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承诺书 > 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4 06:14:17     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扩大法治知识面、增强法治意识、积极培养法治思维、认同法治文化形成信仰等方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 大学生 法治素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35-0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可以说,法治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保障。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法治过程需要社会人去实施、去参与、去维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提升法治素养,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战略目标做贡献。
  一、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是实施依法治国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离不开法治队伍建设。大学生是未来国家法治建设的主力军,提高法治素养,无疑对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有重大意义。依法治国实施过程,需要科学立法,以完善和健全的法制体系,促使各项活动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并在法的实施过程中,严格司法、公正执法,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的法治队伍。大学生是培养未来法治人才的重要人选,提升法治素养至关重要。同时,法治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良好的法治氛围,法治氛围的营造需要全社会人共同营造,而大学生正处于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比其他群体更能及时、顺利接触法治课堂或者参与法治实践,获取法治知识,增强对法治的理解,提升法治素养,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作表率,更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
  (二)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是依法治校的要求。依法治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强调把学校的领导和法治相结合办学与管理,健全各项机制,维护校园人合法权益。这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形成、提升的外在影响因素。依法治校是构建法治中国的需要,主要是发挥法治在校园管理中的作用,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达成高校治理法治化和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体制、制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校园人合法权益得到确实保障,教育现代化得以更快实现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依法治校要求高校健全自主管理、科学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组织和考核机制,法治教育宣传,形成公正、平等的法治育人环境等。而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需要高校依法办学和依法管理,进行法治教育,营造法治环境,构建法治文化,这正是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
  (三)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所谓人的全面发展观,就是按照人应有的本质,“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包括人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得到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和人的发展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社会制度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在内的各要素。个人发展的全面性,并不是个人的发展取向和各种素养的平均值,不同的社会发展环境,不同的人发展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发展取向有强弱和主次之分,因此,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的状况。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断地上升,但发展中不协调的因素凸显,是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法治作保障。依法治国已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法治成为当前时期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方略,大学生需要以提升法治素养为发展取向,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作保障。
  二、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法学界对法治素养的研究比较少,研究内容包括法治素养的含义、内容和影响因素等。2016年6月,浙江省对该省公民法治素养进行调查,以公民法治知识、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得出浙江公民法治素養指数为72.2,这个指数表明该省公民法治素养较高。其中,以年龄段划分,调查结果显示18-29岁的受访者得分为72.9,高于该省公民法治素养指数,而接受高等教育者的年龄正好落在这个区间值。从浙江省的调查数据来看,当前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不可否认,大学生法治素养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法治中国的建设。
  (一)法治知识不足,法治实践能力弱。法治知识和法治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知识为法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法治实践检验、深化法治知识。我国对学生法治知识的授课,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他们更多的时间集中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辅修的课程数量少且重视度不够。在大学课堂里,一般学生获取法治知识来源于课堂,“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是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获取法治知识的唯一必修课,其他与法治相关的辅修课极少。并且“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的授课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担任,比较偏向于思想道德的讲授,而忽视法律基础的授课,加之学生自身对法治的重视度不够,这导致大学生法治知识缺乏。此外,法治实践也是获取法治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大学生自身热忱度和教育机构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从法治实践中获取法治知识的机会减少,法治知识也没有能在法治实践中检验和巩固。
  (二)犯罪事件时有发生,法治意识比较淡薄。当前我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大学生犯罪统计体系,《中国法律年鉴》也仅仅发布青少年犯罪的人数,大学生犯罪的数据不详尽,但部分案例足以证明大学生近年来犯罪案件上升,已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如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付某弑师案、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药某故意杀人案、2013年复旦大学林某投毒案等。新时代大学生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犯罪手段智能化、网络化、隐蔽化,犯罪情节严重,具有反侦察能力。当前大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环境,但也因个体的差异性,集中于法治意识淡薄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相关庭审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中,近九成的大学生犯罪嫌疑人给予的答案是:案发时,我没有想这么多,我也不知道这样会犯法。这显然是法治意识淡薄的表现,也说明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势在必行。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