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保证书 > 内容

试论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券的可行性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3 06:15:33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evll/evll200923/evll20092301-1-l.jpg
  [摘要]当前我国将逐步推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而中等职业学校众多,学生基数庞大,中等职业教育市场的完全竞争性,中等职业教育产品属性逐渐演变为公共产品,如何在这种背景下让广大学生、家长享有充分的择校权,如何提高政府免费提供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券将是最可行的直接答案。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券 可行性
  [作者简介]沈有禄(1976- ),男,四川盐源人,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在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谯欣怡(1977- ),女,陕西宝鸡人,广西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005-03
  
  195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在其发表的《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应改变目前政府对公立学校的直接补助的教育投入方式,把原本应投入到教育中的资金经过折算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凭券可以进行自由选择,到政府认可的任何一所学校(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就读,学校再从教育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根据其获得的学生上交的教育券的数量,兑换该校获得的相应的教育经费。
  教育券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得以实践,其涉及的领域包括幼儿及学前教育领域、初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其实践也必将推广到职业教育领域,而我国即将实施的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又将为教育券的实施开辟新的领域。
  
  一、当前我国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券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众多,对其进行转移就业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可以通过培训券(教育券)的方式进行,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必将纳入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且素质普遍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影响其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艰巨。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在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8.6%。①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为此,国家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重点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其培训目标是:2003-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②
  为了加快对农村劳动力转业职业技能的培训步伐,我国实施了“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为“阳光工程”),其目标任务:2004-2005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2006-2010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万人,年培训600万人;2010年以后,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其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③
  按照“阳光工程”的规划,农民工培训在2010年后要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预计将来农民工培训将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国民教育体系,享受与中职学生一样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到时农民工培训的经费及其使用将与中职学校的学生一样按国家既定的中职教育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政策运行。
  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极强,所以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费如果能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与使用,将极大地方便农民工参与技能培训,如农民工可以在家乡进行基本的就业技能培训,这样个人生活成本比较低,容易获得相应的基本职业素质训练;也可以选择在其打工的地方边工作边培训,半工半读的方式也能降低个人生活成本。
  (二)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学校数量众多,学生人数多,竞争激烈的中职教育市场具备实行中职教育券的基本前提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④实际上在2008年基本上就实现了原定将于2010年才能实现的中职发展规模的目标。据统计,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在校生达到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⑤
  由于中职学校数量多,中职教育市场竞争激烈,学生基本可以自由选择就读的学校(除个别学位数量比较有限的专业及户籍限制严格的地方),学生有自由的择校权是中职教育可以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基本前提。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
  1.中等职业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公共产品(也叫“公共物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个成员获益的物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私人产品恰恰是那些可以分割、可以供不同人消费,并且对他人没有外部收益或成本的物品。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为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可以分离,既可以由政府生产并分配,也可以由私人(市场)生产,政府购买来分配。公共物品理论倾向于把具有公共物品属性或外部性的资产的产权归并到集体、社团、政府或国家手中,从而弥补市场缺陷,这实际上就是政府从事公共物品的生产与分配。如弗里德曼就主张由私人生产教育(基础教育可以认为是纯公共产品),而政府来购买。但是,如果纯粹由市场来生产公共物品的话,那么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职业教育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在既定教育供给下,多一个人对职业教育消费,其成本便增加,而且职业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学生需要交学费;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不仅仅使受教育者受益,还具有更重要的“社会利益”,如推动经济增长、提高民众文化素质等。因此,职业教育既不是具有完全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产品,也不是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而是兼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性质,属于准公共产品。
  2.中等职业教育产品属性新的阐释。中等职业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政府对重点投入的逐渐增强,甚至是政府的免费提供,中职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将进一步增强,变成完全公共产品。
  中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因公共中等职业教育产品与非公共中等职业教育产品的不同而分为公益性与营利性两个子属性,中等职业教育产品的投入主体及投入数量决定其子属性。

《试论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券的可行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试论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券的可行性.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