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转正述职报告 > 内容

九旬美国老人牧琳爱:我是个快乐的中美民间“亲善大使”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5 06:17:00     阅读:


  
   2007年1月18日晚,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华慈善总会等部门联合主办的“感动2006—中国十大真情故事评选”颁奖晚会在北京举办,“感动2006—中国十大真情故事人物”同时揭晓,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九旬老人牧琳爱的名字赫然其中。7日前,这位美国老人还刚刚荣获了“2006—感动山东十大人物”。
  一位万里之外的异域老人,为何要在人生暮年定居中国?又为什么会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这位老人身上,究竟有着怎样不凡的传奇故事呢?
  
  一
  1902年,一对美国夫妇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1917年8月11日,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出生在中国的秦皇岛,他们为她取了个中文名字,叫牧琳爱。不久,他们举家搬到山东,在聊城修建了教堂,成立了教会。
  牧琳爱在聊城整整生活了13年,从一个襁褓婴儿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她的记忆中,旧中国留给她最深的印象就是战乱、贫穷、瘟疫和苦难,“长大后如果能够帮助这些苦难的人过上幸福生活,那该多好啊!”这成了小牧琳爱幼年时的一个最大愿望。
  在这儿,牧琳爱结识了一个叫小林的小伙伴,他比牧琳爱大两岁,十分帅气。当时,很多中国孩子都愿意跟金发碧眼的牧琳爱玩,小林更是她的“铁哥们”,两人经常在一块玩游戏。小林的父母不同意他和这个外国女孩子在一起,害怕惹祸上身,小林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偷偷地陪牧琳爱玩,并经常给她带来一些好吃的土特产。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的种子渐渐在牧琳爱的心里发了芽。
  然而,1930年底,牧琳爱的父母完成了在中国的使命,要回国定居了。牧琳爱不愿舍弃这里的小伙伴,更不愿离开小林,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走的那一天,小林等伙伴送了她一程又一程,他们都哭了,牧琳爱也哭了,她安慰小林他们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里的一切,还会回来的,我说话算数!”
  牧琳爱一家回国后,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路易斯城。1941年,牧琳爱获得了护理学硕士学位后,她向政府申请到中国去支援抗日战争,以便去中国寻找小林等伙伴,遗憾的是,申请未获政府批准,父母更是强烈反对,她只好放弃了这一想法。次年,她与校友埃德温结识并确立了恋爱关系。当埃德温向她求婚时,牧琳爱提出,婚后要到中国定居,埃德温对她的想法十分惊讶,断然拒绝了。分手一段时间后,牧琳爱无法抑制对埃德温的思念,便又主动同埃德温和好并结婚,代价是她不再坚持婚后到中国定居。
  虽然在美国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家庭生活,牧琳爱的心中仍然对幼年生活过的中国十分眷恋,对中国的向往和情感一直都没有泯灭。20世纪60年代,她又向丈夫提出了去中国工作的想法,考虑到当时中美没有建交且关系紧张,埃德温没有同意。
  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牧琳爱认为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又一次同埃德温商量。这一次,埃德温说了句“中国现在还太穷”,仍然没有同意。
  此后,牧琳爱几乎每天都要在电视上留意有关中国的新闻,迫切希望中国早日富强起来。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其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常令她兴奋不已。
  1992年3月,已经75岁的牧琳爱给山东省聊城市政府写信,委托当地政府帮助寻找她儿时的伙伴小林等。聊城市政府十分重视,不久就寻找到牧琳爱儿时的5个伙伴,他们这时候也大都过了古稀之年,不幸的是,小林在文革中意外去世,不过他的子女都还在聊城,并且生活得很幸福。
  儿时最好伙伴的过早去世,令牧琳爱黯然神伤许久,她好后悔自己为什么不能早到中国去,虽然不能在中国定居,能亲眼看一下自己的儿时朋友,对他们也是个最大安慰呀!
  1992年11月,牧琳爱决定和丈夫一块到中国旅游,埃德温知道中国是妻子的毕生情结,欣然陪同前往,并幽默地说这是陪妻子“回娘家”。在山东聊城,牧琳爱走访了幼年生活过的地方,并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几个童年伙伴,她和这些伙伴们一块回忆儿时的快乐时光和这些年的相互思念,说到激动处,他们一会儿笑声朗朗,一会儿又唏嘘阵阵。随后,牧琳爱和丈夫又拜访小林的4个子女,林家对这对美国来的“亲戚”格外热情,用家里最好的饭菜招待他们。在中国的60多个日日夜夜,牧琳爱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深了她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日后有机会来中国定居的决心。
  1998年8月24日,深爱她的丈夫去了世后,牧琳爱独自住在纽约老年公寓里,体味到了难以言说的孤单。虽然她大半生时光在美国度过,却越来越强烈地怀念遥远国度里朴实善良的人们。这种怀念日复一日地滋长,终于促使她做出决定:去中国生活。
  于是,身无牵挂的牧琳爱,不顾子女们的反对,卖掉了自己的40英亩山林和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于1999年11月15日,远渡重洋只身来到中国,在幼年生活过的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刘庙村安了家,成了刘庙村的一名新村民,决定在这里度过生命中最后一段美丽时光。
  
  二
  牧琳爱到刘庙村后,村民们把最好的一座院落腾了出来,为她配置了冰箱、彩电、电话、电脑和沙发等家用电器和家具。由于在美国生活了近70年,牧琳爱的中文已忘得差不多了,村里还为她聘请了一名女翻译。老人对乡村干部和群众的周到安排十分感激,她坚持用自己的钱付清了购买电器和家具的款项,并坚持从此由自己支付电费和翻译工资等各种费用,不愿给乡村组织增加任何负担。
  村里的孩子们听说来了一位美国老奶奶,都好奇地跑过去看。牧琳爱非常喜欢孩子,用两只手牵着孩子的手,亲切地嘘寒问暖。在这些孩子身上,她好像看到了自己和小林等儿时伙伴的影子,又想起自己快乐的童年,她深情地对这些孩子们说:“今后,我就是你们的奶奶了!”
  牧琳爱喜欢孩子,孩子们也喜欢找她玩耍,老人家里常常聚满了孩子,客厅的地上摆满了玩具,院里的屋顶上也落满了打飞上去的羽毛球,不长时间就得请人爬上去捡下一堆。
  定居不久,牧琳爱对村里的小学进行了考察。她看到学校里教学设施比较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当即为学校捐款3万美元用于建设微机室,并为老师修建了办公室,为球队购买了服装。此后3年间,她又相继捐款近2万元人民币,资助刘庙村幼儿园和该镇其他学校购置玩具和音、体、美器材。同时,她还兼任刘庙小学的英语教师,就连镇上中学的英语教师也常到牧琳爱家接受免费培训。每年春节,牧琳爱都为刘庙小学的全校教师提供一些生活补助和新年礼物。
  牧琳爱还订阅了国外的教育报刊,就“让每个孩子都成功”问题进行研究,她经常通过电子邮件了解国外朋友在教育方面的见解,及时把中国乡村教育的变化转递给他们,并把研究所得转达给刘庙小学。
  为了感谢牧琳爱,刘庙村小学更名为中美友谊小学,她被聘请为名誉校长。她曾在聊城大学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提高英语水平,并多次在聊城市冠县武训高中亲自给学生们授课,鼓励他们学好英语。
  尽管已是耄耋之年,牧琳爱仍然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非常紧张。白天,她喜欢坐在孩子们中间,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做游戏。回到家,就忙着打理从国外订购的花草,把院子侍弄成一个花园。晚上,她每天都要在互联网上“泡”好几个小时,与国外的朋友交流,劝说朋友们都来关心和资助中国落后地区的孩子们。此外,她还利用自己世界和平书画展名誉主任委员的身份,为世界和平书画展及中国孩子谋了不少福利。

《九旬美国老人牧琳爱:我是个快乐的中美民间“亲善大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九旬美国老人牧琳爱:我是个快乐的中美民间“亲善大使”.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