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内容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10:11     阅读:


  【摘 要】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影响深远,它主张多元思维方式;提倡对话、体验教学;重视非理性、情感参与。后现代主义既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又带来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对此本文对其两面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大学生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03-02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社会思潮,志在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和扬弃,向一切人类迄今为止所认为究竟之际的东西进行挑战,志在摧毁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西方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主要特征是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及多元性等,并以其独到的视角指向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潮。后现代道德教育观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对现代道德教育观的超越。它具有三大特征:强调生态伦理、提倡多元价值观及关注非理性因素。后现代主义对道德教育有独特的理解方式。
  一 后现代主义对道德教育的理解
  1.强调多元化思维方式
  后现代主义认为存在着多种可供选择和互不等同的概念体系或假设体系,主张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认可并接受各种文化的价值与道德标准。后现代主义反对标准化、模板式的培养标准,强调能给学习者更多的自主机会,展现个性、差异性和异质性,培养创造性。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道德领域和其他任何领域并没有这种所谓不会变迁和普遍的基础。价值也被视为一种社会或文化的建构,随着时代而变迁,不同文化或社会有着不同的价值。因而更强调道德的偶然性对个体经验、理解的阐释。后现代主义强调世界自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肯定了人认识的差异性,提倡对世界的认识应该是多视角、多向度的,应突出民主与多元。一言以蔽之,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学生个性发展的多面化、成长问题的多类化必然要求德育工作方法的多样化。
  2.鼓励对话和交往
  传统德育主要依靠灌输说教,缺乏对于学生主体性的正确认识,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后现代主义则反对道德权威主义,倡导道德对话。后现代思想家所谓的对话“绝非内心的独白,而是一种人际发生过程,它指过去与现在的对话,解释者与解释者之间的对话。这是一个无限展开的过程”,对话的实质并非是要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改变双方的观点来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后现代主义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主张“对话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关注和尊重具体的道德情景与道德体验,以平等交流、理解、关怀的态度来对待差异,在相互的批判、接纳与启发之中均有所生成和提升。受教育者的品德就不再是塑造甚至改造的结果,而成为对话生成的产物。在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中,人际交往同样重要。交往与道德教育密切相关,公平、平等在此得到了强调。
  3.提倡体验式教学
  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反对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主张以有机的、共生的、主体间性的观点来取代现代性道德教育观。在道德教育上,后现代主义者鼓励探索,允许创新和对可能性加以承诺。体验教育是道德教育过程中主体性意识最强的一种形式,也是最直接、最直观的形式。进一步说,道德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是真正挖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是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注和强调。学校德育应围绕社会现实和学生需求寻找教育主题,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育,强调实践、体验和创造的过程,做到言教和身教的有机结合,讲授和体验的有机结合,强调学生的道德体验。
  4.重视情感参与
  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消除了以往教育和道德教育所具有的形而上学的终极依赖性,关照了道德的情绪化、随机性、偶然性等非理性特征,认为道德教育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和逐渐生成的过程。后现代主义对“理性教育”进行抨击。非理性主义把矛头直接指向理性所推崇的逻辑实证主义。非理性主义强调,人应当由存在的冷静观察者、分析者变为存在的关心者、参与者。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重视情感与精神因素,认为情感是道德教育的基石,不应忽视。不过,强调非理性的后现代主义和多元主义不是为了导致理性决定行为的消失,而是将道德教育引导至更为民主和理性形式的道德行为。
  二 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具有两面性
  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从各个角度向现代道德教育的统一性、整体性、权威型和理性化开战,展现出开放的、多元的、批判的、平等对话的风貌。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倡导的一些积极的富有建设意义的理念、思路,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的转型时期,原有的单一性的、主流文化至上的社会生活状况已被打破,价值观多元化的局面已成为现实。价值观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不得不使人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功能、定位进行重新思考。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化时代的客观要求,而我国的道德教育又必须坚持“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人们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可以在“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在不与“一元化”指导思想相抵触的前提条件下发散、展开、波动或调整。多元化思想有利于打造全球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以开放的心态、多元并存的态度以及共生互补的策略,呼吁道德教育对主体人的尊重和生命的关注。
  但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本身也有各种缺陷。后现代道德教育观是松散和凌乱的,并不是一个严谨的体系,其内容歧义丛生,相互矛盾甚至是对立。诚如鲍尔格曼所言:“后现代状况整个来说是令人注目地摆脱了现代规划,并且对现代性危机来说也是有益的反应。但是,这种状况仍然是充满非常含混不清的事物与思想。”后现代道德教育对道德教育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但似乎显得颠覆和破坏有余而建构不足,许多积极的建议缺少或根本就无法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实践方案,而且经常充满含糊不清的思想。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对非理性过分关注。否定真理及规律,过分关注不确定性、神秘体验,容易使道德教育跌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不可知论和虚无论的怪圈,使道德教育漫无目的,缺乏力度。
  无疑,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影响深远。其积极方面要善于引导,其消极方面应主动规避。后现代道德教育营造了情境化的德育氛围。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更要重视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落实“以人为本”;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依据社会规范,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德育和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德育管理和评价上,要激励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使其成为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人。在德育过程中,要整合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后现代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这两种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值得人们在道德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王治河.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J].国外社会科学,1995(1):41~47
  [2]张玮.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研究生德育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33~36
  [3]杜萍.德育工作细微品性刍议[J].教育研究,2005(10):18~21、70
  [4]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5]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32
  [6]戚万学、唐汉卫.后现代视野中的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4(7):38~42
  [7]范红霞、刘庆昌.尊重学生需要 改进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2(6):38~41
  [8]肖川.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9~12、17
  [9]李三福.后现代主义的道德教育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03(6):56~60
  [10]艾尔伯特·鲍尔格曼.跨越后现代的分界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7
  〔责任编辑:高照〕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