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求职信 > 内容

浅谈高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4 06:12:47     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管理的不和谐因素,阐述了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探讨了构建高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魏可嘉(1978- ),女,河北安国人,河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陈京辉(1964- ),男,河北唐县人,河北大学校园管理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李超(1981-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质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河北保定07100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048-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社会。高校学生管理系统是构成“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管理系统”,因此构建高校学生和谐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不和谐因素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有自己的对立面,与“和谐”对立的一面是“不和谐”。以往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管理和谐的一面,事实上,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管理的各种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已日渐凸显。对这些矛盾和不和谐,我们不能回避,相反,正视这些矛盾和不和谐,恰恰是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重要階梯。
  1.学生与管理者的不和谐。一方面,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校的管理者认为,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只是被管理的对象。于是从决策到实施,都是管理者包办,很少听从学生的意见,从不考虑让学生参与。而当代大学生身心日趋成熟,他们渴望成才、渴望独立、渴望受人尊敬。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逐步健全,他们的维权意识在加强。因此,管理者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很难管理,这无疑加深了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学生与管理者的不和谐。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者更注重学校的声誉与自己的政绩。作为管理者,他们希望自身的工作得到上级的认可和肯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只对上级负责,因此将管理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简单化,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少倾听学生的心声,这造成了管理者与学生认识上的分歧。
  2.学生与管理制度的不和谐。制度是实现学生管理的重要保证,加强制度建设使高校学生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某些学生管理制度,在制定时却很少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某些规章制度脱离学生实际,甚至侵害了学生的利益。如某些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只规定了学生的义务,而没有规定学生的权利。另外,长期强调管理制度的作用,使管理者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养成了“管理者本位”的思想,在这种思想驱动下,由管理者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成为片面约束学生的“金科玉律”。
  3.学生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的不和谐。高校除学生管理工作以外,还有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工作等,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应该为高校培养人才这一目标服务,但是目前一些高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科研而轻视学生管理工作的现象,在实施其他管理工作时很少考虑学生管理工作,从而形成了学生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的不和谐。一方面,其他管理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往往只站在学校管理的角度,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听取学生管理部门的意见。另一方面,学生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缺少协调。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管理工作应围绕学生展开,然而,学校的各个部门往往缺乏协调,并且条块分割,没有形成合力,因此,作用于学生管理部门的力量是多方面的,常常使学生管理部门不知所措。
  
  二、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是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即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将学生管理工作的部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树立服务意识,一切为了学生需要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法治校,是实现学生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和途经,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妥善协调社会与学校、学校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依法治校具体落实到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首先,要求学生管理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实施依法管理。其次,要求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构建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必须把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架起一座公正、平等之桥,实现二者的和谐。以人为本是依法治校的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校是以人为本的保障,把二者有机结合才是学校管理的正确方略和途经。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会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2.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首先,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办学规模成倍增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这都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构建和谐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其次,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是适应高校学生特点的需要。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聪明好学,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充满青春活力,具有时代精神。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正处在心理成熟期,因此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以下矛盾冲突:一是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缺少责任感的矛盾;二是强烈的个性扩大与集体感不强的矛盾;三是强烈的参与愿望与适应能力偏低的矛盾;四是多元价值取向与辨别力差的矛盾;五是强烈的维权意识与义务感较低的矛盾。此外,他们还普遍存在着渴求独立、渴求成功与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矛盾。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对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3.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是学生管理体系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在理念、模式与方法上必须与之相适应。另外,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也对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在总则条款中增写了相关内容:“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充分体现了“和谐”的理念,为建立和谐学生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构建高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途径
  
  1.构建高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学生管理体系中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现代管理学认为,制度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新时代的大学将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的需要,迫切要求用法律和科学的规章制度来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其次,要遵循高校学生管理的规律。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在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对高校学生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根本要求。一是在管理目标上“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的、鲜明的、多元化的个性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三是要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强化学生管理的服务意识;四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性,强调学生是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五是要体现学生管理的针对性,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管理,以增强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浅谈高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高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