”县本管理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8:29     阅读:


  2010年7月颁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立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国策,并强调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同时,明确指出:“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可见,政府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角或核心决定因素。在此,将重点谈县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因为《纲要》中强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范围上主要指“县域”,而不是市域,也不是省域,更不是全国。例如《纲要》在谈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经常强调“县(区)域”:“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强调“县域内”的原因有三,一是县域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是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省级统筹,区县为主”,三是县域内“同质”因素多且程度高,如空间接近,人员集中,经济、文化近似等,便于统一协调管理。
  在上级政府提供的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县级政府就成了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责任者,将发挥决定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希望应重点寄托在县域内部潜力的挖掘上,应大力倡导“县本管理”这种内涵式管理模式。县本管理,是一种基于县域、为了县域、从县域出发的管理模式,它以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为根本特征,是一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式的内涵式管理模式,是一种在任何条件下都会有所作为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外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县本管理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纲要》指出: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资源包括人、财、物等,县本管理也就有了人、财、物等多种不同取向,“人取向”是核心,“人取向”的县本管理以心理科学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理论,关注弱势学校校长、教师素质的提升,因为校长和教师是关乎学校教育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提升素质的措施有三:纳新、培训和淘汰,“纳新”即为弱势学校配备高水平的校长和教师,“培训”即提升现有校长和教师的素质,“淘汰”即把那些素质极差又无潜力可挖的教师分流出学校系统。
  一、纳新
  通过培训来提升校长、教师素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纳新则是提升弱势学校人员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快捷方式。具体措施有:把新招聘上来的优秀新教师优先配备给弱势学校;实行校长教师流动制。校长、教师流动是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等)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我国,校长、教师流动是有法律和政策依据的,2006年6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32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2010年,《纲要》也强调“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在我国某些地区,校长、教师流动制度已成为实践或将有所作为,沈阳市自2004年就已经开始教师流动,虽然目前搁浅,它仍然是全国最早实行流动的城市,取得一些宝贵的经验;从2010年开始,安徽铜陵市探索建立教师流动制度,实现以县区为单位界定教师身份,逐步实现把教师从“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行业人”[2];《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将“形成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流动制度”列入其中,教师流动今后会在南京推广开来[3]。还有江苏省、武汉市、长春市、河北省等等对于教师流动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各地区实施校长、教师流动制度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都必须确保“有效、可行和无伤”,“有效”指措施对提升弱势学校教育质量有实际效果;“可行”指措施可实际执行;“无伤”指措施不能伤害强势学校教育质量和参与流动的教师、校长的感情和尊严。具体讲,校长、教师流动必须遵循的原则有:(1)时间合适原则:经验表明,流动时间以1年为宜。(2)距离就近原则:原学校与流动学校距离应尽量“短”,使流动更加可行。(3)待遇从优原则:流动以后待遇一定要有所提升。(4)尊重沟通原则:要征求校长、教师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做好沟通工作,不可强迫命令。(5)带动辐射原则:流动到弱势学校的优秀教师和校长不仅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还要积极发挥“传、帮、带”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人提高水平。(6)无伤兼顾原则:决不允许由于“流动”导致强势学校水平降低,一定要在不伤害强势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才把优质人力资源流动出去。(7)义务职责原则:流动是校长、教师法定的义务,是必须履行的职责,当需流动时,勇于克服困难,义无反顾。(8)制度规范原则: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教师、校长流动的规范性文件,对流动的相关事宜作出明确的权威性的说明,使流动制度化、规范化。
  二、培训
  教师、校长流动制在我国刚刚起步,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全面推开必将有一个不短的过程。所以,在我国目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弱势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还主要靠自己充分挖掘潜力,所以,下工夫培训在职校长和教师是基本途径,流进优秀人员是辅助途径。
  1.培训形式
  (1)到强势学校进修
  弱势学校教师或校长到强势学校学习进修,通过听课、交流、参与教研活动、班级活动或其他活动等方式亲自体验优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感悟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时限以半年到1年为宜,可全脱产也可半脱产。优势学校要指派特定教师和校长负责指导。学成回校后,要汇报学习成果并付诸实践。
  (2)到师范院校或教师进修学校学习
  弱势学校教师、校长参与师范院校或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校长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历进修班的学习,可提高学历层次,优化教育理念,增强教育技能。现在,有些师范院校实施了“顶岗实习,脱岗培训”计划,即师范生到弱势学校实习,弱势学校在职教师到师范院校脱职集中接受培训,这是一个师范院校和弱势学校双赢的计划,弱势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提升自己。另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可利用放假时间请专家上门服务,集中培训弱势学校教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人取向”县本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人取向”县本管理.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