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教研活动总结 > 内容

课堂重建见风景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5 06:16:57     阅读:


  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高质量学习在共同体学习中更有实现的可能性。本文立足课堂重建,从学习共同体的提出和理念、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愿景、具体的课堂操作方法、理念考量和操作建议等,多维度对共同体课堂模式进行建构。
  学习共同体的提出与理念
  “共同体”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随后在1995年被伯耶尔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一书中首次使用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国内许多教师是从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教师的挑战》《学校的挑战》系列专著中开始逐渐了解“学习共同体”的。佐藤学教授认为学习原本就是合作性的,原本就是基于同他人合作的“冲刺与挑战的学习”。课堂就是班级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
  通过长期的课堂观察调研,佐藤学教授发现“共同体学习”让弱势学生有了高品质学习的机会,它提倡相互尊重、相互倾听,建设班级的民主文化。因而提出“共同体学习”的核心是教学观的改变,老师要改变以教材、知识为核心组织课堂的模式,改为以学生互动式学习为组织课堂的核心,创建一个新型、合作的学习模式。
  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课堂愿景
  在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课堂上,你会看到,教室里的课桌椅被摆放成u形或小组形,课堂上的老师与学生平起平坐,游走于课堂中、能迅速到达困难小组的身边,聆听、参与、指引。小组同学四人一组互动,就如说悄悄话一样轻声讨论,推荐代表回答,组员聆听、补充、评价。
  你还会看到,合作学习中,强者与强者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强者细心热情地帮助弱者;弱者专注地倾听强者的解析;沉默者也被点燃表达的冲动;侃侃者学会适时停歇。课堂上空经常会出现学生头脑风暴撞击出的智慧火花,一闪一闪亮晶晶。
  你更能感受到,老师是课堂的配角、引领者。整个课堂倾听重于表达,时而安静的课堂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思考,学生更加大胆、自信,更加善于倾听、发现和表达,思维也更加活跃。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班级是一个更大的学习共同体。
  “5+2”的含义
  “5+2”模式中的“2”是指学生课前、课后的活动。
  课前活动——“前置小研究”导航 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的“根”在前置小研究。学生在课堂上敢讲能讲,是因为有准备。准备什么,准备到什么程度,都是由“前置小研究”所决定。课前小研究的制定要做到简单、开放、根本,要让学生发声,可以和学生共同设计。这种设计不拘一格,根据学科特征,设计几个或几层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可以借鉴导学案、学习单,但又要避免设计的误区,如设计思路教案化、知识习题化、学习设计的共性化。“课前小研究”要求“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发展能力出发”: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这样才真正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课后活动——“學后细内化”拓展 在课前小研究、课中的小组汇报、课后的拓展学习中,建议适时把思维导图运用起来,比如课前做初步感知图、合作时做思考汇报图、课后做探究拓展图,让知识更系统、思维更直观。
  在“5+2”课堂模式中,我认为“前置小研究”是开展共同体学习的“根”、合作学习中的组学、群学是深度学习的“主干”,扎扎实实抓好这两部分,课堂效能定会逐步提高。
  学习共同体“5+2”课堂模式
  佐藤学说“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有了思考,按照设计先行的思路,我们就要进行“课堂重建”,设计“共同体学习课堂模式”。纵观中国教育现代化历程,片面模仿某种国外的教育模式是不可行的,只有在坚持我们国情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走国际背景下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才能使中国教育现代化得以顺利实施。推及到自身,我想,我们想要的模式,不是拿来主义,而是要落实校 情、师情、学情,落实到课堂,通过改变来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创设让师生受益的双赢课堂。
  第一步:创境示题。立足学生“课前小研究”反馈,创设情境,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或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注意:①教学目标或需解决的问题应是综合学生问题和教师设计要达成的目标的综合体。②创设情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教师表述要深入浅出,明确学生学习的内容及学生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自学初探。学生围绕目标问题,自主尝试解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学习:眼到(看、找)、口到(读)、心到(思)、手到。
  第三步:合作学习。这一部分是深度学习的“主干”,也是课堂质量的保证。组学: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展示自我成果,暴露学习问题;组长带领,互助分享,帮助后进生。群学:小组代表交流成果、提出存疑;组间互动释疑,教师点拨精讲,协助完成主要知识的学习。需要注意:①关注倾听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的质量。②引导学生逐渐学会静心倾听、认真思考后的观点。
  第四步:练评结合。“练”:当堂训练,查缺补漏。“评”:多维评价,给予鼓励。师生评价过程中要“多拿几把尺子”,提倡纵向评价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第五步: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向引导学生总结过渡;立足本课,延伸课外。
  “5+2”课堂学习模式理念考量
  著名教育专家林格先生说:“有了体系,才称其为系统;有了体系,才称其为科学;有了体系,才有普适意义与推广价值”。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背后有一整套机制。“5+2”课堂学习模式构建的理念基础是:第一,共同体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观——以生为本,关键是适合学生。以适合教育为依据,顺其天性而育之,依其个性而塑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第二,共同体理念下的教学观——教皈依学,关键是灵活生成。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做的是保护生命的活跃,让学生自由地发展,以确保每堂课始终以学生为本、聚焦学生行为,确保教师教学的思维可视化,思路清晰。第三,共同体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观——生命的牧者,关键是“驱牛向草”。课堂上,教师所做的就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知识丰饶、精神丰沛的“芳草地”,让他们主动吸收最精华的东西。
  “5+2”课堂学习模式操作建议
  第一,“四无四不”:指的是在共同体课堂学习中,倡导无合作不学习、无问题不成长、无倾听不表达、无生成不精彩、无激励不评价。第二,两个“千万”:①千万不要“神话”。模式不是“祖传秘方”,更不能“包治百病”, 我们的思路有自上而下的,更要有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是学校层面出思想、出框架,老师们开展课堂模式个性化的实践研究。自下而上是每位老师都来研究自己的课堂,教研组讨论学科共识,不同学科教师讨论共同规律。模式在实践中,可以被商榷、可以被调整、被修改、被完善、被个性化。②千万不要“僵化”。这与我们倡导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学要倡导“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模式只是给大家一个基础范本,它本身就有了结构限制,具体如何运用,如何增减、如何搭配、如何组合,都可以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僵化者死,活用者生”。
  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课堂重建,不是找出学生的共性,而是发掘学生不同的个性,以形成独一无二的共同体。共同体就像乐团,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其中发挥作用,运用自己独特的乐器,汇奏出一首和谐动听的课堂交响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0:23.
  [2] 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M].王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89.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学校)

《课堂重建见风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课堂重建见风景.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