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报告 > 内容

完善中等院校学生家庭责任感德育活动的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5 06:14:07     阅读: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体系中核心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出现了相关德育工作不到位,学生家庭责任感缺失的现象。本文从价值趋向、问题现状的分析出发,试对如何完善中等院校学生家庭责任感德育活动的路径等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中等院校 德育工作 家庭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3-0102-01
  一、现实价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目标。中国梦是无数“个人梦”凝聚而成的“民族梦”,个人梦作为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等院校学生要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明确中国梦的价值,将全民族共同的中国梦与个人理想和自身追求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有担当,敢作为。在广大中等院校学生群体中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是顺应时代发展之举。除了重视强化和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以外,还应加强对中等院校学生关于家庭责任的教育,以促进个人人格的完善,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大学个体树立正确的家庭责任观,有助于丰富个人梦的内涵,提升个人梦的价值高度,更好地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和圆梦者。
  二、发展现状
  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日星月异也使得社会出现了多元文化价值观。不同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渗入人们的生活,良莠不齐,主流价值观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当下网络市场迅猛发展,包括一些“亚文化”在内的文化盛行,在功利主义等思想的诱导下,人们可能放松对正确价值观的坚持,反而变换为对自身行为好坏的衡量标准,以物质为上,一切向“钱”看。在这种强大的利益观驱动之下,不良风气兴起,滋长。中等院校学生正处于树立理想信念、塑造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敏感期,明辨是非的判断力还有待加强。当受到一些消极或激进的思想的蛊惑时,容易“沦陷”。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事物,追求所谓的个性,我行我素,不愿意被“条条框框”约束。这容易导致偏执和放纵,从而逐渐缺乏对责任感的认知。虽然我国当代中等院校教育体系自形成以来一直不缺少对关于家庭责任观的价值的引导,但在很多内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存在教育的内容不与时俱进,教育方式刻板,不贴近学生的生活,不接地气,难以让学生真正认同和信服,从而身体力行去实践,反之还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让其对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产生反感、排斥情绪,反其道而行之。
  從一些调查数据来看,部分中等院校校学子没有很好地形成正确的家庭责任观,一味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幸福”,而忽视甚至故意逃避所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对于未来的家庭生活,也缺少合理的规划,以“现实主义”和享乐主义来标榜自己错误的行为。王峰对于北京某重点高校的一项随机问卷调查显示,受调查学生在校期间与家长的联系所反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尽如人意,导致学生家长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较低。从有关高校学生对自身个人发展的规划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在考虑包括未来就业、生活地域在内的问题时,并未将家庭的因素放在一个重要的参考地位上,可能更多的只是考虑自身的需求。社会上,青年人不负责任,不赡养父母,导致老人老无所依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婚恋观,不顾后果,自由放纵,虚荣享乐,造成闪婚闪离等案例也是不绝于耳。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包括高校在内的施教方还存在教育工作不到位,作为受教方的高校学生价值观不成熟的事实。还有学生为了满足物质需求,盲目攀比,不顾家庭经济条件,超前消费等,并且鲜有感恩意识,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将这种缺乏责任的行为当做理所当然的,视父母为“银行”。
  三、提升路径
  要将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社会环境是整个教育的大背景,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的基线。社会不良风气也容易影响学校家庭责任教育的效果。家庭是个体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在对高校学生家庭责任观教育中有着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期基础和后期保证。家庭是责任教育的有力支持。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有效结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教育的实效。
  优化校园家庭责任观教育活动的方式。中等院校学生正处于后青春期的年龄,他们从义务教育的考试压力中走出来,向往自由,渴望被尊重。因此,对其进行教育时间,要更多地采用启发、鼓励的方式,而尽量避免用灌输式,关注他们的心态变化,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在他们自己的群体中挖掘鲜明的案例,树立榜样,使其更能找到认同感。
  丰富高校家庭责任观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课堂教育的内容。丰富内容可以通过及时更新书本内容,将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案例加入其中,引起共鸣;以及通过修改课程的教授方式和考核方式来引起学生的重视。家庭责任观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价值观,对其的引导不该拘泥于平铺直叙的文字,让学生背诵熟读相关内容的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可以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分享自己身边的精神榜样、道德故事等。同时,单纯通过理论教育的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教育目标,也要创新实践教育的活动形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以达到更充分的德育效果。
  责任编辑:杨国栋

《完善中等院校学生家庭责任感德育活动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完善中等院校学生家庭责任感德育活动的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