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文秘写作 > 内容

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的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7 06:10:02     阅读:


  摘要:在网络社会中,如何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网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需要各方面专家从技术、心理、伦理、教育、法律等诸多方面来加以探讨。高校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心理,约束学生网络行为,指导学生遵守法规,构造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四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文化;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空间变得更大。网络环境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增强了时效性,更有助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在当前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网络的优势,研究网络文化行为,从各种现象中总结规律,不断拓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关注网络道德,正确引导学生心理
  网络上信息丰富,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能获得学习技巧和技能,其积极作用已为大学生广泛称赞,但是网络上一些不健康内容和信息污染也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当前,电脑的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人与人的相互交流。正处于情感黄金时期的大学生,在紧张、繁忙的学习环境中忙里偷闲,上网聊天,寻找精神寄托。这样,网上交流的虚拟性导致网民年龄、性别、身份等与事实上的角色反串,大学生在感情上极易受到伤害。同时,过度上网还会导致网瘾,出现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缓等现象。
  因此,我们要把好网络内容关,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作用以及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动把握德育工作制高点。其次要了解、监控网络,在源头上加以防控,依靠技术手段对有害信息进行技术过滤,一旦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处理,并提供正面事实,加以说明、澄清。对于热点问题要提出正确观点,有争议的问题要从正面加以引导,对于极个别学生的“网络上瘾症”“网络虚假恋情”要及时关注,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帮助。再次要通过讲座、座谈会、知识竞赛、网络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制定网络道德规范,约束学生网络行为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网络犯罪的滋生。在网络世界中,传统道德的约束力、法律的权威性均被弱化,网络侵权行为在大量重演。在现实生活中遵纪守法的大学生在网络上就有可能目无法纪,传统道德中的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对大学生的约束,在网络世界中形同虚设。
  二是色情信息的传播。信息内容一般来说带有地域性,而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是全球性的、超地域的,这就使得一些色情信息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无障碍地传播开来。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对我国青少年的危害更严重。
  三是西方文化的侵略。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在网上交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借助于网络优势倾销西方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这就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间道德、文化的冲突。一些国家还通过互联网发布恶意的反动信息,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
  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出现,制定具体的规范准则能对网络行为起到明确的约束和导向作用。在制定我国的网络行为规范和准则时,应注意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充分考虑国情,考虑为国人所普遍认同和理解,要有利于保护和促进大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和使用水平的提高,既要能保护现时网络的安全和秩序,又不能制约网络的发展。网络行为规范标准则应能够适应网络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需要,要避免西方网络道德规范中奇怪的悖谬现象。
  三、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指导学生遵守法规
  网络道德教育既要有网络意识、网络规范和网络行为准则的灌输,也要有网络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培养;既要有对理论的传授与讨论,也要有对具体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剖析与评价。从目前情况来看,网络道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知识产权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下载、复制文件轻而易举。一些软件开发商任意复制他人的源码,作为自己开发的软件出售,这使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受到挫伤。二是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未经授权闯入网络的黑客,从开始的恶作剧到有意识的犯罪,这告诫人们必须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手段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三是个人隐私问题。在网络信息时代,个人隐私权受到信息技术系统采集、检索、处理和重组等信息能力大大增强的挑战。四是信息产品开发商对社会的责任感问题。有的开发商把渲染暴力和色情等垃圾信息编入程序,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网络信息时代,自主、自愿、自觉、自强是大学生的重要特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网络文化的宣传、主题演讲等活动,使班主任、辅导员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世界里平等地与大学生聊天、讨论,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大学生懂得为什么要遵守网络道德,应怎样合理、合法地使用网络来促进学习、丰富生活,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需要道德约束,从而通过自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要与法律、法制教育相结合,要教育大学生遵守有关网络管理中的法律、法规。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行政法规,其中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关于信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界行规定》等,此外《宪法》《民法》《刑法》《国家保密法》中的有关条款对此也有相应的规定;尤其是新《刑法》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增加了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有关条款,国家保密局也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以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现在,已开通“网络道德法庭”网站,专门对各种不道德的网络行为进行揭露和曝光,同时设有电子信箱接受广大网民投诉。这将与其他措施一起促进网德教育实现最终目标,即促使、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自觉的网络道德观,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切实履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四、齐抓共管,构建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新课题,它涉及的面较广,需要社会、家庭、高校、大众传媒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构造新的教育模式。随着电脑的普及,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他们从网上获取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培养了许多能力,但网络的负面作用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大学生上网场所的不固定性,表明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媒体携起手来,共同开展有关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形成整体教育网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尤其是高校要引导大学生网民对于大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增强网络操作“网风”“网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增强对全球网络信息的识别、抵诱能力,坚定信念,这样才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加快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研究,净化网络信息是网络道德建设的技术保证。净化网络信息,必须对网络信息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从技术上解决网络管理难题。网络信息的控制在于对信息的过滤、选择。通过对信息的过滤,从技术上保证大学生免受互联网上非法内容的侵害,为网络道德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保证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的切实执行。把道德监督和法律约束机制引入电子空间,健全有关电子信息网络的法律规定,对违规者进行必要的处罚;有关机构有权、有责任且能够对网络责任主体的网上行为进行检查;建立网络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的可追寻的一一对应关系,最终形成网络行为监督的客观条件。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网络社会中,如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网络世界中的合格网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鼠标下的道德”亦将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需要各方面专家从心理、伦理、教育、法律等诸多方面来加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博识.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
  [2]白鸿萍, 90后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0).
  责编:思源

《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的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