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入党申请 > 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理科课程历史与现状的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9:16     阅读: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苏州 215131)
  摘 要: 自有幼儿师范教育以来,理科教育基本能适应幼儿园常识教育,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师要求的提高,尤其《指南》科学探究中三个目标的提出,显然学前教育专业理科课程不能适应这一课程标准,为此探讨理科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科学探究 理科课程 幼儿科技教育 专业技能 专业情意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下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三个目标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探究能力;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指南》揭示3—6岁儿童学习规律与特点,是幼儿科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加入发达国家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相应元素,瞄准科学教育制高点,这是一个起点高、操作性强的保教体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本文专门探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来源于初中毕业生,理科属于初中后教育。反思学前教育专业理科课程是否适应这一课程标准,如何顺应这一课程标准?
  二、理科课程设置的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显现的
  从1903年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诞生至今,幼儿师范教育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对教师要求的提高,我国和发达国家一样,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开始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道路,开始升格为大专或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合并,培养大专或本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已成为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伴随幼儿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就理科课程设置而言,清末幼师理科课程设置作为文化课,包括化学、博物、格致等;民国时期以1919年北京香山慈幼院幼稚师范学校、1917年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附设保姆传习所(后于1922年改为幼稚师范學校)为例,主要理科课程设置包括理科、算术、混合数学等。民国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3年颁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首次有详细的规定。三年制幼稚师范科之理科教学科为算学、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理科课程从课程门类到课程名称都相对稳定。从咸丰到民国时期近50年的发展,我国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中等幼稚师范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为幼师生开设理科课程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改造旧教育的目标,教育部于1952年7月首次制订了独立幼师的教学计划,1953年7月教育部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理科课程为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学、化学及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我国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理科课程体系基本确立。虽然教育部在1961年曾对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育计划做出了调整,但60年代中后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全盘毁灭,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重现生机。
  1980年10月教育部重新制定颁发了全国统一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明确规定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养员,修业年限分三年、四年两种,招收初中毕业的女学生。本教学计划把文化基础课确定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这八门课整合并简化了以往该类课程的门类,90年代后期增加了英语和计算机,至今未变。课时方面1985年教育部又对1980年的教学计划做了修订,三年制幼师上课总时数由3131减为2660,减少理化课的课时(比原计划减少一半)。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根据新的形势和幼教及幼师改革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新的三年制幼师教学方案,即《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课程设置比以前有很大调整。该方案规定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四部分组成,各部分课程的比例分别为65%、15%、10%、10%。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开始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与此同时,推进教师教育结构调整,提出三级师范要逐步向二级师范过渡,从而使中等师范学校得到合理收缩,并淡出教师教育体系。2012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在《三年制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五年制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提出要求,幼儿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幼儿教育发展,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具有必需的幼儿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幼儿教育实践技能和相关的幼儿教育研究能力,具有能从事幼儿教学的特长,能胜任相关领域与机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幼儿教师。
  幼师理科课程设置是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幼师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总是比较盲目。1981年《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课程分为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六门学科。自有幼儿师范教育以来,理科教育基本能适应幼儿园常识教育,较准确地反映当时社会发展对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即培养能“教”幼儿园常识课的老师。
  南京师范大学的王志明于1990年编著《幼儿科学教育》一书,率先提出了“幼儿科学教育”,成为该课程改革研究的先行者。幼儿科学教育对原有常识教学做了根本性的调整,并且开展了相应的教法实践研究。从常识到科学教育,课程名称的改变本身就说明幼教界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和教育观念的转变。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这幼儿科学教育快速变革时期,幼师理科课程设置的问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显现。幼师的理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参照专业化的幼儿教师的标准确定。雖然幼师毕业还不能达到专业化幼儿教师的水平,但幼师应为幼帅生成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做好各方面准备,打好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理科课程历史与现状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学前教育专业理科课程历史与现状的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