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入党申请 > 内容

青少年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6 06:06:37     阅读:


  摘要:鉴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已经愈来愈得到现代人的欢迎。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手机依赖现象也变得更加普遍起来,这就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因而这一课题也得到了更加多的关注。本文在概述手机依赖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青少年手机依赖现状具体调查策略,并提出了最大限度减少青少年手机依赖状况的几点有效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手机依赖;调查;措施
  在青少年人群之中,手机依赖已经成为全球性现象。过多的使用手机极易造成生理疾病的发生,以至于损害到青少年的正常心理、社会等功能。医学研究者对由于依赖手机而造成的各类问题十分忧虑,觉得手机依赖势必会成为影响人类行为的新社会问题。有学者提出,手机依赖程度较高的人易产生社交方面的问题。研究证明手机依赖和社会支持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而社会支持则和社交自尊具有明显的关系。笔者认为,使用移动网络的行为肯定会影响到个体所具有的幸福感,人际关系对于人的幸福感具备了明显的预测作用。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手机依赖和幸福感、社交自尊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进一步降低青少年的手机依赖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手机依赖概述
  因为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各类让人爱不释手的电子类产品也在不断诞生。手机是其中最有典型性的电子产品之一,依靠其非常精巧的机身,可移动和可携带的特征,对现代人带来了相当多的便利之处。除了具备最为基本的通话功能,手机还能满足使用者随时上网沟通交流、收发邮件、听音乐、打游戏、看视频等。如今手机已发展为十分大众化的一种电子设备,也是人们生活当中无法加以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手机这一新媒体,其产生与其后的快速普及,让现代人的工作与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然而,一旦无法做到科学、合理地运用手机,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手机依赖问题。所谓手机依赖,主要是由于手机持有人对以手机为主要媒介的各类活动太过于沉迷,以至于长时间依赖于手机,如此则会对使用人造成部分社会以及心理方面问题的一类现象。青少年人群之中的手机依赖问题一般来说会显得更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青少年尚处于成长之中,其好奇心理往往相当强烈,易为新事物所折服,然而又因为在心理等方面不够过硬,以至于对个体行为的控制力不够强。依据过去的研究,青少年人群中出现手机依赖问题的比例大约在15%至30%左右。
  二、青少年手机依赖现状具体调查策略
  从本地三所高校采用随机抽样法发放关于手机依赖的调查问卷2062份,其中回收问卷达2004份,有效问卷为198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6.4%。1988份有效问卷中,男生为1232人、女生为756人;年龄为17至22岁,平均年龄是(19.63±0.58)岁。选用Helmreich、Stapp制定的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量表,其中包括了16个项目,运用5级计分法,分数愈高就代表社交自尊的水平愈高。另外,选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所制定的幸福感量表,得分愈高代表主观上的幸福感愈高。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加以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一是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社交自尊以及主观幸福感调查策略。经统计,被调查青少年的手机成瘾倾向值是2.58±0.81,四个因子具体得分如下:戒断性得分是2.67±0.84,凸显性得分是2.38±0.79,社交抚慰得分是2.69±0.91,心境改变得分是2.48±0.75,汇总后社交自尊的总分是52.72±8.61;主观幸福感得分则是75.72±9.53。通过深入检验,发现手机成瘾的倾向与社交自尊、幸福感等在被调查者的性别、独生情况等因素中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即P>0.05。
  二是对高手机依赖组、低手机依赖组的社交自尊、幸福感等的差异分析。依据手机依赖自评分,X±SD是2.58±0.79 (n=995)。依据统计学上的前后27%得分实施分组,可以把被调查者分成高依赖组与低依赖组两类,前者得分大于3.06,n=246,后者得分小于2.15,n=273。以上两者分别以不一样的依赖标准为被测试的变量,从而对社交自尊以及观幸福感等实施方差分析法。其结果证明了青少年群体的手机依赖分值与社交自尊、幸福感等差异具备了统计学的意义,而低分组的社交自尊与幸福感分数显然要超过高分组,即P<0.01,也就是说,一旦手机的依赖度愈高,那么社交自尊与幸福感也
  就愈低。
  三是对社交自尊、幸福感对于手机依赖开展回归分析。为深入研究手机依赖和社交自尊、幸福感的相互关系,可以将后两者视为自变量,把手机所依赖的因子视作因变量,从而开展好回归分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手机依赖与社交自尊均进入到回归方程之中,多元回归系数R是0.327,而判定的系数是0.107,通过调整之后所判定之系数R2则是0.105。通过回复方程所进行的检验,F(2,992)=59.296。手机依赖以及社交自尊之验证具有十分明显的价值,即P<0.001。在梳理回归分析的结果证明了手机依赖对于幸福感所具备的负向预测性,而社交自尊则对幸福感能够产生明显的正向预测性。联合解释的变异量达到了10.5%,也就是以上变异量能够联合起来进行预测的手机依赖应当尽量争取控制在的10.5%以内。
  三、最大限度减少青少年手机依赖状况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是从社会角度来看,政府机构要出台相应的制度来规范青少年手机的使用工作。为了让青少年们能够在用手机时拥有更加纯净的环境,政府部门应当和手机生产商、通信商联手,通过技术方式来过滤手机当中有可能出现的不良信息,以避免对青少年们造成身心上的伤害。同时,还应运用各类新闻媒体积极面向青少年群体宣传摆脱手机依赖的有关内容,让更加多的青少年学生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二是从学校角度来看,应当积极实施与手机依赖有关的各项教育。学校应当颁布与手机使用有关的校规校纪,让手机使用变得更为规范化。三是从家庭角度来看,家长应当积极指导子女合理用好手机。当然,家庭内各位成员的彼此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可运用家庭教育的手段来提高子女们的自我制约能力,以求切实降低手机依赖状况的出现频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手机依赖对于主观上的幸福感具备了明显的负向预测性,而社交自尊则对主观上的幸福感具备了明显的正向预测性。手机依赖对于青少年人群的幸福感不但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还会运用社交自尊来间接地影响到主观上的幸福感。手机依赖比较严重者还会产生焦虑情绪,而高焦虑又将影响到主观上的幸福感。同时,社交自尊体现出来的是个体对于自身社交能力和状况的评价。那些社交自尊能力愈高的个体,其领悟外界支持的能力也就更强,可以说社会支持对于幸福感具备了正向预测性。因此社交自尊水平高的青少年更易形成较强的幸福感,反之社交自尊愈低者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也就更易出现手机依赖的情况。这就要求青少年们不断提升个人的自律能力,积极提升个人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将精力集中于学习之中,以求切实降低手机依赖性。
  参考文献:
  [1]葛缨,何华敏,夏文芬.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3(5).
  [2]黃海,周春燕,余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9).
  [3]刘沛汝,姜永志,白晓丽.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心理和谐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
  [4]孙江伟,李琳,林超.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及与孤独感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9).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海县知恩中学)

《青少年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青少年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