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感谢信 > 内容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的中外比较及启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0 06:13:52     阅读:


   摘 要:产学合作教育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办出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别从学校、企业和政府层面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制约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主要问题,并从教育理念、管理体制、法规引导、政策鼓励以及机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完善我国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1)10-0090-04
  
  产学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产学合作的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其基本特征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其本质就是教育学习与真实工作相结合。[1]许多国家在实施产学合作教育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培养人才,以不断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引入合作教育模式以来,其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引入、探索和试点推广三个阶段,已比较广泛地应用于高、中等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多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都将其作为一种完善学校教育功能的手段和措施,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内涵、机制、途径和方法,这对于提高高职教育办学质量乃至强化高职院校就业导向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拟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的产学合作现状,从中得到启示,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鉴。
  一、国外产学合作的主要模式
  1.以学校为主的产学合作模式。(1)美国的“合作教育”契约。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大致分为工读轮换制、半工半读制、劳动实习制和暑期全日劳动等途径开展,突出了以学校计划组织为中心的特征。(2)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把学校按工厂的模式办,在校内建立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将学校和工厂合二为一,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被各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广泛采用,推动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3)前苏联的“学校—基地企业培训计划”。 学生大部分是中学毕业生,学校通过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专家开设各类专业课程,产学合作关系均由政府主管部门指定并认可,基地培训企业一般就是毕业生的一个就业单位。[2]
  2.以企业为主的产学合作模式。(1)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是世界上最早实践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中学毕业后,在职业学校完成完整的理论学习,同时,必须与企业签约接受培训。其时间分配大约 30%在学校,70%在企业。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所以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生具有两种身份,即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与企业的受培训学徒。[3] (2)英国的“三明治”培训。将中学毕业生招进企业,整个学徒期一般持续 4~5 年,第一年学徒工脱产到继续教育学院或“产业训练委员会”的训练中心学习,之后主要在企业内进行培训,徒工可利用企业学习日每周一天或两个半天带薪去继续教育学院学习,徒工完成整个学徒训练计划,并顺利通过相关考核,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日本的“企业访问”。学生在企业技能培训与学校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而且学校的教学多半是利用工余时间。通过“企业访问”,既为企业培养了各种技能型专门人才,又培养了学生参与产品研发的能力,达到了学习与就业的双重结果。
  3.企业与学校合股办学形式。这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扩大职业学校自主权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果。学校成为独立经营的实体并实行董事会制(为了保证工商业人士在合股办学形式中的主导地位,有的国家政府还规定学校董事会中工商企业代表不能少于50%),基本上按照企业运转模式来运作学校发展,不再隶属地方教育局,学校拥有自主聘用员工、自主与其它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管理学校财产和经费、开拓与工商业界或政府合办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权利;同时产学合作时企业不再停留在提供实习场所、接受学生工作等层面上,而是深入到学校管理与发展的各个方面,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建立起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的关系。因为学校在管理层中有工商界代表,所以学校做出有关决策时会充分考虑企业的需要,更准确地定位人才市场需求,进而有利于学校发展和办学目标的实现。
  4.企业独立创办职业学校。这是一种完全由企业掌控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培养过程的教育模式。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创办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一致的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需要。同时学校是企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过程和学生参加工作的过程融为一体,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工作。这种方式在发达国家受到政策鼓励,欧美许多大型企业都开办自己的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例如举世闻名的奔驰公司在国内设有多所职业学校,所招学员毕业考试合格才能在企业当专业工人,不合格者可再学习一次,还不合格者则予辞退。[4]
  二、国内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主要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与实践,产学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有着共同之处,都是以“学”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本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努力实践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产学合作办学模式,使教学和生产密切结合,既培养了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又促进了学校与企业进一步合作的能力,提升了其整体实力和社会声誉。
  1.“实习基地”模式。校企双方通过一定的协议明确,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施,接收学生实习,并配合予以指导,同时学校还可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2]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与160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共建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协议书”,建立了遍布深圳各行业的实习实训基地,汇集了深圳市各行业600多名专家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我国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模式中处于领先地位,有一定的示范性。
  2.“工学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接受理论教学与学生到企业实习交替进行,是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最早开始实行产学合作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在我国试验的“工学交替”模式以及将澳大利亚的“TAFE”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的“C-TAFE”办学模式,实现了学生毕业与企业就业零距离对接。
   3.“校企联合”模式。学校选择在行业中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与学校联合参与研究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并将企业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经验,企业文化与学生的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2007年,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与西部软件园的“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办 “2+0.5+0.5”高职试点班,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企业岗位培训半年,岗位实习半年,学生掌握了中型项目的软件开发全过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的中外比较及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的中外比较及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