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单元测试 > 内容

关注学生发展构建立体化评价模式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1 06:08:03     阅读:


  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如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新课程推进与实施的关键。
  
  一、传统评价方式存在问题与不足
  
  长期以来,在课程评价方面存在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足。在实施评价的具体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简单化、唯量化等弊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评价具体课程方案优劣的唯一指标,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
  
  2 过多地强调定量化的评价手段,忽视定性的研究。势必会使评价者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少,而所能得到评价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少,最终使评价走到死胡同。
  
  3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过程之外,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无法参与评价过程,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
  
  1 评价的目的: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 评价的取向:摒弃片面的评价观念,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即坚持全面的评价取向。
  
  3 评价的手段: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4 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不只是教师权利,更应是学校、社区、家长、同伴、自我主动参与的过程。
  
  三、构建立体化评价模式
  
  (一)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是就教育评价的实施者(评价主体)与实施对象(评价客体)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当评价的主体(评价者)和客体(被评价者)不是同一人时,就属于他人评价;相反,当评价的主体和客体是同一人时,就属于自我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充当评价者,学生成为被评价者,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就是一种典型的他人评价;另外,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评价的,就相当于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是根据不同的教育观实行的。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教育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受此教育观的影响,在教育评价上,盛行的是他人评价,这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现在,对教育又有了新的理解,即教育不仅是师生之间授受知识、技能的过程,还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受此教育观的影响,自我评价开始受到重视,这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始受到重视。
  当然,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也随着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校外评价机构对学校的评价等都属于他人评价;在自我评价中,除了学生自我评价以外,还有教师自我评价、学校自我评价等等。
  
  (二)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所谓绝对评价,是指对照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对包括自学的积极性、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等素质和能力在内的整个学习完成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目前,中小学中的记录各科学习的档案,不仅要有成绩的记录还应有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这些都是绝对评价的形式。
  相对评价是指以年级或班级为集团,用“集团基准”(即对某个学生集团进行测评所获得的测定值)评价每个学生,根据某个学生在所在集团内的相对位置来评定他的学习状况的一种评价。相对评价尽管在新的评价理论中有点落后,然而,由于相对评价还有使学生在与集团成员相比较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适应性和优点的作用,笔者主张把相对评价的结果记载到中小学评价手册栏目之中。
  
  (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源于布卢姆(Bloom,B.S.)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和教育评价理论。
  所谓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目标设定之后,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为了弄清楚学生在此前的学习状况,有效地开展所计划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种“事前评价”。换句话说,它是开展有效的教学首先应该进行的一种摸底性评价,这种评价的功能在于调查学生在学习上的经验、兴趣、积极性、理解程度等,明确学生对学习的准备情况、问题所在和适应性等。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教学评价。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的规定开展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如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检查前一段时间的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下一段教学的目标、进度和方法等,而进行的一种“事中评价”或“中途评价”。形成性评价并不只是为了检查而进行检查,它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根据检查所反馈的结果修正后续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就是说,形成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结性评价是指一段时期的教学结束之后(如一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或者一个学期的教学完成之后等)所进行的一种教学评价。它是为了检查特定单元的教学或者特定时期的教学等是否完成了既定的目标而总括性地进行的“事后检查”或“事后评价”。总结性评价具有改善教学的功能。
  
  (四)个人内差异评价
  个人内差异评价是以每个学生自身为标准依据,积极评价学生的优点、可能性和进步状况等的一种评价。个人内差异评价是“最适合于重视个性的教育”的一种评价形式,它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具有重大作用。应在中小学生评价手册中设立相应栏目,其中可以记载学生在各学科学习、综合学习时间的学习中特别值得记载的事项和在特别活动、日常行为中那些特别值得记载的事项。
  总之,建立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化评价模式,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身体、心理素质、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评价主体多元化,即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披评价者的发展。实践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当代教育评价把被评价者看作参与评价的主体,强调被评者的主体作用,就可以使他们积极配合,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及时把握被评价者的自我防卫心理
  一项教育测评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取决于测评方案的合理性,测评工具的有效性,测评方法的科学性,还取决于对不利测评心理的及时把握与调适,大多数学生处于被评地位时往往会产生掩护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改变自己的某些行为的自我防卫心理。要克服这些自卫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增加评价透明度,即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这样,他们参加测评的心理状态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意味着自我防卫心理的瓦解。
  
  3 注重评价的公平性
  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意味着学生要相互评价以及进行自评。学生相互评价是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因为平时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也较深,便于清楚看到同伴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学生互评时得到的信息一般来说较真实,较具体。但在互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评价不一定都是客观公正的,在评价过程中,有时难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等等。针对这些情况,要相信学生,要相信他们的参与有助于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积极引导他们以一种客观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评价。在必要时要给被评学生解释的机会。只要引导、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评价的目的和内容,熟悉评价的过程和程序,学生互评结果就是了解学生的极其宝贵的资料。

《关注学生发展构建立体化评价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关注学生发展构建立体化评价模式.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