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转正述职报告 > 内容

中国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成瘾者上网目的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4 06:16:16     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流行现状及其表现特征,为进行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对18个省(区、市)城市181 832名中学生长时间上网和网络成瘾倾向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长时间上网报告率为6.7%(男生为10.1%,女生为3.5%),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8.6%(男生为12.4%,女生为5.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随年级而上升,高中生高于初中生,高一达最高峰。有成瘾倾向者位居前3位的上网目的分别是聊天、玩游戏和多媒体娱乐。结论 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目的;学生;市区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06-03
  
  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特点,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了解信息,相互沟通,工作、学习、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同时也出现了网络成瘾问题[1-2]。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以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资料为据,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流行现状及其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以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成瘾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北京等18个省(区、市)城市中学生进行分层抽样[3]。各省级单位按好、中、差3个社会经济片抽选调查城市。各城市随机选取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职业高中各3~6所;分年级随机选取2~3个班整群参与调查。对象从初一至高三分6组,年龄12~18岁。受试中学生共181 832名,男生88 808铭,女生93 024名。
  1.2 方法和指标 由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测试队,统一按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研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规定的步骤、方法,在学校积极配合下,以班为单位,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匿名填写问卷。现场质控完全达到要求。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与网络有关的内容,如每天上网时间、上网目的和网络成瘾相关行为等。主要分析指标有2类,均以“过去7 d”为时限,其中“每天长时间上网”界定为:每天上网时间都在4 h以上。“网络成瘾”指应出现以下10项指标中的至少5项:①过去7 d平均每天上网超过4 h;②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内容;③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④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⑤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⑥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⑦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干脆逃学;⑧向家长、同学、教师隐瞒上网事实;⑨因上网而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⑩借上网以摆脱困惑、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2]。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男、女生长时间上网报告率 见表1、图1。
  
  6.7%的中学生在过去7 d内每天上网超过4 h,男生为10.1%, 女生为3.5%,各年级中学生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男、女生报告率均随年级呈上升趋势,高一达到高峰,高中各年级均显著高于初中各年级(P值均<0.01)。
  2.2 不同年级男、女生网络成瘾报告率比较 表2显示,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8.6%(男生为12.4%,女生为5.0%),各年级男生均高于女生。男生从初一到高一网络成瘾报告率呈逐步上升趋势,高一达最高峰(14.8%),其后波幅较小;女生报告率升势相对缓慢,也在高一达到高峰(6.0%),其后略有回落。该报告率的性别差异(男生>女生)、学段差异(高中生>初中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中阶段网络成瘾报告率伴随年级上升的趋势也非常明显。
  2.3 网络成瘾中学生上网目的比较 表3显示,网络成瘾中学生上网目的居前3位的分别是聊天(80.9%)、玩游戏(77.0%)和多媒体娱乐(69.4%),显著高于其他内容。初、高中生上述上网目的顺序基本一致,聊天、玩游戏分别位于初、高中生之首。
  对网络成瘾者上网目的(可多选)的分性别比较显示,男生顺次为玩游戏(90.9%)、聊天(79.7%)、多媒体娱乐(71.1%)、下载软件(44.9%)、看新闻(33.9%)、BBS讨论(27.3%)、收发邮件(25.3%)和查阅学习资料(22.5%);女生顺次为聊天(93.0%)、多媒体娱乐(83.0%)、玩游戏(67.8%)、下载软件(40.6%)、看新闻(36.1%)、BBS讨论(35.7%)、查阅学习资料(29.6%)和收发邮件(26.9%)。见图2。
  
  
  3 讨论
  
  “网络成瘾”是“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的简称,专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冲动、失控的上网行为, 从而对自身健康产生明显的社会心理性损害。不过,根据青少年的问卷自我报告率只能获得筛查率,准确地说,所反映的实质上是“网络成瘾倾向”。大量研究显示,青少年是最易产生网络依赖的群体;多发生在初上网的1 a内,且多起源于聊天室、多用户网络游戏等双向交流服务途径[4]。如果听任那些具备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继续发展,可能导致以下危害:(1)因沉湎于虚拟网络而脱离现实生活,产生精神“信息焦虑”,性格缺失,弱化对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人生观的建立,最终导致自我迷失。(2)弱化人际交流能力。高度依赖网络的青少年往往在网上潇洒自如,在现实生活中却沉默寡言,忘记了同学、朋友、家庭和师长,走向离群、孤傲和个人主义膨胀。(3)网络成瘾现象对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很大。许多原本学习刻苦、善于钻研的学生逐渐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加之睡眠不足,常出现迟到早退、组织纪律性差甚至逃学、旷课等问题。有的为达到多玩游戏的目的而说谎、欺骗、偷盗、破坏公物,严重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3,5]。因此,为保障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对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控制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本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流行率为8.6%;低于国内外报道的大学生成瘾率(8%~13%),基本反映我国现状[3]和近年来国内学者使用同一标准对不同地区群体进行的调查[6-9]。这些调查共同展现以下规律:(1)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社会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相对不发达地区(其中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是网民数量和互联网的普及状况)[10];(3)高中生显著高于初中生;(4)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中有群体聚集现象,和学习负担密切相关。最后这一点既表现为职高学生较高的报告率,也表现在学习负担沉重的高三学生发生率明显低于高一等方面。民盟北京市委2001年发布的“电子网络游戏与未成年教育”称,当时北京市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初中生已达11.8%,高中生为15.1%,明显高于本类研究结果,可能与使用的筛查标准不一致有关[11]。长时间上网和网络成瘾有关,但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关联;青少年出现网络成瘾现象也非真正起因于贪玩。换言之,该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有更深刻的动因。网络成瘾倾向和其他健康危险行为一样,与青春期身心的发展特征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素一是环境时尚,二是“行为的自我创造性”[12]。例如,男生比女生更易网络成瘾,与男生更易接受网络技术并享受其带来的快乐期望有关。此外,男中学生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行为发展不同步,盲目性、冲动性较大也有重要作用。高中生比初中生更易网络成瘾,尤其高一急剧上升,与他们正处于高度觉醒状态中的独立性,迅速发展的自我意识,以及家长、教师的影响力下降相关。高三学生网络成瘾率的回落固然起因于多数学生面临升学考试压力,来自教师、家长的催促不断强化,自主时间越来越少等客观因素,但这些环境压力对那些具有高度成瘾倾向者而言只是暂时的、表面的。Pratarelli等[13]分析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实际上和物质成瘾者有共性,只是其强烈欲望不是物质(香烟、酒、药物)而是精神,而且对自身的行为缺乏最基本的控制、节制能力;也就是说,他们通常只想到要实现这些需要并满足于自己在该行为过程获得的快感,而全然不顾后果。Ebeling等[14]观察网络成瘾青少年上网过程反映出的人格特征,发现他们实际上很少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如搜索信息),真正想做的只是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满足性渴求,甚至仅在利用网络来装饰自己的人格面具。目前,国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很多尚停留在流行病学调查阶段。针对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动因的深入分析亟待开展。

《中国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成瘾者上网目的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成瘾者上网目的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