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内容

学生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4 06:08:57     阅读:


  一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学校是教育的主体,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学生从5、6岁就进入学校,至少要在学校学习9年,有的要在学校学习16至20年。学校的教育方针、目标和具体的教育方法以及学校教师的素质状况都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然而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忽视人格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
  
  1.教育目标的片面性助长学生形成不良人格
  (1)以政治教育代替人格教育。在一段时期中,教育中搞政治挂帅,政治教育代替人格教育,是造成德育流于形式、空洞无效的重要原因。而政治教育取代人格教育的结果就是政治教育落不到实处,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以知识教育代替人格教育。以智育取代学校的一切教育,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学习不好就是坏学生,而且“所谓的坏学生”遭到歧视,其结果使一些学生片面发展,出现人格不良。
  (3)以片面代替全面的人格教育。比如,尊重只强调对父母、教师的尊重,而忽视对同学和他人的尊重;拼搏、奋斗只强调成功的荣耀,而忽视抗挫折的健康心态的培养;强调竞争意识的培养,却忽视合作能力的提高。
  
  2.教育方法的失误直接导致学生形成不良人格
  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营养轻精神养分;教育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浮躁短视。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在中小学就是只追求高分,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差的唯一标准,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考试的机器,使得那些心理还很脆弱的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来自学校和家长的高期望值,产生了过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排解压力的渠道和方法,面临一些自认为走投无路的难题,在极度恐惧和不知所措时就选择极端的方式,有的自毁,有的走向犯罪道路。
  
  3.教师人格不完善促使学生形成不良人格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一面镜子,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越是年龄小的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和模仿程度越高。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其人格表现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有的甚至会有一生的影响。一个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自私狭隘、浅薄粗暴的教师,会在行为上,动辄打骂学生、侮辱学生;一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不是他在课堂上教的知识,而是他的虚伪和欺骗。
  
  二
  
  人格教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品质的教育活动,本身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变项,需要遵循必要的原则。实施的途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功效各有千秋,不能绝对化。因此,搞好人格教育,最关键的莫过于人格教育对策进行优化组合。根据人格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我国当前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实际情况,青少年人格教育对策的优化主要是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前提是重视人格教育
  人类进入21世纪,这是信息大爆炸的知识经济社会,每个国家在这场竞争中能否取胜取决于科技实力的状况如何,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担当科技发展的主体——人的素质的较量。而人格则是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现在各国都非常重视人格的培养。尽管各国国民性有所不同:如美国人粗犷、豪放,法国人自由、浪漫,德国办严谨、思辩,日本人服从、坚强,但在人格教育方面,诚实、正直、勇敢、公正、善良是各国国民教育最基本、最普遍的要求。人格修养问题已成为全球教育关注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教育应该让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目前,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中心已从“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可见与21世纪的对话,首先是在人格问题上的对话。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的重视。
  
  2.基础是提高学生的以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
  构成人格的要素不少,但其核心是人的内在思想道德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一切,无不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关,与人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有关。文化素质既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现代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的信仰和情感,体现着人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人的品位和品质,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就是人格优化的过程。人格的教育与塑造必须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前提和基础,特别是面向青少年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格教育更是如此。现实工作中尤其要注重:一是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切实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靠综合教育培养全面的素质;二是在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强化思维训练。思维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精髓,人格的水平与思维能力直接相关;三是要注意传授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及时用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新科技武装青少年的头脑,促使人格尽快现代化。
  
  3.重点是进行人格要素的整合发展
  人格教育、人格建设本身是一个人格整合的过程。随着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人格的各方面要素总是逐渐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由最初的互不相关发展到和谐统一状态。人格的整合永远不会停止,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着变化。对于青少年来说,经历了儿童期人格的发展已使人格要素具备了一定水平,对其进行人格教育应当在重视发展各方面人格要素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人格要素的整合上。要在继承和发扬原有人格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及改进发展那些新时代、新生活所需要的新的人格成分,补充已有人格成分的不足,抛弃那些已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旧有人格成分,把新时期倡导的、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有益的人格成分,按照新时代、新生活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融合,实现生理和心理的统一、思想与行为的统一,知识、能力、品德的协调。在这个问题上,对年龄越大的受教育者进行人格教育更要把重点放在人格整合上。
  
  4.核心是激发青少年自我建设的意识
  人是能动的、自主的,是万物之灵。人具有选择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人的自我意识在自身人格发展中发挥着组织者、推动者的作用,影响并塑造着人格品质结构的其他成分和这些成分的相互关系,制约着个人行为。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才能起作用。从根本上讲,人格的发展完善是个人主动自觉的过程,其成效主要依赖于个体人格自我建设意识的强弱和所付出的努力。青少年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快的时期,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青少年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促使青少年成为人格建设的主人,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需要,自我存在的价值。要激发其进行人格建设的意向,确立人格建设的目标,培养人格建设的方法和能力,依靠青少年人格自我建设积极性的发挥。教育者能给予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帮助,应是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
  
  5.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是培育人格的主要途径
  一般认为,良好的人格品质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与统一。重视认知的教育无疑是正确的,这是良好人格形成的前提。但不能指望仅靠认知教育就能顺利产生良好的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在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和尊重情感、意志等因素在人格品质形成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要强化情感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具体来说就是要强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建设,丰富青少年的生活,培养青少年取得成功的体险和耐挫力。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均衡健康发展,达到身心的统一,人与社会的协调。
  
  6.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人格魅力是培育学生人格的重要保证
  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以其个人魅力和道德情操无形地激励和引导着学生。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在学做人方面,重要的不是看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的;重要的不是教给他多少学做人的知识,而是教给他怎样去获取知识及怎样去做人。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感受着教师的人格,学习老师的为人处世方法。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教师,表现出具有一身正气,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正做人的人格;表现出对工作的热爱,在工作中不断地去开拓进取,在孜孜以求中有自我实现的体验和快乐;有宽广的胸怀,能够接纳各种各样的学生,对学生有满腔热忱;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遵纪守法、坚持原则、言行一致、为人师表;有平等、民主的精神,善于团结人;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有效调节自我。身教重于言教,这些优良品质伴随着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责任编辑孙晓雯)

《学生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学生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