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教师述职报告 > 内容

日本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5 06:32:16     阅读: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要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到中小学的课程计划和教师培训课程中。日本是较早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国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总结日本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对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进行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
  【中图分类号】G53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55-02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al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概念,它针对一切既存的和可能存在的导致国际间不理解的因素,它包含着和平教育、人权教育、发展教育、环境教育等诸多的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要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到中小学的课程计划和教师培训课程之中。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公民缺乏必要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2010年7月,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学校中如何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正处在探索阶段。日本和中国同属东方文明,两个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是较早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国家,1953年日本的文部省就提出要培养“面向世界的日本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中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总结日本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对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的进行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一、日本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
  为了培养“面向世界的日本人”,日本决定从幼儿期、初等教育的低年级阶段就将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要素传授给学生,使国际理解教育贯穿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使国际理解教育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烙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中小学进行的国际理解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1.学科渗透是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形式
  在日本的中小学校里,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如语言、历史、地理、公民和道德教育、艺术和体育等。社会科是日本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最主要的学科。通过社会科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的知识,又拓展了她们的视野。国际理解教育有两种编制模式:一是按照“范畴—序列法”分年级编排学习内容模式;二是以“核心概念”为轴心编排学习单元的模式。[1]“范畴—序列法”主要是以科目学习内容为依据,为使学生基于学习指导要领编制的学校课程能更好的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学习,在采用当时要领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同时,设定年级教学目标与课题,在日常的学习中穿插一些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和理念。以“核心概念”为轴心的学习模式中所谓的“核心概念”是指学生认识国际社会的基本概念,是人类应当普遍追求的价值,这些是同全球教育的终极目标紧紧相连的。如社会科课程《生存在地球村人们的心愿》那样,先设定“尊重人”,“对立与协调”,“相互依存”等六个核心概念。然后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些核心概念设置教学内容。[2]
  2.综合学习时间是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方式
  日本于1998年12月和1999年4月分别发布了小学和初中课程标准,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是新设了综合学习时间。相对于现在分课教学来说,综合学习时间是一种新的课程形式。综合学习时间打破了学科、科目、单元的界限。它在课程设置、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国际理解教育在“综合学习时间”里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跨学科型“综合学习”,跨学科型“综合学习”是指从多学科的角度从事学习活动。另一种形式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邀请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共同参与,或者由老师对这一主题其它国家的状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通过对比学习,增强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此同时,学校还经常邀请学者举办论坛,邀请在日留学生、在日朝鲜人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其它民族文化的了解,从小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视野。
  3.重视民族传统教育
  日本在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同时,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化。日本认为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在国际社会中非常重要。日本加强了国语教育、语文教育、历史教育、艺术教育、德育等科目的传授,培养作为一个坚定的日本人文化素养和能力。德育是日本进行民族教育的主要手段。学生在放眼世界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4.给学生提供去国外留学和游学的机会
  国际理解教育提倡切入异域文化和生活世界,提倡体验与实践。这样可以避免文化理解的抽象化,真正领悟文化理解的内涵。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就是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致力于培养学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生存的能力。日本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国际生存能力,主要是通过留学和游学两种方式。据文部省调查,高中生国外留学在国外逗留三个月以上的人数,1984年只有1566人。为鼓励中学生到国外留学,文部省于1988年2月部分修改了《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把出国留学的中学生当做在校生对待。”
  二、对我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启示
  1.政策支持是进行日本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保障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几乎每次国际理解教育大的变革都有相应的政策、建议与之相对应。教育的国际化在我国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命题。目前,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的教育政策中还属于“真空地带”,要想大力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政策上的支持是保障。国家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支持地方教育机构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和试验,鼓励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小学开展,要充分调动社会团体等一切资源来支持国际理解教育。
  2.提倡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除了受教育主体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社会、教育环境等客体因素的制约。国际理解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随着人们对“地球村”概念的日益接受,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是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主体。随着教育国际化理念的传播,企业界、经济界也开始与学校合作,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推动者。“海归派”和外国在华人员是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力量。如何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3.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关键
  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国际理解教育素养,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是关键。日本的中小学校里,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如语言、历史、地理、公民和道德教育、艺术和体育等。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做,一方面可以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内容要重视仁爱与情感、价值与信念等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传授。教材内容应该包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对世界其它民族历史、文化的介绍等。教材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国际知识,形成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态度。另一方面学校要开设国际理解教育的专门课程,学校要聘请相关专家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讲座,使学生对国内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把握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
  4.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学习和理解异文化是必要的,但是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强林之国,必须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日本在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同时,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化。我国中小学在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时应保持本国的、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应按照自身的特点方式积极的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同时我国中小学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时也要注重向其它国家的教师和专家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鐘启泉.课程的综合领域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4),3.
  [2]钟启泉.课程的综合领域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4),3.
  作者简介:李水霞(1981—),女,山西长治人,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

《日本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日本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