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教师述职报告 > 内容

对外汉语教材中“稚化”问题类别及成因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0 06:10:44     阅读: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稚化”问题。所谓“稚化”现象,本文的定义是指在成年学习者的教材中,语言采用儿童语体,内容缺少思想深度,片面强调中国文化特点,用说教性的语气教育学习者。通过对北京外国语大学培训部所学教材进行分析,指出了教材中存在的“稚化”问题,总结出“稚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找出如何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过程中避免“稚化”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教材 “稚化”现象
  对外汉语教材历经了约半个世纪的发展,从其本身的数量和种类上说,不可谓不完备。但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曾不时听到学生抱怨课本中所学的内容和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语言内容很不一致,要求老师推荐“真正实用”的对外汉语教材用于课后的自学补充,这引起了笔者对学习者和教材之间关系的关注。教材中出现的不符合人物身份,让成年人说小孩话;人物表达的感情幼稚,动不动就说出过分夸张或过分热情的话,话语不顾忌人物身份和所处语境的制约;设计的人物动作幼稚,表达的思想幼稚,让成年人说一些属于常识范围内的思想(杨寄洲,2001)等,我们统称为“稚化”现象。
  本文拟从现行的汉语教材入手,探讨教材内容方面的“稚化”问题的类别、成因,期望引起业界学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稚化”现象的界定
  本文所提的“稚化”现象,是指对外汉语教材中出现的幼稚的内容及对话,但是“稚化”现象在对外汉语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本文对“稚化”现象的界定,主要依据杨寄洲教授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中的解释:“教材要力避‘稚化’,不要把学生当孩子来哄,不要在教材中介绍ABC之类粗浅的知识,不要无话找话或借外国人之口在教材中大发感慨。”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各国留学生,他们大都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年龄在18岁以上,不能因为他们的语言水平低就低估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如果智力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厌倦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除了教材内容幼稚可归为“稚化”现象以外,还包括教材中出现的说教现象。这同样是对学习者智力的一种低估,作为心智成熟的成年学习者,他们已经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用说教的口吻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能引起他們的反感。
  因此,本文所谓的“稚化”是指在教学对象是成年学习者的教材中,语言采用儿童语体,内容缺少思想深度,片面强调中国文化特点,用说教性的语气教育学习者。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稚化”现象的分类及表现
  对外汉语教材种类、数量繁多,本文所选用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培训部近年来使用的汉语口语、听力教材(涉及初、中级),大多为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大学出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稚化”现象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语言表达方面
  采用儿童语体,较为幼稚,不符合成年人的说话特点。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级汉语口语》(下册)中《春天来了》这一课选用了三组会话,所用的语言都是儿童式语言。其中第一组是在公园里,孩子把香蕉皮扔掉,母亲教育孩子:
  妈妈:宝宝,别把香蕉皮扔到地上,快捡起来!
  儿子:不嘛,刚才那个叔叔也扔了。
  妈妈:好孩子,懂礼貌、爱干净的孩子从来不乱扔脏东西。听妈妈的话,去,捡起来。
  儿子:好吧,妈妈,我捡。我捡起来了,扔到哪儿去呢?
  妈妈:你看见那个绿色的果皮箱了吗?扔到那儿去。
  儿子:扔完了。妈妈,我是懂礼貌的孩子吗?
  妈妈:你是最懂礼貌、最爱干净的好孩子。
  儿子:妈妈,亲亲我吧。
  (二)内容方面
  1.没有较深内涵,缺少思想深度,不符合成年人欣赏口味。“用‘哄孩子’的腔调来编写课文,课文内容也是讲给孩子听的故事和道理。①不少学者曾明确指出教材中的这种幼稚化倾向。“太基本或幼稚的内容”是不能吸引学生的。②教材中阿凡提之类的故事、笑话很多,成年人却根本不满足这类语言材料。③再以《现代汉语教程:说话课本》(第二册)为例,有《狐狸吃兔子的故事》《狼吃小羊的故事》,这都是中国小学生学的寓言或故事。
  不仅初级教材中经常出现内容“稚化”的现象,中级汉语教材在课文内容上也有同样的不足。以北大版新一代对外汉语基础教程系列中的《中级汉语精读教程》(I)(1999)为例,课文内容幼稚的占20%,比如《太阳从西边升起》中的主人公只有九岁,因为父母吵架,父亲临走前说如果让他再登家门,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所以小主人公画了一幅太阳从西边升起的画。这类文章还有《我和外星人》《20岁我哭了》《叔叔来了,幼儿园变了》等。
  有些教材中还会安排一些古代寓言故事或民间传说,如“画蛇添足”“刻舟求剑”“削足适履”“守株待兔”。作为成语使用,其形象生动,但是扩充成一篇课文,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成年人来说,学习起来未免感到幼稚。
  2.说教意味浓。我国的汉语的教材虽然早已走过了把政治内容放在首位的年代,但是说教的味道,写正面人物的做法还普遍存在。课文中连外国人物都是早睡早起,认真预习、复习的“模范生”④。以北语版《汉语教程》(第一册下)为例,有的课文对话和留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差距,比如,《我们七点一刻出发》这一课中玛丽说:“你每天几点起床?”山本回答:“六点半起床。”玛丽说:“什么时候睡觉?”山本回答:“晚上十一点洗澡,十一点半睡觉。”说教在任何国家和文化中都不受年轻人的欢迎。这种正面人物不仅脱离留学生实际,也造成教材过于严肃、呆板和枯燥。这种“教训味太浓或太明显的东西”同样也是不能吸引学生的。⑤
  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登攀-中级汉语教程》(第一册)为例,有一篇课文是《校园里的恋爱问题》指出了应该加强爱情道德教育,把对待中国学生的方法对待留学生。同样的文章还有《十六岁的生日》《狡猾的杜鹃》以及《中级汉语教程》中的《诚实值一百分》。

《对外汉语教材中“稚化”问题类别及成因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对外汉语教材中“稚化”问题类别及成因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