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报告 > 内容

函授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观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0:28     阅读:


  摘 要:1992年全国函授教育在校学员达50万,到了2000年,全国函授教育学生总数达到141.28万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授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证明:函授教育这种传统远程教育是传统教育手段和技术进步整合的产物,也符合人们追求教育的需要,对传承文化、传播知识、扩大教育影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看待函授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函授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必须认真加以探讨,本文拟从高师函授教育的发展谈函授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观。
  关键词:函授教育;质量标准;质量观
  收稿日期:2006—05—08
  作者简介:郑志坚(1966—),男,汉族,助理研究员。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继续教育。
  李 刚(1965-),男,汉族,助理研究员。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招生自考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继续教育。
  
  一、函授教育的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存在着两种质量标准取向,即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取向和大众教育的质量标准取向。随着教育质量观的不断扩充,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已经不仅仅是学员的学习成绩或认识水平,还应包括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所获得的作为一个社会形态的人应具备的其他各种素质的合格程度。在函授教育实践中,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念,将“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质量的持续改进”等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理念注入函授教育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设,以函授教育的投入质量标准、过程质量标准、效果质量标准和发展质量标准的管理和控制为主线,坚持函授教育的质量不动摇。
  1.投入的质量标准。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教育,其教育投入必须在学校总体教育投入规划之中。人员的投入、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教学物资设备的投入在一定时期内与学校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函授教育在人员、教育经费和教学物资设备的投入也必须与学校整体的教育投入相协调,始终坚持函授教育在主办学校总体的人员、教育经费和物资设备投入情况下,努力挖掘潜力,从任课教师的配备、教学时数的控制、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等方面保证投入的质量标准。如函授教育每年面授总时数不得低于180学时等,从教学时间的投入上保证教育投入的质量标准。
  2.过程的质量标准。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工作质量的具体反映,而教育工作质量则主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体现出来,所以建立科学的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质量标准和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十分重要。为此,在教育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确定、教学大纲和自学指导书的编写、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学籍管理、考风考纪教育和管理、函授教育辅导站(点)管理等作了明确的规范,同时注重成人高等教育全程性的质量管理,对教学环节的质量及环节之间的接口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坚持成人高等教育过程质量标准,保证全面提高函授教育的质量。
  3.效果的质量标准。教育的投入在过程管理的作用下,形成教育的产出,这就是教育的效果质量,也是教育质量的具体体现。过去,函授教育保持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很多函授教育毕业生已经成为骨干教师,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说明了函授教育通过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
  4.发展的质量标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对函授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更新,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为函授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函授教育空间的拓展、领域的扩大需要更加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质量标准。一是要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并按照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专门化人才培养培训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培养计划,通过各种专门人才培训等继续教育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二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函授教育的需求进行研究,通过调研、科研项目立项等方式对函授教育发展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提高函授教育,主动适应发展质量标准的能力。
  总之,函授教育是以满足市场需求程度作为主要标准,是一种以市场取向为主的质量标准。所以我们既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学术性质量标准作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函授教育的质量标准.也不能用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的大众化职业型的质量标准去取代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高师函授教育培养的是教学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它所培养的人才要“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
  函授教育同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结合程度直接关系到其生命力,它的教育质量如何要接受社会的评价,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评价。根据质量标准多样化的原则,不同培养目标的学校其质量标准也应有所不同,从而鼓励函授教育办出特色,才能使函授教育立足于自己的层次和职能,确立自己的办学定位。
  在以市场标准取向的前提下,函授教育质量的鉴定应实现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互动统一。内部评价是由函授教育自身系统为主导进行的评价,根据自己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质量目标的适合度。外部评价是指政府、社会评估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对学校的评价行为,其评价内容主要是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等。外部评价中,政府应从高等教育具有的共同特征入手,制定适合国情的函授教育国家基本质量标准,由评估机构开展对函授教育的评估工作。同时,函授教育系统内部要重视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跟踪和反馈制度,根据用人单位的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高师函授教育的质量观
  
  质量观是社会、用人单位、学校自身对教育工作和受教育者质量的基本看法。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高等教育的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质量观。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归纳出不同的质量观。
  (一)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角度
  1.知识质量观。它是一种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及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来衡量教育质量的质量观。在这种质量观的作用下,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应用的教学思想。
  2.能力质量观。这是90年代进入我国的一种质量观念。在发展过程中,能力质量观又有任务本位能力观、整体主义能力观和整合能力观的区别。整合能力观是对前两种能力观的折中,认为能力是个体的—般素质及其在职业任务中的操作表现二者之间的整合,并把能力理解为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的差异。
  3.全面素质质量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昭示着质量观由知识质量观、能力质量观向素质质量观的转变。相对于个体在现实职业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整合而成的外显能力来说,素质是个体更为稳定的内在品质,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水平。
  在高师函授教育中,我们的培养对象能否最终将所学知识更多地转化为教学实践中能力的提高,将是检验函授教育质量的主要体现,因此在函授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素质的质量观。
  (二)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人们对质量观的认识,也由精英教育的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为主要标志的单一的学术性质量观,向大众化教育的多维质量观发展。

《函授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函授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观.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