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其他述职报告 > 内容

浅谈高校学生的网络德育问题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1 06:10:22     阅读:


  摘
  要:网络具有的虚拟、开放、多元以及互动等特性,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重大挑战。网络德育是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提升教育者的信息素质,倡导学生的道德自律和责任意识,是提高高校德育成效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教育网络德育互联网思想
  
  21世纪因特网飞速发展,在高校,上网普及率近100%。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网络对学校大学生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法制观念等都将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深刻地改变着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思维、交往等各个方面,网络德育应运而生。高校如何开展网络德育,尽可能地减少因特网的负面影响成为目前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一、当前高校网络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在网络时代,网络融入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使高校德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许多严重影响青年心理健康的信息充斥其中,大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当前高校网络的与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德育网络载体的建设思路不明确
   德育的网络载体,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特指以德育为目的在互联网上建设的门户网站及校园网上的德育主题栏目。因为这些网站的管理者一般都是领导和师长,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都习惯于以自己的权威居高临下教育学生,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得不到老师的回应。
  
  
  (二)高校在校学生自身是非判断力不强
   大学生自身素质是非辨别力还不强、自我控制和约束力较差,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大学生人格发展错位。在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环境是仅次于个性的第二大因素。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网络自身特点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之特征会助长学生的侥幸与放纵心理。许多学生由于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进而引发网络犯罪,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网络道德失范严重弱化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社会化作为一种发展过程,是通过个人和他人间一种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现实中的人际沟通对个体社会化进程至关重要。
  
  
  二、网络给高校德育带来的发展契机
  
  
   (一)网络为高校德育工作开辟了广阔天地
   网络的资源共享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得到扩充和丰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利用网络,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愿意接受的德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或强迫其接受德育教育。
  
  
  (二)网络使高校德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网络的存在,拆除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使学生不再是埋头苦读书、不闻天下事的书呆子,而成为一个有较系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高、能顺利参与社会生活的多功能人才。
  
  
  (三)网络让高校德育工作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
   网络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能真正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效性。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学生可以用虚拟的身份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因而,学生在网上发表的言论一般都是其真实思想情感的流露。通过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在网上发布正确地思想信息教育引导他们。
  
  
  (四)网络让高校德育工作更具预见性
   网络的预见性是指可以通过网络仿真实验预报结果。根据这一特性,高校德育仿真实验可以就某一德育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设计模拟现实的德育活动,由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针对某一主题设计虚拟社区,让学生进入社区活动并根据活动者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得出测试结果。利用网络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推动高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的途径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已让网络德育的开展成为必要,而由于网络信息容量大、开放性强等特点,则对网络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如今许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将网络的开放性、流通性等特性利用起来,并充分利用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德育的教育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校园网站
   校园网站既是网络思想工作者的教育手段,也是网络德育的战斗武器。所以学校思想工作者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和了解。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对校园网的各个版块的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立明确的管理规范,同时对各类不良的信息进行技术过滤和监督,可以借鉴国外著名学校的管理制度。建立全面的校园网,开发有校园特色的网站版块,吸引在校学生;努力使“两课”教育进网络,把网络资源中的健康有益的信息作为“两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消极有害的信息予以揭批,并以其作为反面材料充实教学内容中。但过于单调的政治思想宣传往往会引起在校学生的反感,所以要适当的结合一些时事问题,开展旗帜鲜明的讨论,引导他们参与,对其思想进行一定的教育。
  
  
  (二)提升德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
   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来说,不仅要有过硬的思想水平和觉悟,还要具备较高的网络管理才能和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要熟练掌握并运用网络这一工具,加强网络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要把德育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树立健康的网络心态及正确的“三观”
   网络道德的遵守是非强制性的,人们可以选择“遵守”或“不遵守”,而近来的网络犯罪日益增多,网络垃圾无处不在,
  “西化”思想入侵校园,让许多学生成为牺牲品。所以作为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高校,更应该营造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健康的和充满责任意识的网络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抵御这些“网络鸦片”的诱惑。大学时代正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成型稳定的时期,可以结合网络上的知识以及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进行“三观”教育以及这种网络心态教育。例如组织网上专题讨论、师生交流、学生交流、自我教育、名人讲座,或者邀请教育界的名师和海外归来的相关领域的专家谈自己的经历,以实际感召高校学生,让他们清楚认识到网络的优缺点,建立健康的网络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开展多样的网络德育宣传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高度自由的空间,在网上,人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畅所欲言,在网络上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思想状况,在网络这个受外在干预、监督较少的环境里,提高网络个体的自律意识和鉴别力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是一种全新的媒体介质,它具有“交互性”。德育工作者若能充分利用网络特点,给学生推荐优秀的网站讨论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有益的活动,相信在学生思想德育方面可取得较好的实效性。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具有创新精神,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在校学生,以最科学最先进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网络来促进他们的成长,它不仅需要高校德育工作者持续不断的努力,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力量综合运动,朝向同一个方向运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浅谈高校学生的网络德育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高校学生的网络德育问题.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