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倡议书 > 内容

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1 06:24:24     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聪明智慧、博大胸怀和勤劳勇敢善良的高尚品格的结晶,是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和延续,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实现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昌吉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开发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我市是一个文化大市,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经过普查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8项,有4项待入选自治区名录、有8项入选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新疆花儿、哈萨克骨雕、回族宴席九碗三行子、哈萨克花毡制作技艺、哈萨克婚礼,剪纸、昌吉社火、哈萨克刺绣等。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各种新的文化形式的冲击,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如果不立即加以抢救和保护,就有消亡的危险。从整体上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保护传承体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严重、濒临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子还没有完全摸清;缺乏保护经费和优惠政策,严重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如许多民间艺人生活十分窘迫,仅能勉强维持生计,更别说带徒授艺发扬光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人员老化,后继乏人的局面。一些传统地方戏曲、手工技艺等民间传统,很多基本散失,这些民间传统艺术多数采用口传心授或家族式传授方式,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年轻人多数对此不感兴趣,而大部分老艺人年事已高,心有余力不足。二是开发、利用不够。如新疆曲子剧剧目与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较少,虽然有关艺人创新了一些现代剧目,但因数量有限,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些民间艺术如旱船、高跷、狮子舞、跑驴等,由群众自己编创,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在艺术价值和艺术层次上局限于自娱自乐,水平难以提高;又如哈萨克骨雕等民间手工技艺,没有形成上档次、上水平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回族饮食没有提升到一定的文化层面。由于以上原因,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形成产业,做不到适度的开发和利用,与人们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所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尤为重要,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一)认真搞好普查,尽快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体系。认真制订普查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调查,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摸清家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从而加强对其进行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建立国家级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要鼓励全市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专家学者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各级公共文化机构以及经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授权的有关单位,可以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并予以妥善保管。(三)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传承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延续、发展的保证。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要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承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命名民间艺术之乡、传统老字号等措施,积极探索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保护的有效途径。
  一是全力保护传承人。专业文化工作者要向老艺人学习,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标本”。同时,可引导民间艺术接轨市场,让传人主动学。二是利用集市、庙会、节庆活动,繁荣、活跃民间传统文化。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培训活动。
  二、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工作
  要充分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文化价值和科技价值,合理有度地开发、利用,使之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度的市场化开发、利用,可与旅游业、音像业、娱乐业等行业的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实现文化保护发展和产业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互动。可利用当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三、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障机制
  一是资金投入机制。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投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广泛吸纳民间捐赠等形式,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在政府宏观指导下,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手段,依靠民力,启动民资,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二是法律保护机制。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保护制度,明确规定保护的主体、内容等。三是责任追究制。建立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申报与保护、保护与传承、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在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