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领导述职报告 > 内容

北海市高中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效果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6 06:11:33     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同伴教育在高中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选取北海市9所高中学校的二年级学生为干预对象,各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内对照组,另选取北海市3所高中的二年级学生为外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同伴教育”干预,另外2组不进行任何有组织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活动。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各组学生分别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比较、分析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学生的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得分从24.33分提高到30.78分(P<0.05);高于外对照组(从24.66分提高到25.75分)和内对照组(从22.90分提高到23.54分)。结论 同伴教育在高中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方面的近期效果良好。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知识;态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12.91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50-03
  
  艾滋病、性病对人类健康已构成严重威胁。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以来,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传播途径以注射吸毒和性接触传播为主,经性接触感染HIV人数明显增加[1]。到2008年10月份,广西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已逾4万,跃居全国第2,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势非常严峻。艾滋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在至今仍无有效疫苗和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预防艾滋病行之有效的方法[2]。为探讨在高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工作的可行性和教育效果,笔者于2007年10-12月间,在北海市9所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应用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配额抽样原则选取北海市高级中学9所(其中4所重点高中、3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为干预目标学校,将各校的高二年级按班级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实施同伴教育,为实验组;另一部分不实施任何有组织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活动,为内对照组。同时另选3所未开展任何有组织的人际传播活动学校,整群抽取高二年级学生为外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内对照组和外对照组各有学生1 019人,1 036人和612人;男生1 137人,女生1 530人;平均年龄为(17.54±0.84)岁。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组建统一的同伴教育小组对各校实验组班级实施同伴教育。先由学生自愿报名,后经老师审查推荐,在2所中等职业学校中选取36名表达能力相对较强的高二学生作为初选同伴教育者,经2周专门培训后从中筛选出12名作为同伴教育者,对9所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以班为单位进行4学时的参与式教育活动。教育内容包括艾滋病性病知识和自我保护、远离毒品、自尊自信、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等。在同伴教育实施过程中,专家随堂听课并对同伴教育者不能解答的问题进行答疑,每个模式完成后通过学生填写“同伴教育教学过程评估问卷”对教学活动进行质量评价。
  1.2.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和生殖健康问卷”,其信度、效度符合要求,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当场回收。内容包括生殖和避孕知识、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对婚前婚外性行为的态度、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态度、自我评价等。根据高中二年级学生应掌握的艾滋病性病和生殖健康基本知识点以及应持有的正确态度予以赋分,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对实验组、内对照组、外对照组在教育前后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教育前共获有效问卷2 667份,教育后获有效问卷2 505份,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93.9%。
  1.3 统计方法 该问卷共设89题,每题赋值1分,答对者得1分,答错或不答者得0分。其中知识总计39分(生殖健康知识9分、艾滋病知识18分和性病知识12分),性态度20分,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态度30分。调查资料用流行病专用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线调查
  2.1.1 艾滋病性病和生殖健康知识 干预前学生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和生殖知识的得分均较低,各组总平均分数只达满分值的58.72%~63.23%; 干预前学生对艾滋病知识认知率较高的是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和免疫机理以及咳嗽、共餐、游泳等日常非传播途径,认知率均高于80%;而认知率较低的是蚊虫叮咬、接吻等非传播途径,以及艾滋病流行状况、窗口期、HIV感染者等概念;干预前预防性病知识认知率较高的是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减少性伴侣数可以减少性病感染的危险性、性病的传播途径和艾滋病不完全一样,均高于65%;而认知率较低的是性病患者比没有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严重的梅毒患者会导致死亡、冲洗生殖器不能完全避免性病感染的风险,均低于45%;干预前生殖知识认知率最高的是怀孕是由性交所致,达到95.5%,其次是卵子产生于卵巢和精子产生于睾丸,高于64%;认知率最低的是女性最容易怀孕的时期是下次月经来前约2周、女性排卵时间在下次月经来前约2周,低于20%,见表1,2。
  2.1.2 性观念和性行为 北海市2 667名接受调查的高中生中,对于婚前性行为不赞同率在65%左右,而对婚外性行为的不赞同率在90%左右;有过爱慕对象的为57%,谈过恋爱的为27.4%,有过边缘性行为的为48.5%(其中31.6%有过接吻行为,71.1%有过拥抱行为,37.1%有过爱抚行为),有过性交行为的为6.9%,有爱慕对象、爱抚和性交行为的比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学生在性行为中近50%未采取安全避孕措施,而采取保护措施的比率比较低。
  
  2.2 干预后艾滋病性病和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性观念变化
  2.2.1 艾滋病性病和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变化情况 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和内对照组的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得分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外对照组学生的各项得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2 艾滋病性病相关态度、观念的变化情况 在对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态度上,实验组教育后的正确态度有一定提高,得分从23.45分提高到23.77分,更倾向于对艾滋病患者接受的正向态度,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对照组也有所提高(P<0.05),而外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不赞同率在65%左右,而对婚外性行为的不赞同率在90%左右。实验组和内对照组学生对婚前/婚外性行为的不赞同率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对照组学生此项指标在第2次调查中出现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干预后实验组对婚前性行为不赞同率明显高于内、外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学生干预前后对同学感染HIV后态度有所变化,实验组在干预后选择和感染者保持距离的人减少,从35.6%下降到29.9%,而保持友好的人增加,从60.6%增加到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对照组要求感染者转学的人数从6.2%下降到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对照组2次调查间无改变(P值均>0.05)。见表4。

《北海市高中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效果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北海市高中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效果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