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介绍信 > 内容

坚持育人为本,构建区域德育新格局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1 06:06:29     阅读:


  黄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您有多年在中小学当老师和校长的经验,能否结合您从学校到行政部门的经验,谈谈您个人对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认识?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黄伟:教育工作就是要教书育人,但重教轻育、教和育脱节、育人方法缺少实效性和针对性等问题长期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日益凸显。要认识和重视德育,首先是要看到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我看来,目前德育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德育的悬空状态。我们的德育,有时把目标定得比较高,不能顾及学生身心发展和实际情况,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存在一定落差,上不着天,下不落地。二是德育的虚化现象。虽然都很重视德育,但实践中往往是以活动代替德育。一谈到德育,总觉得要搞活动,要有显性呈现,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没有进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三是德育的温室效应。认为德育就是教育界的事情,或者再狭隘一些,认为就是学校的事情。在学校中,德育是教师的事情,再狭隘一些,就是班主任的事情。因此形成了德育工作中的孤岛现象,或者称温室效应。德育的主阵地当然是在学校,但这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我过去当老师的时候流行的提法是“5+2=0”,是说孩子在社会上和家庭中会受到的影响与在学校中所受的教育脱节。比如在学校当中对孩子讲要诚信,但在社会当中有可能他感受到的是利益规则更重要。我总觉得,正确认识和解决好温室效应,解决好育人割裂的问题,对于我们怎样培养知行合一的人、培养表里如一的人、培养一个纯粹的人,是很重要的。有些学生在学校里是个好孩子,但在家里的表现可能会有反差;有些孩子在社会中非常热心公益,但是进不了学校的评价系统,学校甚至也没有发现孩子具有这么好的品质。
  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下一步就是考虑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请问下城区教育局对此有哪些思考和做法?
  黄伟:教育行政部门要处理好收和放的关系,我们所担负的责任:一是规划引领,办学方向上要起指引作用;二是作好保障,在学校自主办学发展过程中提供支持;三是督促与评价。具体的教育实践层面,要让学校有更大的舞台去发挥,向好教育这个目标去迈进。
  具体而言,首先是要摆正位置。我们讲全面育人,一方面是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教育工作要导育、心育、共育三位一体。所谓导育,学校德育是引导人发展和成长的过程。这种引导应是一种引领、指引式的教育,与之相对的,或是过于注重形式,或是方法上过于强调灌输。所谓心育,德育过程也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孩子要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感悟,从而发自内心接受、悦纳、反思,这样的德育过程才不是外加的,只是简单要求孩子如何做是不行的。所谓共育,德育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是割裂的。教育系统内部,党政工团队、学校、教研等三支力量要相互配合;学校、家庭、社会这三者也要形成合力。去年《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之后,区里和教育局都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教师教育学院内设德育研究室,党政群团等部门也在德育工作中各自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是要形成共育的生态环境,共同为孩子成长努力。我们下城在确立区域教育的发展指向时,提出“高位均衡、育人为本、师生幸福、人民满意”,把育人摆在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育人的最终效果,是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的幸福,进而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满意。
  其次是要对好坐标。以往焦距上有模糊的地方,比如评价问题。学习、体能状况可以量化评价,但对思想品德水平很难量化。德育的评价很重要,但也不要为了强化它的操作性,而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德育是很难以分数衡量的,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德育情境式、案例式的评价。孩子在实践过程、具体情境中反映出的精神面貌更具有信度。对于德育,我们过去是用学生行为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后来与国外的规范对比后发现他们的操作性强。现在我们发布了学生核心素养,这是个很大的推进。核心素养着眼于孩子未来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确立了6个板块、18个要点。把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横轴,年龄成长发展作为纵轴,德育要对好坐标,知情意行的养成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德育工作者要看到这一点。有人说过去是小学时讲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讲社会主义教育,到大学退回到讲公德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去检查大学生宿舍文明习惯。孩子在每个年龄段,在他核心素养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他可以达到的要求是什么。与其去研制一个德育的评价指标,不如去研制一个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网格化体系,使我们的教育切合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细化每一个年龄段的要求和做法。我过去在安吉路实验学校做老师的时候,那时做德育整体改革的实验,就提到系列化的德育:根据学生的年龄,设定德育的目标要求,配置相关的德育课程。时隔二十多年,我觉得一些核心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比如对标的问题,在这个坐标系的参照下形成系列、进而形成网格。有了这项工作的基础,德育才能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否则口号式的德育、运动式的德育就还会存在。
  的确,德育工作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立足于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关注学生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德育才有可能取得预期效果。请问在具体的德育路径上,下城有哪些探索?
  黄伟:目前的德育存在四个比较大的短板:一是评价导向;二是教育方法;三是师德师风;四是工作合力。德育要拓宽途径,不能提起德育还是那些老问题,要找到新形势下推进德育工作的精准路径。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在以下五个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是课程领域。德育不应是外加的,学校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校长主要关注的也是课程。不要一谈到德育就是公民道德课、班队活动课,德育应该渗透到各科课程当中。必修课程之外,现在的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选修课程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把选修课仅仅当成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培养的课程,更重要的,要把与人沟通、与社会交往等育人内容纳入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当中。我们也在进行精品课程和社团的建设,比如长江实验小学的十竹斋木版印刷课程,除了技艺本身,也把国学的内容、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古代劳动者创造性的智慧等内容都融入課程当中,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互动,成为润心的德育、导行的德育。

《坚持育人为本,构建区域德育新格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坚持育人为本,构建区域德育新格局.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