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委托书 > 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周家拳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8 06:10:47     阅读: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访谈法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对江门五邑周家拳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周家拳受到市政府、海外侨胞和国内学术社团的保护和传承,但也存在对传承人保护力度弱、资料库不够完善以及国内传承力度不够等问题。对策:加强周家拳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完善周家拳的资料库,拓展传播渠道;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营造更多的交流平台和空间,加大学校传承力度。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家拳 保护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2—0044—03
  周家拳是清末民初广东江门蓬江区棠下镇沙富村人周龙所创[1]。因其以洪拳起始,以蔡拳收尾,被当时岭南武林称之为“洪头蔡尾”[1],是当时南北拳派融合的南派拳种。周家拳依托侨乡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形成,它不仅展现了邑人务实开拓、勤劳勇敢、兼容并蓄、保守和创新齐举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演绎了五邑侨乡武术传奇般的文化。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口传心授为主的周家拳面临失传危机。为有效抢救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研究主要通过田野调查,考察周家拳保护和传承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寻其保护和传承的对策,希冀能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尽绵薄之力。
  1 周家拳概述
  周家拳缘起广东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沙富村。据《广东周濂溪宗支源流分布谱》和《汝南监翁祖族谱》考,沙福村周姓族人是宋末新会崖门海战将领周天后人,两宋理学大儒周敦颐广东宗支。明清时期,周姓族人在武举科考中已人才辈出。清末民初,周姓后人周龙创立周家拳。周家拳持仁义之道,其功夫门类多样,有“一拳三门”之称。“一拳”是指周家拳拳派,“三门”是指拳术门、狮艺门和大头佛门。
  拳术门的代表性拳术套路有“5大5小”十套拳[2]。其主要拳术套路有伏虎拳、万字拳、虎豹拳、国字拳、四平拳、十字梅花拳、花拳、柴椿等。其技术特征为沉雄矫健。其器械套路主要有梅花双刀、八卦棍、三节棍、公孙棍、七节鞭、大关刀、梅花双刀、虎头双钩、锄头、板凳等[2]。其特征为身体与器械合为一体,器械随身就势,勇猛快速,打完即收。
  周家狮艺以“狮形猫步”为主,形神兼备是狮艺门的技法风格。其基本技法包含:睡狮、出洞、探青、惊青、弄青、食青、醉青、吓青、归洞等。其主要套路内容分为采高青、采地青、采中阵青三类。
  周家大头佛集武术与狮艺表演于一身,有四个常规套路。表演者常以四平马、麒麟马、吊马、独立步、蝴蝶步等配合身形手法,来展示大头佛憨态可掬、滑稽可笑、幽默诙谐的形象。
  周家拳创立伊始首先在军营传播。至1931年,两广地区的周仁义堂分馆已有80余间。抗日战争时期,周家拳馆在佛山市创立九江英勇体育会,以“大刀抗日,体育救国”来抗击日寇,保家卫国[2]。新中国成立后,周家拳的国内传承处于停顿状态。80年代后期,周家拳馆开始教徒授拳,由于近30年的断代传承,周家拳艺水平下降。近10余年来,由于海外弟子的协助和支持,周家拳馆在岭南地区已有50多间。在海外,周家拳以香港为中心,狮艺先行、拳艺随后,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据2015年周田嫡传人周宝洪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周家拳馆组织已达144处[2]。
  2 周家拳保护和传承的现状
  2.1 市政府的保护和传承情况
  周家拳在2013年入选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江门市政府的保护。市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市区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江门市设立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蓬江区棠下镇设立棠下文化站从行政上予以保护。
  其次,对周家拳进行挖掘整理。自2013年周家拳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作为周家拳资料收集整理主力的蒙胜田站长又对周家拳的史料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收集整理,并设立专门的资料档案,拟将周家拳的拳谱、图片和文字编辑成书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再次,为周家拳的保护和传承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其一,举办了首届侨乡武术文化节,为五邑侨乡的传统武术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其二,组织开展中外周家拳国际武术交流大会活动,促进周家拳的发展。其三,开展周家拳的进校园活动。在市府的帮助下,沙福村的沙富和虎领小学已成功邀请周家拳师进校授课,目前周家拳已成为沙富小学的教育特色项目。
  最后,对周家拳进行一系列的命名活动。如认定周家拳第三代传人周宝洪为周家拳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棠下文化站为周家拳的保护单位等。
  2.2 海外侨胞和国内学术社团组织的保护和传承情况
  除政府外,海外侨胞和国内学术社团组织也对周家拳进行保护与传承。新加坡華侨林振钦先生是海外侨胞的代表人之一,1964年年仅19岁的他便在新加坡开创了岭光国术研究社,此后50余年,林先生义务授徒,光耀武术。林先生还自费出版《我的人生锁忆》一书来传扬周家拳的仁义精神。2012年,在林先生的倡导下海外的周家拳馆组织和个人通过募捐,重新修建周家五虎纪念馆。国内学术社团组织也加入到周家拳的保护和传承中来。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的索奇山学者对周家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整理,为周家拳的历史渊源、内容、特征及传播历程提供了详细的文字资料,从学术层面对周家拳进行了保护和传承。
  3 存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备受国际和国内重视,作为区域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周家拳也不例外。尽管市区级有关部门做了很多的保护工作,有力的促进了周家拳的保护和传承,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1 对传承人保护的力度弱
  传统武术以口传、身授和心授的方式传承。因此,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应是传承人。目前我国对传承人的保护方式主要采用资金援助和引导社会力量筹资。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周家拳,政府资金援助的力度有限,需待加强。此外,周家拳虽借助海外的力量不断发展,但对于借助政府引导的社会力量的筹资有待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周家拳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周家拳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