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领导讲话稿 > 内容

论学堂乐歌的源起及原因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5 06:06:17     阅读:


  【摘要】对于学堂乐歌的源起及原因已不再是一个新兴的话题,至今,已有不少学者对于学堂乐歌有所研究,对于学堂乐歌的源起及原因也是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于现有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尝试从音乐教育史学的角度对学堂乐歌的源起及原因进行简单的梳理,力图对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键词】中国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史;学堂乐歌
  对于学堂乐歌源起及原因的研究,至今学界对此已有了深入的探讨,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引入说[1];(2)改良说[2];(3)模仿说[3];(4)交流说[4];(5)生产发展说[5]。
  但是笔者通过搜集和整理现有的史料,对已有的成果进行自己的思考,尝试从音乐教育史学的角度对学堂乐歌的源起及原因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学堂乐歌的源起
  (一)对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模仿
  康有为于1898年提出,日本能够超越我国,并不在于他们的军事力量有多强大,而是在于他们开设大量学校,教习技艺,而我国在这些方面确远不如日本[6]。康有为在1898年的奏折中也同样提到了效仿日本,制定学制,在省级、县级乃至乡级地区兴办学校[7]。1904年,戴鸿慈曾记载了日本学校教习唱歌课的概况,他们教唱《从军乐》以及《竹谣》,用鼓风琴作为伴奏[8]。
  总的来说,清末民初创办的学校,无论是从观念、制度还是内容方面,大都是对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模仿,因而,对于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模仿是学堂乐歌的重要起源之一。
  (二)传教士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移植
  我国第一所开设音乐课的学堂便是玛礼孙学堂,该学堂由美国人勃朗先生在1839年于澳门创办[9]。当时的教会学校大部分都开设有音乐课、唱歌课或琴学课,形式上采用全盘移植,但内容上有些许变化,以歌唱圣咏为主,后转为教习音乐知识。因而笔者认为,教会学校的建立也可以作为学堂乐歌的源起之一。
  (三)国内民办学校的尝试
  在教会学堂的影响下,维新派的先进人士也开始陆续开办学堂,开设唱歌课,其中时敏学堂于1898年在广州创立,这是一所走在时代前头的洋学堂[10]。在教会学校兴起之后,国人开始积极创办学堂,除此之外还开设琴学课等,学堂乐歌由此进入萌芽阶段。因而,对于国人所创办的这一系列开设音乐课的学堂,也可以归为学堂乐歌的源头之一。
  (四)政府对新式学堂的鼓励
  由史料可见,清政府从1902-1909年先后颁布一系列章程,在形式上提及音乐课的开设,内容上则强调学堂应该诵读古诗歌,这一系列举措推动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学堂乐歌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因此,清政府的种种举措也应列入学堂乐歌的起源之一。
  二、学堂乐歌源起的原因
  (一)国外因素
  在清末民初,中国遭受了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是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迫使中国人救亡图存,结束对西方的屈尊态度,来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化[11]。于此同时,日本在明治中期开始,接受西洋音乐文化,逐步建立新式学校,确立了小学教育中的唱歌课,成为了中国效仿的对象,因而,有了学堂乐歌的逐步发展[12]。
  (二)国内因素
  1.有识之士的大力呼吁
  一些维新派的先进人士在留学途中越来越意识到开设乐歌课的必要性,对于乐歌课的开设已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对于救国图存,还是国人修身养性,学堂乐歌的兴起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而学堂乐歌便顺势产生了。
  2.民间人士的努力探索
  于1904年,保三从日本回国后,便组织成立一所小学,采用国人所编写的歌词,来教导学生[13]。二十世纪初期,大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不少学校也开设了音乐课,而这些学校的开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堂乐歌的顺利开展。
  3.政府官方的被动响应
  虽然政府并未给音乐课的开设以明确的态度,但是清政府章程的颁布确实也推动了学堂乐歌的发展,也是学堂乐歌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
  三、小结
  总的来说,对于学堂乐歌的源起,究其根本是来源于日本学校音乐教育,而其他的源头则或多或少的促进着学堂乐歌不断向前推进。对于学堂乐歌源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内有志之士主动学习西方文化,但就其根本,学堂乐歌的兴起还是要归根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国人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这也就迫使国人们大肆掀起改良的风气,以乐歌作为精神教育的方式,来振奋人心。
  综上所述,对于学堂乐歌的源起可能还有许多笔者没有涉及到的方面,对于其源起的原因也不是可以简单归纳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学堂乐歌的源起及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正是由于历史的需要,才有了学堂乐歌如此迅猛的发展,这对于我们当今的学校音乐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去思考。
  参考文献
  [1]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13.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华乐出版社,2002:28-31.
  [3]徐士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1997:37.
  [4]张前.中日音乐交流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311.
  [5]陈乃平.清末民初学堂乐歌兴起之原因[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2,21(1):28-30.
  [6]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50.
  [7]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50.
  [8]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27.
  [9]容闳.西学东渐记[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6-10.
  [10]廖辅叔.萧友梅传[M].浙江: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6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84.
  [12]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学校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4.
  [13]保三.乐歌一斑[J].江苏,1904,11,12.
  作者简介:魏莱(1991—),女,湖北监利人;吴宜辰,女,(1991—),浙江义乌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学论,指导老师:张业茂副教授。

《论学堂乐歌的源起及原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学堂乐歌的源起及原因.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