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检讨书 > 内容

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4 06:13:26     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阵地,这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社交网络优势,切实增强对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的实效性,对于网络“新常态”下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交网络;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037-02
  当前,包括社交网络等在内的新媒体、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分享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喜欢使用网络、善于利用网络、享受探索网络新功能的乐趣,部分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工作、学生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网络“新常态”,传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关、堵、停等干预手段已不可行。在网络这把“双刃剑”前,如果引导高校学生趋利避害,让网络成为增强高校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的有力阵地,促进青年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成长成才,是高校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
  一、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实效性的含义与意义
  1.“实效性”的含义与要素。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的实效性,是指利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与教育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及其效率,其最终落脚点是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水平和效果的切实提高。“实效性”的主要要素应包括:教育的针对性、教育载体及手段的可操作性、产生效果的稳定性等。在网络教育管理的完整链条中,教育者(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的网络教育管理素养及能力、教育载体(社交网络)的利弊和被教育者(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也是影响“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2.对“实效性”的评估与评价。对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实效性的评估与评价,应注重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既要看教育效果与目标的吻合程度,考察问题解决的效果与效率,也要听取被教育者(高校学生)及其相关方(如:家长、社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同行)的意见与建议。
  3.对“实效性”进行研究的意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正确评估各类网络教育管理方法的现实效果,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快速适应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摒弃不适于高校学生或效果不彰的网络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网络教育管理绩效,切实提升工作水平。
  二、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不少高校已经基于社交网络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实效性”来分析,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教育的针对性分析。部分高校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思想疏导与教育还拘泥于发布通知、开展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网络教育和现实教育相互独立、割裂脱节,未形成合力。另外,基于社交网络的教育管理内容大多是“广谱”配方,对需要进行思想疏导与教育的不同学生个体缺乏针对性,无法产生特异性的教育和干预效果。
  2.从教育载体分析。部分高校自主搭建的社交网络平台吸引力弱,学生不愿使用,形同虚设。开放性社交网络的参与人员及其发表和分享的内容较为复杂,管理和引导的难度大,可控性低。同时,社交网络中的不良和虚假信息,对正处在价值观成熟阶段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3.从教育效果分析。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教育体系和稳定的教育效果,网络教育管理工作的体系尚不完善,教育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些年,利用社交网络造谣、传谣、组织不正常活动的事件逐渐增多。在社交网络出现上述突发事件后,高校基本能够迅速通过网络和现实手段进行处理,但总体来说,亡羊补牢居多,并未做到防患未然。这说明社交网络在学生思想疏导和教育管理中应发挥的预测和反馈功能缺失,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并没有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及时掌控舆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预测网络事件走向。
  三、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透视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从网络教育管理完整链条中的三个方面分析了主要原因。
  1.从教育者网络教育管理素养及能力来看。部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更习惯于使用传统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教育管理思维僵化、经验不足,甚至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有抵触、畏难的情绪。同时,网络教育管理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网络语言能力,不能熟练使用具有学生特征的新型网络语言;缺乏网络观察能力,不能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热点;缺乏研究能力,不积极探索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不善于从社交网络中获得大数据进行调查研究;缺乏知识调控能力,不能根据社会热点适时调整自己的网络教育管理知识结构和方式方法,知识迁移、经验复制能力弱。
  2.从教育载体来看。部分高校自行搭建的社交网络平台存在着内容单一乏味、更新缓慢等问题,没有和高校学生生活较好的贴合,学生较难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不愿意使用这些平台。部分高校仅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噱头,对社交网络平台的投入、管理与规划严重不足,学校的网络教育管理工作无序发展情况较为突出。
  3.从被教育者来看。大学本科学生多在19~2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充满怀疑、质疑和挑战精神,遇事不冷静,易冲动,对热门事件,尤其是网络虚拟环境中的事件缺少分析、辨别能力。同时,高校学生愿意在网络世界发现“新事物”,聆听“新观点”,一些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之产生,使得学生对高校开展的网络思想疏导与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实效性的实践初探
  1.开展理论研究,提升网络教育能力。高校学生愿意在社交网络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可通过社交网络切实了解学生互联网使用情况、浏览网络信息的偏好和关注焦点,研讨使用互联网情况与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调查影响学生选择学校社交网络或其他知名社交网络的主要因素等。同时,充分利用社交网络获取学生思想动态及学习生活“大数据”,开展有关学生思想疏导及管理方面的研究,如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研究、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互联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既总结网络教育管理经验,也为利用社交网络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提升网络思想疏导与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