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委托书 > 内容

内蒙古旧报刊考录(1905——1949\9)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6 06:09:09     阅读: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前内蒙古的报刊历史如何?有哪些存刊?这一些问题,对于寻找资料研究这一领域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诞生于21年前的、作为我区独有的一部关于内蒙古地区旧报刊的工具书和资料书的《建国前内蒙古地方报刊考录》,不知默默无闻地帮助过多少学人,这本书的编著者就是忒莫勒先生。
  2006年秋,远方出版社又要重出此书,忒莫勒先生又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和梳理资料,并两次赴京补缺失,可以说这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补增,几乎是重写,书名也改为《内蒙古旧报刊考录》,2010年7月终于面世。二十余年间,忒莫勒先生为了这本书,倾尽心血,在从未获得任何课题经费的情况下,依然尽职尽力,光他去查阅的收藏单位就近百个,由此,使得这本书更加丰富:全书正文共收录报纸(包括一些通讯稿)234种,现存82种,待访152种;期刊299种,现存164种,待访135种。另外附录了其它相关报纸12种,期刊38种。
  为了使这本书更具有史实性,著者在《凡例》中从收录范围、分编原则、著录原则三个方面对考录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本刊将从本期起对这本书进行连载刊出,让新闻人及新闻爱好者能一睹这些真贵史料的风采,相信,这本书会让你开卷有益!
  
  作者简介:
  忒莫勒(tuimer,曾用名白燎原),男,蒙古族,1954年5月25日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无党派人士。1982年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77级)毕业后,在内蒙古图书馆师从内蒙古地方文献专家张万仁先生,从事内蒙古民族文献和地方文献工作。除研究历史文献外,对近代内蒙古地方史亦颇有兴趣。社会兼职有: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史学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已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
  
  第一章萌芽和奠基时期(1905~1928年秋)
  第一节内蒙古近代报刊的产生
  
  内蒙古近代报刊和中国近代报刊一样,是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诞生的。就目前所知,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札萨克郡王贡桑诺尔布创办的《星期公报》是内蒙古最早的报纸。
  贡桑诺尔布(1872-1931),字乐亭,号虁盦。通蒙、汉、满、藏文,能诗文,擅绘事,汉学颇有功底。继任札萨克郡王后,感于社会发展大势,遂革新旗政,移风易俗,尤注重创办学堂,发展文化教育,是当时内蒙古最开明的王公,在各方面从事近代化的先驱。1903年曾东渡日本考察学习,归国后大力推行新政。创办报纸,即是其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星期公报》的准确出刊时间不详,据当时日本人士的记载,1905年9月下旬时已在出刊。石印,蒙汉合璧,以向本旗札萨克郡王贡桑诺尔布通报下情,并向下传达其旨意为宗旨。 从报名和出刊宗旨看,显然是旗府主办,具有政报性质,每周出刊一次。据故老回忆,是年冬,“贡王为了启发民智,宣扬新政,曾在崇正学堂内附设了个报馆,每隔一天石印一大张,名曰《婴报》,并责成崇正学堂的师生源源投稿,除刊登些国内外重要新闻外,有科学常识、各盟旗的动态以及针对时局的短评等。由送报员送到人烟稠密的村落,大量散发,不收报费。” 就情理和当时之条件言,一旗之内没必要也不可能并存两份报纸,《星期公报》也许是《婴报》的前身,因出刊宗旨和内容有所拓展而改名。
  《星期公报》或《婴报》大概都出刊不甚久,而且至今片纸无存,但其开创了内蒙古近代报刊的先河,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志向深远的贡桑诺尔布似乎并不以在本旗办报为满足,有消息说,1907年他曾在王府“创办一蒙文报,系汇选各报译成蒙文,总馆设于京师,凡内外蒙古及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处均设分馆,专为开通蒙人风气,以期自强。闻已聘定雍和宫喇嘛罗君子珍为主笔,其余办事各员亦以喇嘛居其多数”。 所谓雍和宫喇嘛罗子珍,即《蒙古风俗鉴》的作者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有罗氏跋言,简述其生平,并未提及受聘编报事,而言及1907年旧历10月受聘为日本东京外国语学校蒙古语教师。 如此看来,贡王在京师创办蒙文报一事似未能实现,但此举充分彰显了他对报纸的重视和办报的努力。
  1912年入民国后,随着国体变更和社会发展,内蒙古的报刊开始逐渐增多。1912年11月1日,《蒙文大同报》(Yekede neyitelekü mongγol bi?ig-ün sedkül蒙文半月刊)在北京创刊,石印,大32开。据说该刊系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亲王阿穆尔灵圭为“申明共和大义,藉以解释疑义”而创办, 是至今所知内蒙古最早的期刊。该刊内容分命令、法规、评论、专载、蒙古要闻、中央要闻、诸省要闻、国际要闻等栏目,所载多译自汉文官方报刊,故颇具官方行政公报色彩。约1914年停刊。
  
  第二节内蒙古近代报刊的初步发展
  
  在内蒙古西部,近代报刊虽出现稍晚,但其发展却远比东部迅速。短短10余年内,在归绥和包头,先后有10余种报刊问世。
  内蒙古西部最早的报纸是《归绥日报》和《牖报》,约创刊于1913年1月或更早。 《归绥日报》初为石印,后改铅印,日出一小张(4开),并附有画报一张,由绥远名画家梁通绘制。主办人王定圻,主编周颂尧。王定圻,字屏章,号亚平,包头留宝窑村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曾在晋绥地区从事武装活动。民国初年任归绥中学校学监、中国国民党归绥支部副部长、国会众议员。该报出刊目的是“启发民智,匡正政治”。 本地日销不及百份,“篇幅亦极小,不及京师报纸十分之一。”后因王氏出席众议院,该报无人主持,遂停刊。唯所附画报继续单独印行,定名《通俗画报》,不久亦停刊。
  1914年春王定圻返回归绥,又出刊《一报》,“以为宣达民意,匡正政界之计。” 铅印,每日一小张(4开)。社址在旧城小召头道巷路南。 社长李正乐,总编辑李笑天,卜兆瑞、亢锦荣管理总务及发行,邓酉峰、董伟然、荣祥等为特约撰稿人。该报“对当时之贪官污吏,口诛笔伐,攻击甚力”。 1915年秋,因官府嫉恨,王定圻、李正乐、卜兆瑞、亢锦荣等被拘捕,报遂停刊。1916年初,王定圻因反袁(世凯)被绥远都统潘矩楹枪杀。
  《一报》之后,先后有《塞外春秋》(详情不明)、《晋边日报》(约1914年,包头)、《绥报》(1916年夏)、《青山报》(1917年)、《商报》(1917年)《绥远日报》(1923年)、《绥西日报》(详情不明,包头)、《包头画报》(详情不明)、《国民日报》(约1924年,包头)等小报问世,但大多因经费拮据而昙花一现。唯有绥远总商会主办的铅印大报《西北实业报》(The industrial news ofNorth-west)出刊时间较长,有一定的影响。
  《西北实业报》系日刊,创刊于1918年,铅印,对开4版。经理孙雅臣,社址在归绥旧城文庙街。该报注重实业,着眼于开发西北。除商业广告外,内容有社评、命令、电讯、实业纪要、实业谈丛、国外要闻、国内要闻、本区新闻、本区公文、小说、新剧栏、文苑、讲坛、笔记、名著、杂俎诸栏目。初为“一大张”,“嗣又加副刊一小张”,“每日发行七八百份,”向国内外销售。自1921年起,逐渐衰颓不振。该报是内蒙古第一份对开大报,其英文报名和面向国外销售,显示了其开放性,这在内蒙古报业史上亦颇为罕见。
  1919年绥远旅京学会在北京出刊的《绥远旅京学会会刊》(后改称《绥远旅平学会会刊》),大约是内蒙古西部第一份期刊。该刊系综合性刊物,“以增进同学感情,促进地方文化,探讨学问,批评时政为宗旨。”内容大体有短评、论著、学术、地方评论、特载、文艺、通讯诸栏目。“最初篇幅甚小,专事批评财政,迄后篇幅渐加扩大,内容亦较充实。”因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出刊时停时续,颇为艰难,一直出刊至1937年方告停刊。

《内蒙古旧报刊考录(1905——1949\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内蒙古旧报刊考录(1905——1949\9).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