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地理试题 > 内容

陶行知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比较及启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6:47     阅读:


  摘要: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积贫积弱,农村遭到重创。陶行知、梁漱溟希望通过乡村教育运动达到挽救中华民族的目的。他们同是从乡村教育入手,但角度不同,教育思想也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两者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可以探讨其乡村教育思想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关键词:陶行知;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178-03
  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乡村社会遭到重创,农村破产,农民生活困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5%左右,要想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关键在于农村。于是,许多致力于救国的知识分子纷纷把眼光转向农村,从不同的途径发起了一场旨在通过乡村教育改造乡村生活、推进乡村建设以挽救民族危亡的教育实验,即乡村教育运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在南方有黄炎培的农村教育改进实验、陶行知的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和山海工学团,在北方有晏阳初的河北定县实验区、梁漱溟的乡农教育实验等。
  陶行知领导的晓庄师范学校和山海工学团实验以及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农学校实验,具有独特的价值与见解,是同一时期不同的乡村教育思想理论,分析比较两者的乡村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陶行知和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中国近现代提倡乡村教育的先驱者之一。陶行知批评“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①,因此必须进行改造,要“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②,通过创造适应农民生活需要的教育来改造乡村,而要实施这种适应农民生活的新乡村教育,必须先培养新的乡村教师,新的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③。
  在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生活教育是核心,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新儒家代表,也是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代表。他认为当时中国问题的实质是文化失调问题,“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因此,救治的方法就是要依靠乡村建设。梁漱溟认为教育对于改造千疮百孔的乡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乡村建设应以教育为方法,教育应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两者实是一回事,而实现这种一体化的组织便是乡农学校。④乡农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推动社会,组织乡村”,最终创造新的文化,使民族得以自救。
  陶行知和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比较
  作为从事乡村教育的知识分子,陶行知和梁漱溟皆有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关心贫苦农民,主张均富,而且都具有较高的人生境界和献身理想的精神。⑤虽然他们的立场、角度不同,但他们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共识: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离不开教育;而要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又离不开乡村。
  1928年的春夏之交,梁漱溟参观了南京城郊的晓庄师范学校,并对此评价很高,认为这是“一件有兴味的事”,并说“晓庄学校有三点很合于我们意思的:(1)有合于教育道理;(2)有合于人生道理;(3)注重农村问题”。⑥陶行知和梁漱溟都希望通过乡村教育运动达到挽救中华民族的目的,但他们的入手角度不同,思想也有诸多差异。
  (一)陶行知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实质不同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实质上是教育救国论。他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教育改造事业,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造就真正的共和国民。他倡导发起平民教育运动,在此过程中,他注意到“中国以农立国,十之八九住在乡下”,所以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乡村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大计”。
  1926年,陶行知开始积极筹划乡村教育运动,他先后考察了一系列优良的乡村学校作为改造之依据,提出“教育必须下乡”的主张。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提出了“募集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这一通过乡村教育改造乡村社会的伟大设想。陶行知提倡“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以乡村实际生活为中心,依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培养千百万乡村建设的教师人才来改造乡村,从而实现教育救国的目的。
  梁漱溟所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实则是一场文化救国运动。梁漱溟认为,中国之所以出现问题,使“近百年史即一部乡村破坏史”,是因为西洋文明的输入,使儒家思想丧失了独尊地位,破坏了伦理本位的礼俗秩序。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文化失调,造成了农村混乱。他认为,要想实现救国的目标,就要创造一种新文化。这种新文化实质上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一种重建,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点,同时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而这种新文化的重建着眼点应在农村,中国要从头建设,只有从乡村开始,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民族自救运动最后的方向”。
  (二)陶行知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内容体系不同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体现为生活教育理论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⑦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只有在生活中获得的教育才是有用的、真的教育。因此,陶行知认为,生活决定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2)“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把传统的旧学校比作是一个“大鸟笼”,它让学校与社会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陶行知提出的“社会即学校”,是在积极呼吁对脱离实际生活的学校教育加以彻底改造,让学生从脱离社会的学校中解放出来,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他主张在以生活作为教育内容的同时,也以社会作为教育的范围,使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3)“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就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学、做三个法子是合一的,不能分家的。一件事,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对事说是做。他指出,教、学、做三者不是并重的,应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陶行知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比较及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陶行知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比较及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