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转正述职报告 > 内容

论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德育模式构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6 06:15:00     阅读:


  [提要]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育最大的功能所在,高校院校德育教育更是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德育教育面临着种种困境,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已为世人所关注。笔者认为,只有回归到生活,全面深入到学生的课堂、课余、宿舍和社会实践的全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契合,才能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魅力,将高校人才培养推向前进。
  关键词:高等院校;德育教育;价值复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3日
  新的世纪,全球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莫过于德育问题,德育教育是否成功开展,直接牵涉到教育发展的未来。尽管近年来无论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抑或是高等学校本身,在德育领域实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但随着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多元化发展,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和人格的反叛性则进一步得到激发,使得作为高校的德育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德育困境的分析,提倡回归生活是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一、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现实困境
  (一)道德选择趋于多元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完成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这也引起了道德上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动下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突、碰撞与激荡,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道德从依附走向自主、从重道义走向重功利、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元走向多元。在生活中,有的很少谈起远大的理想抱负,更多的关注眼前的利益;有的则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的发展前途;有的单纯以享乐为主,“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其生动的写照;有的鼓吹实用主义,对自己有实际作用才会学习,虚的东西如理论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冷漠。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青年大学生难以抗拒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诱导和教唆。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在道德的精华与糟粕面前正确判断、合理取舍,如何营造一个让大学生心悦诚服、主动参与的道德氛围,是高校德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德育教育模式过于陈旧。以前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方法具有封闭性、灌输性和单向性等特点。一是教师过分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轻视或忽视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二是德育的教学手段缺乏吸引力,有些教师不会或不愿使用多媒体教学,教案仍然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东西,缺乏时代感。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少,课堂讨论成为空设。四是教师强调用既定的道德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从、盲目地服从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德育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它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厌倦,这使高校德育的实效性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所以,德育方法的创新是每个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道德评价的量化标准过于单一。“德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及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收集事实材料,对德育工作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在高校对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评价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科学分析方法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但后者的运用程度远远高于前者。量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考查学生道德水平的唯一选择;其次,对不同班级、年级的学生的道德评价制定统一的标准,都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层次。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特性以及道德意识的差异性和层次性,用相同的标准要求学生只会使德育流于形式,形成“高”、“大”、“空”的局面。
  (四)道德实践脱离生活。“回到生活实际上是德育的目的。德育的目的不在德育,而在生活,在美而善的生活。”高校却将发展人的道德教育变成纯道德知识的教育,“一种把受教育者当作物的物化德育,一种强调德育的驯化作用和工具意义的驯化教育,一种把鲜活的道德实践转换在刚性的道德规范知识学习的知性德育”。教师传授的内容缺乏时代感、层次性和生动性,片面强调德性中知的一面,忽视了行这一重要环节,认为学生只要知道什么是道德,便会产生道德行为,既而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道德只需要在课堂上讲解,课后考试,而不需要身体力行的一种局面。因此,这与大学生的生活相差甚远,大学生难以与之产生共鸣,高校德育也失去其内在的生命力。
  二、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回归生活具有必然性
  (一)道德源于生活,生活是德育的基础。人之逐利行为必定会带来冲突与矛盾,为了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便相应地产生了行为规范与原则,道德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生活中的道德,是人们从现实生活实践中慢慢总结的道理,是人类为了美而善的生活的内在条件。有了生活,才有道德;脱离了生活,道德成了僵化的条文、抽象的理论;没有生活,就无所谓道德。
  教学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同样,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德育也是死德育。生活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高校德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通过生活发出力量,并回到生活。
  (二)高校德育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育人活动。道德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人依存道德规范,而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改善人的道德生活。高校德育的着重点则应“切实放到能锤炼和尊重人的主体性方面来,注重学生相应能力的提高,以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道德主体为目标”。青年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是为了提升其个人的社会生活价值和个体发展以及精神满足的需要,故高校德育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存在,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它要将重点落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上来考察,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德性。只有在生活中进行,高校德育才能避免方法的陈旧与单调,充分吸收生活的直观性、本真性和丰富性内容;才能启发学生的经验,促发学生的道德体验;才能在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真正产生道德行为,帮助学生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三、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回归生活的策略
  影响高校青年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空间主要是课堂、学校和社会环境,青年大学生的生活主要也是由课堂生活、课余生活、宿舍生活和社会生活等组成。高校德育可以从上述四个方面着手,融入并深入大学生丰富、真实的生活世界,重新散发出其育人魅力和显示其生命力。

《论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德育模式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德育模式构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