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内容

研究生岩土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05 06:12:19     阅读:


  摘要: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有效保障。本文基于岩土工程专业特色和课程教学现状,结合研究生培养经验体会和访学探讨经历,分析了研究生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品质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几点实质性建议,侧重于突出研究生自学能力锻炼和创新思维启发,强调心理健康和学术修养的管控,为研究生的成长进步和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改革;岩土工程;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06-03
  近十年来,针对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多丰硕的成果,教学研究中主要通过国内外研究生教学理念、培养方式、课程体系设置、教育形式、考核管理方式、成绩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比分析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和思考[1-5]。除了上述对于研究生教育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外,也有研究面向某一具体课程开展针对性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期刊中开展了“国内外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教材的比较研究”,进行案例分析,对适合我国机械工程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6]。河海大学针对国内外计算机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差距,对相关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造和教学模式改进的建议[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内土木交通水利等工程领域的发展较快,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理论成果和科技创新,然而高校的岩土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却与工程应用及科学研究脱钩严重。作者基于本人及团队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体会,并结合国外访学时的实践经历和探讨学习,融合团队与加拿大联合培养多名研究生的收获,针对岩土力学类课程建设和课堂改进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几点建议供同行商榷讨论。
  一、研究生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
  1.课程设置主观性强。课程设置主要指专业相关课程的安排与设定,课程之间应衔接有序而又特点各异,课程内容必须反映学科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前景。目前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的差异设置上还不够积极和明确,也存在明显的因教师而设课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非重点院校,教学与科研实践并不能保持协调发展,特色优势学科的教师实力强、科研项目多,而基础学科或弱势学科师资不足,造成研究生的课程内容围绕了特色专业而忽视了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不是以学生知识结构构建为出发点,而是因导师的主观认识、科研兴趣而定。其次,专业课程授课缺乏竞争和协同机制,不能全面考虑不同教师的专长,造成教学质量受到授课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的限制。
  2.培养方法功利性强。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助手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无论是其学术型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必须具有启迪性和针对性,不能再以“填鸭式灌输”为主。目前,针对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工程中,延续了原有的理论知识学习,但忽视了从研究方法论、科研创新以及论文撰写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培养。忽视了专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联系以及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造成了不会将理论知识融合并解决科学问题的尴尬局面。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培养上,因缺乏正确的管理和有效的指导,很难准确把握基本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比例和尺度,常常出现的现象是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全面,而参与了大量雷同的工程实践项目,以致不懂融会贯通,综合能力毫无提升,甚至无法合格地完成毕业论文。
  3.教学内容繁旧空泛。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递的素材和信息,不仅包括教学计划、教材和课件,还包含实践实验、思想理念、学生作业等。目前,相关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内容中面临的主要困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融合不够、教学资料繁旧空泛、缺乏创新思想的启发和科研能力的训练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教学理念和教学信息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和改进。岩土力学类基础课程,很多理论均来自对实验现象和工程实践的总结,如果教学内容过多地面向卷面考试,而且成绩评价缺乏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学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该课程的内涵。
  4.品质教育略有松懈。严格的品质把控将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合格的研究生不仅要业务达标,还应达到人格健全、学术端正等要求。然而,受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影响,研究生面临学习、生活、就业、深造等多方面压力,常常出现心智不成熟、学术不端正、功利性强、协作性差等问题,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环境,抑或随波逐流以致放弃道德底线。另一方面,高校管理体制缺失或践行落实不畅、导师教学态度松懈等因素,也是研究生的品质素养每况愈下的重要诱因。
  二、岩土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
  研究生岩土工程类课程主要针对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一级学科领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类科学技术基础课,主要包括《高等土力学》、《高等岩石力学》、《高等基础工程》等必修课以及《岩土工程数值计算》、《岩土动力学》、《土塑性力学》、《岩土本构关系》、《岩土流变力学》等选修课。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岩土力学专业的先进理论、高级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它的任务是为后续理论研究、实验分析、学术创新等专门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并为工程设计、施工等实践工作提供必需的岩土力学专业知识。
  针对岩土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逐步克服上述存在的普遍问题,还应针对专业特色和学科需求,有的放矢地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几点实质性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1)加强课程开设目的性,减少如“工程专业外语”、“思政理论”等课程,增加“研究方法”、“文献检索利用”等方面的课程,培养研究生独立汲取知识和从事研究的能力,专业外语水平也在文献学习中自然提高。(2)严格按照培养目标从学生知识结构出发设置课程,体现各类型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特色和差异。如高等土力学是公共必修课程,但针对学术型硕士,可把“临界状态土力学”或“岩土本构关系”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而对于专业学位型的,则可侧重于学习“工程实用土力学”或其他技术性课程。(3)延长专业课学习周期:专业课程从目前的1~2个学期增加到3个学期,每学期的课程数减少但课时量增大,如加拿大很多高校研究生一学期只学2~3门课程,但每门课时量比国内多一倍达到64~80学时,学生除了聆听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可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查找、遴选和学习大量试验资料及科研成果并进行课堂讨论练习,能够相对全面地掌握这门知识并融会贯通加以应用,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建立竞争与协同授课机制,坚决杜绝“因人设课”现象。如高等土力学课程包含有渗流、强度、压缩固结、本构关系等基础理论以及地基沉降变形与承载力、土坡稳定、砂土液化等工程实用知识,应发挥多位授课老师的研究侧重点和特色,分块授课,还可结合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爱好,因材施教。

《研究生岩土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研究生岩土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