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述职述廉报告 > 内容

北洋军阀时期中小学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4 06:11:35     阅读:


  [摘要]北洋军阀时期是近代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辛亥革命发生后的最初阶段。但在此短短十余年间,以1913年二次革命为分界点,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对于辛亥革命这一事件的记载却存在极大的差异。二次革命发生前,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是以“革命”的积极面目出现的;二次革命后,辛亥革命“革命”的意义被有意地缩小,甚至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中都处于缺席的地位。这一时期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记述之所以前后呈现如此大的变化,除了政治的因素外,也与教育宗旨、史观和教科书的审定制度休戚相关。
  [关键词]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教科书,辛亥革命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2-0024-06
  教育是型塑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教科书则是实现这一型塑功能的主要载体,担负着向受教育者“规范”各种知识、构建“集体记忆”的重要作用。而辛亥革命作为近代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在其发生后不久即被引入教科书中,成为实施现代教育型塑的重要元素。但受政局变动、时事需要及学术研究的影响,各时段教科书对于辛亥革命的书写常有不同,甚而差别极大,而这又对各时段民众(特别是受教育者群体)辛亥革命集体记忆的构建起到了直接的影响。鉴于篇幅所限,本文即以北洋军阀时期中小学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记载为分析对象,对此阶段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观稍加探讨。
  一
  辛亥革命发生后不久,此事即被教科书所收入,成为构建受教育者“合法”知识或观念的一部分。对辛亥革命的记叙,多个学科中都有存在,如历史、国文、地理、修身等科目。不过总体而言,记载辛亥革命最为集中的当属历史教科书。如1912年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有讲述“民国之建设”的要求。而后其他历次历史课程标准也都将辛亥革命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加以规定,因而自北洋政府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各个时段的本国历史教科书中都有辛亥革命的记载,这些记载不仅仅是篇幅长短有别,而且不同时期的辛亥革命呈现出来的面相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与可选择性。即便是在位仅仅五年的袁世凯,其执政时期,教科书对于辛亥革命的记叙也显示出一定的变动。
  据考证,辛亥革命发生后,较早记载这一事件的教科书是开智编译社编辑的《小学历史教科书》。该书初版于1912年10月,其在“第二十课民军起义及民国成立”中记载如下:
  满清入关以来,待遇汉族不平等,人民积怨已深,迄乎近世,吴樾、徐锡麟、熊成基、汪兆铭、胡瑛等,皆牺牲一己,与满族为仇,以时机未至,事皆不成。铁路国有之政策定,人心愈愤激,武昌义旗一举,全国响应。清廷知战争久延,必启瓜分,遣使与民军议和。时孙文自海外归,被举为临时大总统,组织临时政府于南京。磋议两月,议定优待皇室条件,于是清帝逊位。孙文亦辞职,参议院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南北统一,遂为亚洲第一共和国。
  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出,该课文虽然仅寥寥200余字,但不仅简略概述了辛亥革命的大致过程,而且对于革命发生原因也有一定分析,指出“待遇汉族不平等”与“铁路国有之政策”是导致辛亥革命爆发的两个主要因素,并对辛亥革命相关的一些关键人物,如孙文、袁世凯、黎元洪都有提及。另外对于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也有一正面的判断,认为是这一事件造就了“亚洲第一共和国”。仅在革命发生后数月,历史教科书就有这样基本可信的叙述,应该说十分可贵,符合了南京临时政府所要求的“使知历史上重要事迹,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的历史教育目标。
  除开智编译社的《小学历史教科书》外,另一较早涉及辛亥革命的还有庄俞、沈颐编辑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初小用)》。该教科书初版于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据其编者自称:该教科书“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为目的”,包含“理科及天文、地理历史等科之常识”,“注重立身居家处世以及重人道爱生物等以扩国民之德量”。因而编写的课文中包括“民主国”“共和国”“平等”“自由”“司法”等篇目,并有“辛亥革命”“国庆日及纪念日”二课专门叙述辛亥革命。其中“辛亥革命”一文首先解释了“国家政治,拂逆人民之公意,人民不得已以武力颠覆政府,谓之革命”,辛亥革命正是由于“前清季年,政治纷乱”而导致“革命之说日盛”,最终“辛亥之秋,革命军起于武昌,各省响应,清帝退位,遂建中华民国”。同前述《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对辛亥革命的记叙相比,两者虽都是对辛亥革命的肯定评价,但《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更强调辛亥革命的“革命”意义。应该说这些教科书中较早对于辛亥革命的论述大体比较公允。
  但自1913年后,对于辛亥革命的叙述开始有所偏差侧重。如1914年《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
  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而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
  该课文还附有袁世凯相片一张。若将此书的辛亥革命记叙与前面所说两书相对照,可以明显发觉,后书的记叙在做不公正的取舍,即对革命党人的一方,包括孙中山都避而不谈;有意扩大袁世凯在其中的作用,认为袁世凯有调停、迫使清帝退位的“大功”,故而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与正式总统。但若证诸事实,则可以肯定袁世凯的赞成共和,是存在很大的政治投机行为。
  另外,1914年的《中华女子国文教科书》与1915年的《新制单级国文教科书》,也有类似之处。
  如《中华女子国文教科书》记载:
  民国成立之前年十月十日,民军起于武昌,以改革政体号召,全国旬月之间响应者十余行省。清兵南下与民军累战于武汉之间。斯时也,南北相持,各省军队林立,人心纷扰,列强环伺,藩属生心。袁世凯深虑战祸延长,举国糜烂,力持停战,遣使南行,与民军议定优待皇室条件,清廷遂宣告逊位。民国元年二月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建设共和政治。于是全国乃渐趋于统一。二年十月袁世凯复被举为正式大总统。各国一致承认,此中华民国成立之始末也。

《北洋军阀时期中小学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北洋军阀时期中小学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