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内容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科学发展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30 06:23:20     阅读:


  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文化建设,不断提升高校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改革创新,有利于推动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有利于增强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十一五”以来,北京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未来5年,高校文化建设应在总结和巩固“十一五”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高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增强高校科学发展必需的软实力。
  
  近年来高校文化建设的成就
  
  1.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
  近年来,高校普遍认同文化建设对学校形象提升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各高校不仅注重学校规模、学科建设、资金投入等硬实力的建设,而且对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文化氛围等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文化建设已成为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例如,首都医科大学自2004年就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中,经过几年的努力,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北京理工大学在2006年发布了《“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确立了文化竞争力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精神和具有大学特色的大学文化。
  2.以校训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基本形成
  校训是大学精神文化的浓缩和凝结,是大学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各高校陆续从千篇一律的校训中开始研究特色鲜明的本校校训,注重自己的历史传统,突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体现时代特色,高度凝练自己的人文精神。例如,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学校作为高等农业教育学府的特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训“崇德尚能、经世济民”以德为首,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探索经济运行规律、服务于社会人民为己任。北京理工大学精神文化体系以校训为核心,由学风、育人目标、团队精神等共同构成。其中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体现了以探索客观真理为己任之境界、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强烈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老院长徐特立在办学初期提出的学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被广大师生和校友广泛认同;“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的育人目标体现了做人与做事、身体与心灵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精神则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示范。
  3.以公共艺术为代表的物质文化初具规模
  校园公共艺术是在校园公共空间展示的艺术作品,如雕塑、植物、建筑、景观、活动空间等。近年来,各高校普遍开始规划和建设校园公共艺术,使其不仅成为育人的固化场所,而且成为展示学校文化实力的重要窗口。例如,北京林业大学古树林中的“流书播惠亭”,既反映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特点,也折射出学校的学科特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铜雕塑“铭”,反映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所孕育出的载人航天精神;北京理工大学以采自延安的巨石来物化延安精神,体现了学校的历史变迁和精神文化。这些校园公共艺术作品被学校师生广泛认同,树立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成为广大学生和校友的拍照纪念背景。
  4.以社团为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高校办学活力和教育效果的生动展示。近年来,以学生社团为组织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其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满足了广大学生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今天的高校校园,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学生社团日益增加,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内容的社团活动异常火爆,以社会公益为宗旨的志愿者活动广泛开展,以关注社会发展为主线的社会实践不断深入,以高雅艺术为主流的艺术文化深入人心。一些学生社团还与学校的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之中,发挥了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主创造等育人功能。
  5.以品牌为典型的特色文化蔚然成风
  高校品牌文化建设,既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更代表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几年的建设,许多高校围绕办学特色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文化。特色鲜明撼人心扉的校训、造型独特内涵丰富的校园公共艺术、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学生活动,这些都是学校的品牌文化。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冯如杯”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学校声誉最高、参与面最广、学生积极性最高的学生活动品牌;北京理工大学提出的“强地、扬信、拓天”发展战略,是根据形势发展、办学特色和服务面向所制定的学科发展品牌;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是大力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品牌。
  6.以名师为楷模的人才文化深入人心
  高校人才文化是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目标,通过创建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文化氛围。近几年来开展的教学名师评选活动推动了高校人才文化的发展,带动了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各项工作。涌现出一批批教学名师,形成了形式丰富和层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了学校和教师更加重视教学、更加关注人才培养质量,更加巩固了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基本理念,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2006年在北京高校掀起的“向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学习”热潮,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学生组织的“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评选活动,搭建了师生交流平台,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当前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建设的规律认识不足
  文化具有实践性、传承性和可融合性的特点,文化建设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的规律。一些高校对精神文化的凝练没有与学校的办学实践相结合,没有与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华丽而不切实际;一些高校文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没有得到传承,存在着喜新厌旧、拆旧建新的现象;一些高校不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内外高校的优秀文化成果,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诸如此类现象是这些高校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不足的必然反映,是高校对文化的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着“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思想。
  2.制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制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化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制度文化包括学校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近年来,许多高校比较注重精神文化的凝练,而制度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影响了文化建设的成效。一些高校师生参与的程度不够,许多制度是由上而下制定的,因而在体现师生意愿上大打折扣;一些高校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制度文化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一些高校制定文化制度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而降低了制度文化的权威性;一些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联系不紧密,文化的教育功能不突出。
  3.高校内部文化建设的发展不平衡
  高校文化建设应涉及学校教育的全部过程,覆盖校园的所有范围,但目前的情况是高校内部文化建设的发展还不平衡。一些高校的文化建设存在着学生热火朝天,而教师却冷冷清清的现象,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一些高校的文化建设存在着党群部门积极行动,行政系统却热情不高的情况,党政工团齐抓共建的局面还没有形成;一些高校的文化建设在本科生与研究生、机关与后勤、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发展程度有着较大差异,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死角。由此可见,高校的文化建设由“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转变还没有实现,许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科学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科学发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