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地理试题 > 内容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09:20     阅读:


  【摘 要】大众传媒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众传媒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表现在道德信仰危机加重、低俗功利倾向更加明显、人际关系淡漠方面。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树立大众传媒德育资源意识、规范对传媒行业的管理、加大大众传媒中有益于青少年健康的内容比重。
  【关键词】大众传媒 中学生 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0-0128-03
  当前社会,大众传媒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也使广大中学生置身于强大的传播环境当中。作为一个数量庞大、情绪敏感且尚未形成完整道德价值体系的未成年群体,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信息与环境的影响。当代中学生主要是“90后”和“00后”,他们是在大众媒体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大众传媒的依赖度和信任度都很高,他们极易受到传媒的价值辐射,这逐渐成为影响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对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一 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的特点
  1.传播内容的复杂性
  “大众传媒的内容是由一定社会实体赋予的,不同社会实体具有不同利益的需求,借传媒之手传播各种信息。”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传播不再被国家、地域、种族、意识形态所制约,其空间不断扩大。传播的内容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内容的良莠不齐就成为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网络的交叉增加了区分信息源的难度,这使得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真假混杂,科学和愚昧并存,既有一些积极正面的知识,也存在一些低俗、极端、暴力的信息。
  2.传播方式的高效性
  大众传媒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的传播,特别是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一方面,信息不仅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传递给多个受众,而且也可以通过多个媒介传递给同一个受众,这种散步性传播模式形成的网状结构,扩展了个体获得的信息量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以互联网为例,个体可以利用微博、电子邮件、论坛等方式,使信息在媒体、个人、组织之间快速传播。这种网状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信息更加高效率的传播。另外,网络为人们提供隐身又形象的互动交流平台,人们可自由地、平等地交友和发表评论以及转载信息,超越了时空、国界等的限制,实现了通过点击鼠标或者使用手机在不同信息之间进行转换,自主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3.影响的广泛性
  大众传媒是人类传播行业发展的表现,它的发展壮大逐步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当今时代,信息传播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无论是报刊、电视还是网络,都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传媒形式,任何人都无法脱离大众传媒而独立存在。随着大众传媒电子化时代的到来,其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它渗入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辐射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整个社会都处在快速更新的信息海洋中。大众传媒在推动信息传播的同时,引领着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但也导致了社会环境的复杂化。随着人们身处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也受到快速更新的信息的冲击。
  二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
  1.道德信仰危机加重
  大众传媒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等特点,使得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对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等开始占据价值信仰的阵地,少数中学生开始怀疑甚至否定传统的价值观念,因而出现了道德标准的混乱和道德信仰的危机。为了博得点击率和转发率,大众传媒背后的操作者们,不断向中学生宣扬娱乐至上的理念和消费主义的价值观,这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极大地动摇了中学生的理想目标。
  2.低俗功利倾向更加明显
  大众传媒为中学生提供了爆炸性的各种信息,少数中学生把金钱当作衡量自我价值和他人价值的标准,忽视对其成就和奋斗史的分析。很多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是比成绩、比能力而是更倾向于比家境,这都是由于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拼爹”现象极大地动摇了一些中学生的理想目标,让家境不错的中学生产生莫名的优越感。视频和图画等直观的浅显的作品要比文学内涵丰富的书籍更受欢迎。一些备受中学生喜欢的偶像剧、歌曲、电视娱乐节目等流露出的错误腐败的价值观对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不利于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人际关系淡漠现象增多
  当代越来越多中学生的休息时间大部分都沉迷在大众传媒创造的虚拟和娱乐世界中,电视、电影和电子游戏成为他们娱乐方式的首选,注重个人感受和自我体验,忽视了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对学校或朋友组织的团体性活动表现的热情度低,放弃了很多与身边的人增进了解和接触的机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甚至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很多人不喜欢对现实的人诉说心事,却会对虚拟的网络世界敞开心扉,这就是出现“经常对熟悉的人发火,却喜欢对陌生人说出心里话”的怪异现象的原因。当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和抑郁时,不会首先想到去向父母和老师求助,而是去网络上寻求释放和安慰,造成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规避和人际情感的疏离,不利于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对自我认知的实现。
  三 借力大众传媒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1.树立大众传媒德育资源意识
  “在大众传媒时代,大众传媒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或‘第二课堂’,因此成为青少年道德和行为的重要影响源。”当今时代,德育工作者要明确对大众传媒资源的利用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收集、利用和改造这些资源的能力。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能够正确看待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影响,要善于利用大众传媒的内容丰富、信息传播快、图文并茂、在中学生中影响力大的特点,将舆论热点、价值观念、道德人物的事迹为德育所用,充实德育内容。同时,我们也有必要运用影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大众传媒载体来服务于德育工作。教育者要了解中学生喜欢的信息交流方式,如可以利用qq群、微信等和他们进行交流与对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及其思想状况,及时发现道德隐患。学校还可以通过校报、校刊、校电台等校园信息网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社会事件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培养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规避不良信息的影响。还可以利用微博策划一些讨论话题,让学生们自由地选择喜欢的话题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可以通过班会课对一些经典语录进行汇总,并对一些反映出不良价值倾向的观点私下加以指正,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及对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