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述职述廉报告 > 内容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 泰州市姜堰市王希亮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5-25 12:08:16     阅读:

2014-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 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42cm B.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m/s C. 人正常体温为38℃ D. 8年级某同学的身高大约是165cm 2.(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由于超声波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3.(2分)(2015•连云港一模)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响度” ②“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③“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2分)(2012•茂名)北方的寒冬,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A. 硬度较小 B. 隔热性好 C. 密度小 D. 导电性好 5.(2分)(2012•聊城)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 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6.(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线将偏离法线 B.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 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7.(2分)(2012•茂名)小明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实验时,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向右移动游码 8.(2分)(2010•湖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9.(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你估算一下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哪一个值() A. 50m3 B. 50dm3 C. 50cm3 D. 50mm3 10.(2分)(2011•泸州)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11.(2分)(2013•日照)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A. 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 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D.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 12.(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放大作用 C. 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也是这样,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D. 用放大镜看墙上的地图,可能看到放大的像,也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26分) 13.(3分)(2012•黔西南州)古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月亮相对于正“愁眠”的渔人来说它是的(填“运动”或“静止”),鸟啼是通过传到人耳的;
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14.(3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老师上课使用投影仪时,在屏幕上得到了放大的(选填“虚像”或“实像”).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在白布上发生(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可以使教室里各个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而且白布能,可以使同学们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5.(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小张站在竖直平面镜前0.5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2分)(2014•江西)如图所示,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质量,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如图所示,来自物体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B点的像靠近视网膜,A点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或戴一个合适的透镜做成的眼镜也能使A点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18.(3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图中:是界面,界面的(选填“上方”“下方”或“左侧”“右侧”)为玻璃,折射角等于. 19.(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一个空瓶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cm3;
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该液体的密度是kg/m3. 20.(2分)(2013•徐州模拟)一只小虫落在小李的铅笔上,他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
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铅笔两端在直尺上所对刻度如图所示(铅笔的中间部分省略未画出),铅笔的长度是cm;
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m/s. 21.(4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为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在学校大门附近安装了摄像头(如图所示).该摄像镜头相当于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cm. 22.(3分)(2010•高淳县一模)2005年北京顺义区)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矿石的密度.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矿石的质量是g;
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2所示.矿石的体积是cm3,密度是g/cm3. 三、解答题(共50分.) 23.(6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折射光线.请画出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b对应的入射光线. (2)如图乙所示,一条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折射角γ. (3)如图丙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4.(4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一列长为30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7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100s,求:
(1)火车运行的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25.(6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一铝球的质量为27g,体积为20cm3,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在空心部位注满水,则球的总质量为多大?(ρ铝=2.7×103kg/m3) 26.(7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甲的温度/℃ 97.0 97.5 98.0 98.0 98.0 98.0 98.0 98.0 … 乙的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 丙的温度/℃ 46.0 47.0 48.0 48.0 48.0 48.0 48.8 49.8 … (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都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和. (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 B.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 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 (3)某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图2(a)、(b)所示的两种情景,其中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同时还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并且要热量. 27.(6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如图,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中:
(1)当入射角为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
如果要验证“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正确的做法是.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测出反射角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明显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γ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4)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也能方便地测量. 28.(3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在“研究充油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活动中,如图12甲所示,小宇等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A.在内径为1cm、长为50cm的玻璃管AB中注满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 B.在玻璃管的最下端(B)用橡皮筋做上标志作为零位置,然后从零位置向上,每隔10cm用橡皮筋做上一个标志. C.先将玻璃管翻转,使气泡停在B端,然后迅速将玻璃管翻转并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气泡在零位置时,揿下秒表,依次读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40cm位置的时刻. 根据实验方案,思考回答问题. (1)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评估,说明该方案存在什么缺陷?. (2)小宇同学修正缺陷之后,重新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时间t/s 0 1.0 2.0 3.0 4.0 ①请你用描点法在图乙中画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

②请你归纳出油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 29.(6分)(2011•射阳县校级模拟)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2)小红同学在实验中,按如图装配仪器,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该将蜡烛往调(选填“上”或“下”).调整好后她将烛焰移到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3)接着小明和小红他们都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如图所示),但小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小红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却是倒立放大的,分析原因是小明使用的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红使用的透镜的焦距.生活中的照相机是(选“小明”或“小红”)实验现象的应用.若小明要在光屏上得到与小红光屏上性质一样的像,他应该把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0.(6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便确定了像的位置;
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4)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和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有什么区别呢?试说明一点:. 31.(6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操作的错误是.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图象可知: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比值定义为密度. ②等质量的这两种物质,液体的体积塑料的体积.(选填“<”“=”或“>”) ③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g,烧杯的质量为g. 2014-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 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42cm B.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m/s C. 人正常体温为38℃ D. 8年级某同学的身高大约是165cm 考点:
长度的估测;
温度;
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解:
A、正常成年人鞋子的号码在“42”左右,长度约为=26c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5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由于超声波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阻断噪声的传播;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据此分析;

(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
②介质向外传声;
③良好的听觉器官;
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⑤有足够的响度;

(3)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不能直接感受到的声音. 解答:
解:
A、噪声监测器可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只要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但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要想听到声音,需要通过传播声音的介质将声音传播到耳朵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因为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由于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Hz以上,所以人耳不能直接听到“B超”发出的声音,此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与信息、声音与能量、超声波和次声波及防治噪声的途径等多个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声学基础知识才能解答. 3.(2分)(2015•连云港一模)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响度” ②“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③“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考点:
响度;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光源. 专题:
应用题;
跨学科. 分析:
对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题中解释正确. ②“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题中解释错误. ③“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不是光源,它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照在人的脸上,在从人脸上反射出来,人脸就呈现红色;
题中解释错误. 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题中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题干中的“人画桃花相映红”应改为“人面桃花相映红”. 4.(2分)(2012•茂名)北方的寒冬,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A. 硬度较小 B. 隔热性好 C. 密度小 D. 导电性好 考点:
物质的物理特征.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发泡塑料有细微的独立气泡结构,有效降低空气对流导致的能量交换,是热的不良导体,传导热的能力很差,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解答:
解:寒冬,气温很低,露天自来水管内的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很容易把水管胀破,也就是常说的“冻破”;

包上发泡塑料后,塑料的导热性能差,有效防止了寒气的入侵,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实际生活问题,这也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5.(2分)(2012•聊城)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 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
顺推法. 分析:
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②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③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 解答:
解:
A、B 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
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C、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如果状态发生改变,其体积相应增大或缩小,所以密度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D、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如果温度发生改变,其体积相应增大或缩小,所以密度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ρ= 是密度的定义式,在分析各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时,一定要结合物理规律及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现实而一味分析其数学关系. 6.(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线将偏离法线 B.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 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知道在光的反射中,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知道光的速度,根据速度、时间计算路程. 解答:
解:
A、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所以A错误,符合题意. B、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不例外.所以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12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60°.所以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光速为3×108m/s,所以s=v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现象中光的发射及定律的应用,并且考查了光速和速度公式的应用,考查得很细致. 7.(2分)(2012•茂名)小明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实验时,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向右移动游码 考点:
天平的使用. 专题:
应用题;
压轴题. 分析:
天平在使用过程中,有两个调节天平平衡:一时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
二是称量过程中调节天平平衡.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需调节平衡螺母;
而称量过程中调节天平平衡需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解答:
解: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物体重,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 注意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 8.(2分)(2010•湖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人眼睛和被看的物体之间如果有障碍物挡住,人就看不到物体了;
如果由于反射或折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人就可能再看到物体. 解答:
解: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 所以看不见是光的直线传播,又看见了是光的折射. 故选A. 点评:
水里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由于折射,使人感觉到水里物体的像变高了. 9.(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你估算一下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哪一个值() A. 50m3 B. 50dm3 C. 50cm3 D. 50mm3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估算题. 分析:
首先估计出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再用公式V=算出中学生的体积,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
解:中学生的质量约m=50kg,密度ρ=1.0×103kg/m3, 中学生的体积v===0.05m3=50dm3=5×104cm3=5×107mm3. 故选B. 点评:
估算是中学生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要对日常生活中的质量、长度、体积、密度、电压、功率、速度等物理问题进行留心观察,注意思考,积累和培养估算的能力. 10.(2分)(2011•泸州)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他们的速度v保持不变,v﹣t图象时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由图知在相等时间t内,甲的路程S甲小于乙的路程S乙,即S甲<S乙,由v=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解答:
解: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t内S甲<S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符合条件的图象是B.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是路程时间图象与速度时间图象,物理学上经常用图象反应物理规律,我们要学会读图、识图. 11.(2分)(2013•日照)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A. 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 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D.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 考点:
液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可先测出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m1,然后将一部分橙汁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橙汁的质量m2,用m1减去m2即为量筒中橙汁的质量,最后根据ρ=求出密度. 解答:
解: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时,可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橙汁的质量m2,求出量筒中橙汁的质量,根据ρ=求出密度,所以实验中没用的步骤为: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实验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小误差. 12.(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放大作用 C.[来源:学科网] 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也是这样,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D. 用放大镜看墙上的地图,可能看到放大的像,也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应用;

②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放大镜的应用;

(3)凸透镜能使阳光会聚在一点上,并且会使此点温度升高直至纸屑的燃点,将纸屑燃烧. 解答:
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本选项错误;

B、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故本选项错误;

C、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光的折射原理,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错误;

D、当用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将地图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时,看到放大的像,将地图放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特点和成像原理及应用,要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26分) 13.(3分)(2012•黔西南州)古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月亮相对于正“愁眠”的渔人来说它是运动的(填“运动”或“静止”),鸟啼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
声现象;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霜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解答:
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着很多物理道理,比如:
月落是把“愁眠”的渔人当做参照物,发生了运动. 乌啼,是由于乌鸦的发声器官振动发声的,发出声音由空气传播;

“霜满天”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固态,说明发生了凝华现象. 故本题的答案为:运动;
空气;
凝华. 点评:
本题是力学、热学、声学的一道综合题,考查学生对力、热、声的一些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14.(3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老师上课使用投影仪时,在屏幕上得到了放大的实像(选填“虚像”或“实像”).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在白布上发生漫反射(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可以使教室里各个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而且白布能反射所有的颜色的光,可以使同学们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漫反射;
物体的颜色.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 解答:
解: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2f>U>f时,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用表面粗糙的白布做屏幕,能使射向屏幕的光发生漫反射,即使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使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 屏幕是白色的,白色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可以使同学们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故答案为:实像;
漫反射;
反射所有的颜色的光. 点评:
多媒体教室里,我们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这个过程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白色而粗糙的屏幕、光的直线传播等等,我们要敢于提出问题,正确回答问题.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道好题. 15.(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小张站在竖直平面镜前0.5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0.5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 解答:
解:
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相等,小张站在竖直平面镜前0.5m处,此时物距为0.5m,则像距也为0.5m,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为0.5m;

由于像与物是等大的,所以不管他慢慢远离镜子还是靠近镜子时,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0.5;
不变. 点评:
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实际问题. 16.(2分)(2014•江西)如图所示,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密度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
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
质量及其测量;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水在0~4℃之间具有热缩冷胀的特点,所以一定质量的水结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无关. 解答:
解: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不变;
变小. 点评: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7.(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如图所示,来自物体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B点的像靠近视网膜,A点应该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
或戴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做成的眼镜也能使A点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考点: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应用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首先根据现象判断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然后根据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解答:
解:来自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说明是远视眼;
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体应远离眼睛即向左移动;
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左;
凸. 点评: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物体;
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物体.近视眼戴凹透镜,远视眼戴凸透镜. 18.(3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图中:AB是界面,界面的上方(选填“上方”“下方”或“左侧”“右侧”)为玻璃,折射角等于40°.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
解:由图可知,∠DOG=30°,所以∠DOF=90°﹣30°=60°,∠EOD=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 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 由图可知,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4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上方为玻璃,下方为空气. 故答案为:AB;
上方;
40°. 点评:
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 19.(2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一个空瓶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250cm3;
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该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 考点:
密度的计算.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1)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利用V=求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2)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求出该液体的质量,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该液体的密度. 解答:
已知:m总1=400g,m瓶=150g,m总2=350g,ρ水=1.0g/cm3 求:瓶子的容积V瓶和液体的密度ρ 解:
(1)水的质量:
m水=m总1﹣m瓶=400g﹣150g=250g, 由ρ=得瓶子的容积:
V瓶=V水===250cm3;

(2)液体的质量:
m液=m总2﹣m瓶=350g﹣150g=200g, V液=V瓶=250cm3, ρ液===0.8g/cm3=0.8×103kg/m3. 故答案为:250;
0.8×10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关键是隐含的条件瓶子的容积等于液体的体积,解题过程注意单位的换算. 20.(2分)(2013•徐州模拟)一只小虫落在小李的铅笔上,他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
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铅笔两端在直尺上所对刻度如图所示(铅笔的中间部分省略未画出),铅笔的长度是18.00cm;
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0.036m/s. 考点:
长度的测量;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①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
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平均速度. 解答:
解:①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铅笔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8.0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18.00cm. ②小虫爬行的速度为v===3.60cm/s=0.036m/s. 故答案为:18.00;
0.036.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和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注意单位换算. 21.(4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为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在学校大门附近安装了摄像头(如图所示).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解答:
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风挡镜头的焦距是10cm时,为了成清晰的像,人到摄像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故答案为:凸透镜;
倒立;
缩小;
20. 点评:
明确凸透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要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22.(3分)(2010•高淳县一模)2005年北京顺义区)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矿石的密度.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矿石的质量是53.4g;
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2所示.矿石的体积是20cm3,密度是2.67g/cm3.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分析:
测固体密度的原理ρ=,只要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用量筒测出固体体积,即可用公式求得固体密度. 解答:
解:(1)此天平分度值是0.2g,读数是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刻度值,矿石质量为m=50g+3.4g=53.4g;

故答案为:53.4. (2)量筒中原液体体积为40cm3,浸没矿石后液面读数60cm3,矿石体积V=60cm3﹣40cm3=20cm3;

故答案为:20. (3)矿石的密度ρ===2.67g/cm3;

故答案为:2.67. 点评:
测固体密度的基本方法是:(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3)将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液面刻度读数为V2;
所测固体的密度表达式为:ρ=,学习中必须掌握这一方法. 三、解答题(共50分.) 23.(6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折射光线.请画出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b对应的入射光线. (2)如图乙所示,一条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折射角γ. (3)如图丙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解答:
解:
(1)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首先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
(3)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点评:
(1)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考查了光的折射光路图,画光路图时,不管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都要先把法线画出来. (3)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4.(4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一列长为30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7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100s,求:
(1)火车运行的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火车长,知道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的运行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火车长的差,求出了火车速度,再根据速度公式就会求出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解答:
解:(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L隧道+L车=1700m+300m=2000m, 火车的运行速度v===20m/s;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s′=L隧道﹣L车=1700m﹣300m=1400m, 火车完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t′===70s. 答:(1)火车的运行速度为20m/s;

(2)火车全部在遂道内运行的时间为70s.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要分清火车完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和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是不同的,火车完全在隧道内时行驶的路程=隧道长﹣火车长,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隧道长+火车长. 25.(6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一铝球的质量为27g,体积为20cm3,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在空心部位注满水,则球的总质量为多大?(ρ铝=2.7×103kg/m3) 考点:
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1)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公式V=求出实际铝的体积,再与铝球的实际体积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铝的体积小于球的体积,则是空心的;

(2)用铝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铝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空心部分水的质量,再加上铝球的质量即为注满水后铝球的总质量. 解答:
解:
(1)已知:V球=20cm3,m铝=27g,ρ铝=2.7×103kg/m3=2.7g/cm3,ρ水=1.0g/cm3, 根据ρ=可知,质量为m=27g铝球的铝的体积为:
V铝===10cm3<V球,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体积:V空=V球﹣V铝=20cm3﹣10cm3=10cm3, 空心部分注满水时,水的质量:m水=ρ水V空=1.0g/cm3×10cm3=10g, 注满水后的铝球总质量:m总=m水+m铝=10g+27g=37g. 答:这个铝球是空心的;
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其总质量是37g. 点评: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注意题中隐含的条件,空心部分体积即为注满水时水的体积,还要注意计算时单位的统一. 26.(7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甲的温度/℃ 97.0 97.5 98.0 98.0 98.0 98.0 98.0 98.0 … 乙的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 丙的温度/℃ 46.0 47.0 48.0 48.0 48.0 48.0 48.8 49.8 … (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都用到的测量器材有温度计和秒表. (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 B.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 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 (3)某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部.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图2(a)、(b)所示的两种情景,其中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景.同时还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并且要吸收热量.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实验中需要探究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需要用到温度计和秒表. (2)晶体、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完全熔化完后吸热继续升温;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根据温度的变化特点即可判断甲、乙、丙分别是什么物质. (3)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4)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时虽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解:(1)这三个实验都需要测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都要用到温度计和秒表. (2)由表格中数据知,甲开始吸热升温,当温度达到98℃后,因为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达到了沸点,但还在继续吸热,所以甲是水. 乙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所以乙是蜡;
丙开始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48℃时,温度保持不变,一段时间后温度又升高.所以丙是晶体即为海波.B正确;

(3)由图可看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杯底. (4)因为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所以(a)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水沸腾时虽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温度计;
秒表;
(2)B;
(3)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部;
(4)a;
不变;
吸收. 点评: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其中有熔化及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沸腾的特点、温度计的使用等.但都比较基本,学生只要认真分析作答是不难的.本题有表格、图片、大量的文字,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是一道好题. 27.(6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如图,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中:
(1)当入射角为0°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偶然性,获得普遍规律;
如果要验证“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正确的做法是使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入射,观察反射光线是否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反射出去.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测出反射角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明显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反射角误读成与镜面的夹角. 实验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γ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4)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光的传播路径,也能方便地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考点: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专题:
实验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来源:学&科&网Z&X&X&K] 分析:
(1)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0°;

(2)为了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实验中需多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
光在发生反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将原来的入射光线变为反射光线即可;

(3)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由表中数据可知,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4)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解答:
解:(1)当光由空气中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即入射角为0°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

(2)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偶然性,获得普遍规律;

验证“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正确的做法是:使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入射,观察反射光线是否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反射出去;

(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4)为了更好的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实验中采用了白色硬纸板,光线在白色纸板上的轨迹就容易观察到了,也方便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故答案为:
(1)0°;

(2)防止偶然性,获得普遍规律;
使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入射,观察反射光线是否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反射出去;

(3)反射角误读成与镜面的夹角;

(4)光的传播路径;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8.(3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在“研究充油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活动中,如图12甲所示,小宇等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A.在内径为1cm、长为50cm的玻璃管AB中注满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 B.在玻璃管的最下端(B)用橡皮筋做上标志作为零位置,然后从零位置向上,每隔10cm用橡皮筋做上一个标志. C.先将玻璃管翻转,使气泡停在B端,然后迅速将玻璃管翻转并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气泡在零位置时,揿下秒表,依次读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40cm位置的时刻. 根据实验方案,思考回答问题. (1)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评估,说明该方案存在什么缺陷?不应以“玻璃管的最下端(B)用橡皮筋做上标志作为零位置”,而应以气泡运动稳定后的某一点作为起点. (2)小宇同学修正缺陷之后,重新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路程s/cm 0 10[来源:Z。xx。k.Com] 20 30 40 时间t/s 0 1.0 2.0 3.0 4.0 ①请你用描点法在图乙中画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

②请你归纳出油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或气泡作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开始气泡运动时,速度不稳定,应等气泡运动稳定后计时;

(2)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分析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得出气泡的运动规律. 解答:
解:(1)实验中从最下端B开始计时,此时气泡运动不够稳定,应以气泡运动稳定后的某一点作为起点;

(2)①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②由图象知,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不应以“玻璃管的最下端(B)用橡皮筋做上标志作为零位置”,而应以气泡运动稳定后的某一点作为起点;

(2)①见上图;

②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或气泡作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实验的要求及路程、时间图象的做法,并对图象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综合性较强,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29.(6分)(2011•射阳县校级模拟)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 (2)小红同学在实验中,按如图装配仪器,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该将蜡烛往上调(选填“上”或“下”).调整好后她将烛焰移到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2.5cm. (3)接着小明和小红他们都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如图所示),但小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小红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却是倒立放大的,分析原因是小明使用的透镜的焦距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红使用的透镜的焦距.生活中的照相机是小明(选“小明”或“小红”)实验现象的应用.若小明要在光屏上得到与小红光屏上性质一样的像,他应该把蜡烛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实验题;
实验分析法. 分析:
(1)如果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所以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焦距. (3)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对越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照相机要进行近距离拍摄更大的像,在物距一定时,选择焦距越小,得到的像越大. 解答:
解:(1)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物距一定,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到大小相同的光斑,蜡烛应该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 (2)如图,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个高度,要使蜡烛上移.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所以25cm=2f,所以f=12.5cm. (3)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物距相对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所以小红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小明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生活在用照相机进行微距拍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越小,像越大. 小明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得到和小红那样放大的像,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蜡烛向右移,同时光屏右移. 故答案为:(1)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
(2)上;
12.5cm;
(3)小于;
小明;
右. 点评: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的内容比较新颖,考查了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像越大;
像没有呈现在光屏的中心的原因及如何调节;
根据成像性质与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成实像的实验结论. 30.(6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便确定了像的位置;
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和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有什么区别呢?试说明一点:像的大小不同,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而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的大小用蜡烛B来代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解答此题;

(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4)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形成的;
凸透镜成像时光在穿过凸透镜时要发生光的折射. 解答:
解: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
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像的大小不同,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而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成像原因不同,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

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分别处于平面镜的两侧,凸透镜成的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位置;
(2)完全重合;
垂直;
相等;
(3)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像的大小不同,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而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点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只要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不难. 31.(6分)(2014秋•姜堰市期末)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操作的错误是测量时调平衡螺母.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图象可知: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比值定义为密度. ②等质量的这两种物质,液体的体积>塑料的体积.(选填“<”“=”或“>”) ③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37.4g,烧杯的质量为29.4g. 考点:
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专题:
实验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放: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上;

二调:调节横梁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此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度相等;

三称:左物右码,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当加减最小砝码横梁还不平衡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再次平衡;

四记: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标尺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之和. (2)①要先找出图象中相等的量,然后在这个等量关系的条件下,去比较其它几个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②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来源:Zxxk.Com] ③根据图象中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计算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的大小;
然后计算10cm3液体的总质量;
由此可求得烧杯的质量. 解答:
解:
(1)天平正确的调节方法是: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上;
调节横梁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小明错误的在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2)①由图象可知,塑料(或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物理学中把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

②由乙图可知,质量均为25g时,塑料的体积约为20cm3,液体的体积为30cm3,即同质量的液体体积大于塑料的体积;

③烧杯和10cm3液体的总质量m总=20g+10g+5g+2.4g=37.4g;

液体的质量为20g时,对应的体积为25cm3,其密度ρ液体===0.8g/cm3=0.8×103kg/m3;

由ρ=得,10cm3液体的质量为:m液=ρ液体V1=0.8g/cm3×10cm3=8g, 则烧杯的质量m烧杯=m总﹣m液1=37.4g﹣8g=29.4g. 故答案为:(1)测量时调平衡螺母;
(2)①相同;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②>;
③37.4;
29.4.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
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密度公式和密度的测量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 泰州市姜堰市王希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 泰州市姜堰市王希亮.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