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创新城市建设中的校区、园区和社区联动发展模式与机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30 06:10:15     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大学城同社区的联系并非天然,需要有意识地通过相关模式选择和机制设计来加强其根植性。进而基于三个案例研究,归纳了制度型、功能型和生态培育型的联动模式。最后提出大学城发展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涉及到规划、框架、组织、生态、平台、体系和市场原则等环节的机制建设。
  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高校集聚区;校区与社区联系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t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university town and community is not natural.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should be reinforced through conscious selection of relevant models and system design. Then,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three cases,the paper sums up the linkage model of the system type, function type and ecological cultivation type. Finally it is put forward that for university town development to integrate into the building of regional innovative system, the links like planning, framework, organization, ecology, platform, system and market principle are related.
  Key words: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university and college concentration area;connection between campus and community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8-10(9)
  
  作者简介:屠启宇上海社会科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
  苏宁上海社会科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三、上海以“三区联动”推动高校集聚区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的案例研究
  
  1.上海高校集聚区建设的概况与“三区联动”构想的提出
  上海新一代高校集聚区建设始于1999年,至2005年上海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基本完成,高校集聚区的建设进入内涵深化阶段④。为此,上海提出了高校集聚区要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杨浦区、闵行区、松江区、浦东新区等高校集中的区域,创新性地提出促进校区、社区、高科技园区互动的“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策略(简称“三区联动”)⑤。“三区联动”的基本构想是:通过推动高校发展,发挥溢出效应,实施科教兴市与构建和谐社区有机融合。其战略意图在于高校集聚区或高校集聚区所在地打破行政区域和隶属界限,通过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的功能融合与联动发展,更为有效地动员各种要素,推动高校集聚区发展,激发区域全系统创新。由于“三区联动”不仅是校区、园区、社区的简单空间整合,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调整过程,涉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城区功能定位、城市增长方式转变、产业升级、和谐社区建设、郊区城市化方式等多方面,因此上海把高校集聚区向社区、园区的融合,作为一个能够“撬动”上海城市创新全局的战略“支点”。
  (1)“三区联动”构想的内涵与战略意图
  “三区联动”提出的是高校集聚区的“在地”发展课题,该构想明确了校区、园区和社区三方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共同主体地位,强调了高校集聚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和科技园区企业对于社区发展的利益相关者角色和增长极效应;强调社区对于高校科研发展和企业科技成果市场化的社会约束和推动功能。构想的提出缘于一个久已存在的事实:校区、园区存在于当地社区,受当地社会影响,也影响着当地社区,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游离甚至隔离于当地社区生活和运转。三区之间传统意义上的联系主要为外围沟通以及辅助功能和要求的沟通。如高校后勤保障的社会支持、科技企业运行成本的社会扶持、社区发展的象征性文化与科技支援等。而“三区联动”则是在更高层次上提出互动融合的要求。这一要求的核心是强调核心功能的联动,即直接要求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功能对所在社区的综合发展释放推动作用,科技企业在税收和就业之外对所在社区的经济产业发展释放推动作用,社区将校区和园区的发展纳入区域创新体系和区域发展之中。
  (2)“三区联动”构想与现实的距离及推动的探索
  高校集聚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方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互补性,在理论上比较容易诠释,即校区作为知识源、科技园区作为转化平台和社区作为支撑环境和释放场所。但通过实际调研,我们注意到,三方在长期的发展中往往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排他性组织文化。实施三区联动,首先需要面对三方主体间相对固化的差异化工作目标、运行逻辑和评价体系。
  就高校而言,高校在创新活动中,往往关注的是与同等学术地位的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竞争与合作。即便是在强调学术研究成果和高素质人才的应用性、产业转化的背景下,其“联动”的空间也更多表现为省市、国家范围,甚至国际范围,“联动”的对象更多为大型企业、大院、大所⑥。高校工作目标的核心是教学水平和科研地位的提高,即使是市场化应用也以“高”、“新”为标杆,其工作的逻辑相应强调教学的精与专,科研的难与深,成效的长与大,应用性、时效性、费效比在高校的工作逻辑中不是核心的关键词。尽管存在高校评价标准的多样化趋势,但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标准仍占主导地位。
  对于科技企业而言,市场逻辑是绝对核心的评价标准,这同一般企业没有任何差异。科技企业在遵循市场逻辑的同时,赖以作为企业竞争力源泉的则是其所掌握的技术因素。因此,此种背景下的技术与研究开发,首先遵循市场逻辑,而非学术逻辑。商业成功作为科技企业的核心目标,指导企业在从事科研工作中以商业应用前景为基本判断,以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和财务上的可维持性为最低要求,以市场接受性为产品技术水平的选择尺度。
  对社区而言,核心的关注点是科研院校、科技型企业、科技人才、科研活动和科研产品背后的社会含义。社区的终极目标是自身的整体发展,联动校区、园区的社区意义在于将社区的发展赋予科技、知识的翅膀,提升社区发展形态,转变社区增长方式。为此,社区并不满足于单纯充当校区和科技园区的服务环境,而更期望将科技内化为社区发展的核心内涵。当然,社区对于科技发展和应用也发挥主体作用,表现在其对科技主体的发展模式以及科技产品或服务的影响力和选择性⑦。这种影响力和选择性体现为动员社区资源配合与支援校区和园区的发展。这些都集中展示了社区对于校区和园区的重要影响作用,突出推动了同社区社会发展相关度高的校区和园区项目。显然,社区在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动校区和园区发展中所遵循的是社会发展的逻辑。
  因此,能否达成联动、如何达成联动,关键取决于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形成能够兼顾各方的全新运作机制。本文选取上海市杨浦、紫竹和松江三个案例,通过三个案例中不同模式的三区联动分析,尝试归纳出高校融入社区,推动创新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这三个案例分属不同类型的高校集聚区与园区、社区结合模式,并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其中松江是全国知名的与郊区城市化并行的新型高校集聚区;杨浦则是上海传统高校集聚区,通过当地社区的支持就地扩建取得新发展;紫竹是大学向科技园集聚靠拢形成的高校集聚区。

《创新城市建设中的校区、园区和社区联动发展模式与机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创新城市建设中的校区、园区和社区联动发展模式与机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